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诗经《东山》的解析

《东山》解析 全诗四章,章首四句叠咏,文字全同,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

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每章的后四句,则是叙事性内容;大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章写主人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431356134公还乡途中的悲喜交集,喜胜于悲的心情。

诗人首先抓住着装的改变这一细节,写战士复员,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写归途餐风宿露,夜住晓行的辛苦。

把诗中人比作桑林的野蚕,颇有意味:令读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也有摆脱羁勒,得其所哉的喜悦。(一说这几句是写回忆军中生活,虽也可通,总不如解为直叙归途中事顺理成章)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倍增怀念之情。

诗中所写的杂草丛生、野兽昆虫出没、磷火闪烁的景象,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及曹操《蒿里行》所写类似,可见战士家乡当时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难怪在家乡越来越近时,诗中人的心境更加复杂。一方面是“近乡情更怯”,另一方面则是“近乡情更‘切’”。

所以诗人一面写着可畏的景象,一面又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那样自相矛盾的话。后两章承上写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却是专写对妻子的怀思。

有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有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夫妇合卺时须剖瓠为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

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进而回忆三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回忆还会引起诗中人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

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诗的结尾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既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夫妇关系实是最深挚的一种人际关系。战士在军中及归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别是“暮婚晨告别”的妻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体。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它也许是国风中想像力最为丰富的一首诗,诗中有再现、追忆式的想像(如对新婚的回忆),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对家园残破的想像),于“道途之远、岁月之久、风雨之凌犯、饥渴之困顿、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庐之久而荒废、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无遗的描写。而放在章首的叠咏,则起到了咏叹的作用,这咏叹就像一根红线,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像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

扩展资料:作品简介 《诗经·东山》是《诗经·豳风》七篇诗中的一篇。这是一篇分为四章的长诗,还是一篇行役诗。

每章的开头,都是“我徂东山”等四句。这虽是音乐叠章的惯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义看,这种写法,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推进。

一章写将归,二章写归途,三章写归至家,四章写归后,而以重叠的前四句为总纲。这篇抒情诗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体现具体环境经历中的思想感情的,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作品原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白话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

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

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

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

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

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

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

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

新婚甭提有多美,重。

2.诗经·东山的诗词鉴赏

这是一篇分为四章的长诗。我们在通过名物训诂,也就是解决了字、词、句之后,需要注意的,首先是思想内容,然后看它是如何表现内容的。就内容看,这是一篇行役诗。行役有兵役、劳役、事役。行役诗在《诗经》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说明行役在当时人民身上和心上压力之大。反映这一史实诗,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篇所写,属于兵役。是写诗中的主人从军出征,经过三年之久,才得回来时的悲喜交加的心情的。

每章的开头,都是“我徂东山”等四句。这虽是音乐叠章的惯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义看,这种写法,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推进。一章写将归,二章写归途,三章写归至(到家),四章写归后,而以重叠的前四句为总纲。前四句,从“徂东山”到“来自东”,是从“不归”到归“来”,也是从过去到现在。“慆慆”,极言“不归”的时间之久,细“雨”迷“蒙”,却是到家时的气候特征,这是印象很深,难于忘掉的时刻。而长期的苦闷和当前的喜慰,尽在不言之中。在一章里,象电影镜头一样,刚显出了细雨衣归人,就转对过去的回忆。回忆的首先是将归时的心情:决定要回去了,却面向着西方伤感。没有亲身的感受,是不会体味到这一点的。因为人们对没有希望的事,可以不去想;而希望到眼前,情绪却会立刻波动起来。于是,他从心底发出了愿望:从今以后,再不要穿军装了①!接着又把思想拉回到现实。现实的具体生活,是大家还象聚集在桑叶下的野蚕那样,仍蜷缩在兵车下露宿着啊!二章重复前四句,再展现了一下现景,回头转写归途看到的荒凉景象:栝蒌虽然仍蔓延在人家的房上,但没有人!你看:土鳖在室内缘爬,蜘蛛网在门口,田边留着野兽的蹄印,夜里闪灼的鬼火。一幅幅画面,组织成一片凄凉!但征人认为没有什么可怕,倒很值得想一想。想什么?没有说。可是眼前的荒凉残破景象,“孰实为之,孰令致之?”不正是想的主要内容吗!三章首四句和下八句,联系得更为密切,一个画面是细雨归人,另一个画面是“鹳鸣”、“妇叹”。妇不只叹,而是行动起来,忙着迎接亲人。她刚把房屋打扫修补好,征人恰好进门。真象柴堆上垂下的一个个苦瓜,受尽了苦!在悲喜交集的情况下,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惟一的寒暄,只是一句:“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语是那么淡,情却是无限的深。四章是征人到家后的事了。也许已隔了一段时间。和平为人们带来了幸福。年青人的纷纷结婚,就是标志。黄莺闪耀着美丽的毛羽,比翅齐飞;青年女子出嫁,热闹非凡,仪式隆重,一片欢乐!和一、二章,形成强烈对比。难道这欢乐只限于年青人?最后用反问语气说:新婚诚然是美好的,但那久离重聚的旧夫妻,不是更感到欣慰吗?没有歌颂和平,没有歌颂为取得和平而付出代价的人,但却是最切实、最真挚的歌颂。

这篇抒情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体现具体环境经历中的思想感情的。诗的着笔点是第三章细雨迷蒙中到家的那一刻。因为那是出征三年的结束。“我徂东山”等四句,概括了出征的全过程,而“我征聿至”一句,是转折点。从此倒推,便有未归、将归、途中、到家各阶段;从此下推,便出现了后来的新生活。诗的具体写作时间,当然在四章所写情景之后,但着笔点,却定在三章,因为这是从全部回忆中总结得来的表现方式。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这篇诗不只形象地写了感官接触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写了人物的意识活动。而意识活动,正是精神面貌的依据,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一个作者能如实地把所经、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象形思维,具体地写出来,就会成为佳作。我们正可以从三千年前的作者那里,得到启发。

3.如何赏析诗经《东山》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

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

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

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

“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

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

为什麽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7a64e58685e5aeb931333363393137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

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

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

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

这里没有雄纠纠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

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

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缅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麽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

4.求诗经中《东山行》赏析,急、拜托

〖诗经·国风〗

东 山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 ,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 ,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

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 ,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果臝之实 ,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 ,蟏蛸在户 。町畽鹿场

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 ,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 ,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 ,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

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 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 ,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 ,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

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品评】

这首诗是远征士兵在解甲回来的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表现了古代人民对长期征战的厌恶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旧说《东山》是周公东征归来为慰问战士而作的,这与诗的内容、情调不相符,但与周公东征的事有关或许可能。旧注根据《尚书大传》: “ 周公摄政,二年东征,三年践奄 ” 和《孟子》: “( 周公 ) 伐奄三年讨其君 ” 的记载,认为这首诗涉及的是周公镇压奄国叛乱的战争。未知是否。

这是国风中最出色的抒情诗之一。写征人思前想后,内心活动很复杂。他既为自己生还,今后能过上和平生活而欣喜,又为自己走后,家园残破而万分担忧;然而对故乡深厚的爱,又给予他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再者,诗中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无论是从妻子方面设想,还是从自己方面着笔,都不是泛泛写来,而是借助一些看来是琐屑的,实则是细腻的描述,来抒发自己对妻子那种朴实而深厚的情意,非常真实。

5.关于诗经《东山》的解析

《东山》解析 全诗四章,章首四句叠咏,文字全同,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

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每章的后四句,则是叙事性内容;大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两章写主人公还乡途中的悲喜交集,喜胜于悲的心情。

诗人首先抓住着装的改变这一细节,写战士复员,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写归途餐风宿露,夜住晓行的辛苦。

把诗中人比作桑林的野蚕,颇有意味:令读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也有摆脱羁勒,得其所哉的喜悦。(一说这几句是写回忆军中生活,虽也可通,总不如解为直叙归途中事顺理成章)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倍增怀念之情。

诗中所写的杂草丛生、野兽昆虫出没、磷火闪烁的景象,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及曹操《蒿里行》所写类似,可见战士家乡当时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难怪在家乡越来越近时,诗中人的心境更加复杂。一方面是“近乡情更怯”,另一方面则是“近乡情更‘切’”。

所以诗人一面写着可畏的景象,一面又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那样自相矛盾的话。 后两章承上写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却是专写对妻子的怀思。

有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有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夫妇合卺时须剖瓠为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

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进而回忆三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回忆还会引起诗中人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

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诗的结尾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既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夫妇关系实是最深挚的一种人际关系。战士在军中及归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别是“暮婚晨告别”的妻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体。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它也许是国风中想像力最为丰富的一首诗,诗中有再现、追忆式的想像(如对新婚的回忆),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对家园残破的想像),于“道途之远、岁月之久、风雨之凌犯、饥渴之困顿、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庐之久而荒废、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无遗的描写。而放在章首的叠咏,则起到了咏叹的作用,这咏叹就像一根红线,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像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诗经·东山》是《诗经·豳风》七篇诗中的一篇。这是一篇分为四章的长诗,还是一篇行役诗。

每章的开头,都是“我徂东山”等四句。这虽是音乐叠章的惯例,但就本篇各章的意义看,这种写法,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层层推进。

一章写将归,二章写归途,三章写归至家,四章写归后,而以重叠的前四句为总纲。这篇抒情诗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来体现具体环境经历中的思想感情的,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作品原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白话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

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

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

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

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

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

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

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

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

6.求诗经中《东山行》赏析,急、拜托

〖诗经·国风〗

东 山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 ,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 ,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

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 ,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果臝之实 ,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 ,蟏蛸在户 。町畽鹿场

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 ,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 ,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 ,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

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 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 ,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 ,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

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品评】

这首诗是远征士兵在解甲回来的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表现了古代人民对长期征战的厌恶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旧说《东山》是周公东征归来为慰问战士而作的,这与诗的内容、情调不相符,但与周公东征的事有关或许可能。旧注根据《尚书大传》: “ 周公摄政,二年东征,三年践奄 ” 和《孟子》: “( 周公 ) 伐奄三年讨其君 ” 的记载,认为这首诗涉及的是周公镇压奄国叛乱的战争。未知是否。

这是国风中最出色的抒情诗之一。写征人思前想后,内心活动很复杂。他既为自己生还,今后能过上和平生活而欣喜,又为自己走后,家园残破而万分担忧;然而对故乡深厚的爱,又给予他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再者,诗中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无论是从妻子方面设想,还是从自己方面着笔,都不是泛泛写来,而是借助一些看来是琐屑的,实则是细腻的描述,来抒发自己对妻子那种朴实而深厚的情意,非常真实。

7.翻译并赏析《东山》

这是译文了,后面是赏析:)~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我在东方说要回,我的心向往西方好伤悲。缝制一身新衣,不用再衔木棒。蠕动的毛虫,长期在桑林野外。卷缩成团独自睡,钻在兵车下。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瓜蒌的果实,挂在房檐上。土憋虫在屋里跑,喜蛛在门上结网。田舍旁的空地变成野鹿的活动场所,还有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这并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思念呀!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鹳鸟鸣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唉叹在屋里。清除走障碍物,我家征人要到了。圆圆的苦瓜,长久放在柴堆上。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经三年。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黄莺正在飞翔,闪闪发光的羽毛。这人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

赏析:

《东山》是周公东征归来为慰问战士而作的,《东山》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 相传本诗和周公东征奄国有关。征人随军东征已经很久了, 在这个阴雨蒙蒙的日子, 他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慆慆不归”一语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感慨,而“零雨其蒙”的景色则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愁惨气氛。诗歌的第一章写征人欣喜自己能够生还。他一听说要离开东方,心儿就飞到了西方的家乡,兴奋地想象自己不再从事征战。第二章写征人想象家园已经荒芜了,无人修剪的瓜篓爬到房檐上结子,土鳖在屋里跑来跑去,蜘蛛在墙角结网,场院上印着鹿迹,磷火飞来飞去。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第三章写他想象自己的妻子正在为思念他而叹息。第四章回忆三年前新婚时的情景,设想着重逢的欢乐。诗歌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征人在回乡途中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渴望。 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其旧如之何?”这种担心,既表现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

8.诗经·东山的诗词原文

我徂东山:慆(tāo)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heng二声)枚。

蜎(yuān)蜎者蠋,烝(zhēng)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luǒ)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xiāo shāo)在户;町疃鹿场,熠燿(yìyào)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dié),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yù)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lí),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

9.< >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二、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

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

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

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三、出处 《诗经》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历代学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

《毛诗序》说:“《东山),周公东征(平武庚、管叔之乱)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

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周公劳归士词,非大夫美之而作”。

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事或与周公东征相关,却不必是周公所作。 二、作品赏析 此诗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

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三、作者简介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

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豳风·东山。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