1.宋代诗歌有哪些
《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惠崇春江晓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咏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宋代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江西诗派.
苏轼的诗则是才气奔放,随物赋形,风格多样.而且其门下诗人如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也各具特色.宋诗发展至苏轼,完成了自晚唐、西昆以来的一次诗风转变,使宋诗于唐诗之外另辟天地.黄庭坚则在这新天地中对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立意、句法、用韵、用典等方面自出机杼,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北宋灭亡后,面对国运的衰微和江西诗派在流行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一些作家开始跳出江西派的藩篱,自立门户,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其中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出现,标志着宋代诗歌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时期.此期能别具一格的诗人尚有姜夔.南宋后期出现的四灵派、江湖派则彻底放弃自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而来的传统,转学贾岛、姚合等人,内容上或写山水田园,不谈世事;或写落拓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使诗风又为之一变.但这两派的成就不高,宋诗在此期间趋向衰颓.直至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汪元量、谢翱等人沉郁悲壮的爱国诗篇,才为宋诗增添了最后的光彩.
盛宋时期,形成以苏轼为中心的文坛格局,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还有苏轼的一些朋友,如“三孔”(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刘敞、李之仪、唐庚等等,形成了有宋以来空前的繁华.宏观大略地看,初宋以来一百余年的诗坛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为了这个时期的到来,就是为了这个时期的实现似的.
而苏轼更是盛宋的核心、顶点,是盛宋之盛,是顶峰中的顶峰,因此,又可以进一步宏观大略地说,盛宋的实现,其意义似乎就是为了苏轼的出现似的.
因为,苏轼的诗史地位不是一个宋代所能局限的,他是跨越时代的,是宏观诗史的一个巨大历史周期的里程碑,可以说,是11世纪以来直至整个封建后期的不可替代的诗碑.
苏轼的出现,即是诗史积淀的产物,特别是他的前辈王、欧、梅的铺垫,与他的同辈、后辈黄庭坚等诗友、门生的相互激发产生的,也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特别是宋代高度文化的产物;同时,苏轼也是个人的产物,是他独异的天资禀赋的产物,是特异的个人主体胸襟气格的产物.
独异的主体性是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局限他影响于后世的原因.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廊庙中,并没有对之顶礼膜拜的苏轼的神龛.这是苏轼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因为他的神龛已无形地铸立于诗史书帛中铸立于人们的文化品格中,已经近千年而不衰.
苏轼诗歌的一部分基因,通过黄山谷,影响于当世,虽然其中并无他个人的名分,而苏轼诗歌的本体,却越过他所生存的时代影响于未来.人们不在模仿江西,而没有人不知道苏轼.
所以,我们应该系统地研究苏轼诗歌的体系,以达到洞察宋诗的奥妙,宋文化的精髓.
3.宋代的最著名诗歌
《长恨歌》 翻译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诗歌:爱莲说 周敦颐
水调歌头 苏轼
木兰辞 北朝民歌
行路难 李白
长歌行 汉乐府
陋室铭 刘禹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出师表 诸葛亮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观沧海 曹操
赤壁 杜牧
静夜思 李白
春晓 孟浩然
雨霖铃 柳永
枫桥夜泊 张继
关雎 诗经
蒹葭 诗经
江南春 杜牧
4.杰出的宋朝的诗歌
一首是吧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此诗是范仲淹(989—1052)为渔民不平,但前两句也反映出“往来人”幸福的生活。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与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局大厦”。这两首诗也是为劳动人民鸣不平。屋上无片瓦不能说明陶者有多苦,他也不能代表广大的人民,也不能说明鳞鳞局大厦者只是统治阶级。“十指不沾泥,鳞鳞局大厦。”、“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到现在都存在的普遍现象。“遍身罗绮者”、“鳞鳞局大厦”也说明宋朝人富足幸福的生活。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1002—1060)一生写了大量关于贫苦人民的诗篇,但他的“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可叹啊!生活穷苦到这样,还能算我堂堂大宋的人民吗?),可见大多数人民生活还是富裕的。这正如现如今城里人到偏远的农村会发出的感叹。再看看与梅尧臣同一时代的宋朝诗歌作品:邵雍(1011—1077):“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骨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宋四大书法家蔡囊(1012—1067):“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宦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山青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高高的山峰上都火炬、灯笼通明林立,因为人们在端门欢喜等候天子的驾临。皇上欢喜不是因为元宵节宸游玩乐,而是和万民一起才真正的开心。天上的月亮格外的亮照耀着此时此刻,人间充满了春天和睦的气息。为什么人们尽情的欢庆不断的高呼皇上万岁,那是因为四十年来,人们过着幸福富裕安定的生活,感恩之情发自内心。) 宋朝诗歌虽有极少量的诗篇为民叫苦,但更多的诗篇是形容人民的快乐、幸福
5.宋朝诗大全
1.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解释]
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
“骚人搁笔费平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平章”,评论。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
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平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
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2.作品:题西林壁
年代:宋
作者:苏轼
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小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陆游的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宋·赵师秀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江南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润及千家万户。开头一句,展现的是南国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接着是草地池塘的近景。前者是目所见,后者是耳所闻。江南风景,有声有色。
阴雨连绵,空气湿润,池水陡涨,青蛙欢歌一片。诗的后两句是“约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深夜候客,无所事事,轻敲棋子,诗人心情闲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蛙鸣声声也如此悦耳。他时时在捕捉着客人到来的脚步声,听到的却是一片蛙鸣,因此印象极为深刻。如果不是在等待客人,而是急于入眠,那么对这扰人清睡的鼓噪,恐怕早就烦躁了。
6.宋代的著名的诗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132356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7.诗歌大全宋代关于价值观
吴钩在《新周刊》撰文指出,今人所说的“官二代”,宋朝人称为“衙内”。衙内作为无恶不作的人物形象,是从元杂剧开始才频频亮相的,这显然是元朝文人借古讽今,以宋朝衙内影射当时的权贵。
如果我们看宋代的正史、宋人的笔记,便可以发现,宋人在约束“官二代”胡作非为方面的做法,即使不能说“最可称道”,至少也是可圈可点的。
宋代的士大夫家庭很重视培养子孙的品行。宋代士大夫家训不仅数量多,从内容看,也值得称道,很注重对家人的品德教化,包括告诫官宦子弟不可骄横。
宋代士大夫重家训,并非无因。一个深刻的历史背景是,汉唐时代的门阀世族到了宋代已经烟消云散,政治不再被世族垄断,而是以科举的方式向全民开放,“取士不问世家”。虽说宋朝还保留着“恩荫”之制,但科考已是取士的主流,据统计,两宋141位宰相中,可考为“官二代”的有62人,其中53人是科考出身,占85%。绝大多数的官宦子弟必须跟平民子弟竞争,如果科举及第,还得复试一次。要求比平民更严格。宋朝的士大夫家庭有更深切的危机感,如果子孙不肖,便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另一个历史背景则是,宋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家训的兴起与儒家的复兴是同步的,儒家相信“教化行而风俗美”,重视对社会风气的培养。宋代士大夫家训表现出来的“修身—齐家”思想,与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互响应,进而促成了一种敦厚的风俗。一个人(包括“官二代”)处于这样的风俗中,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不至于做出太出格、太丢人的事情。笑 辑
8.古诗大全300首里的宋代诗人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