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载驰》的全文解释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在国难当头时是坐以论道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义无反顾用行动来拯救。

危难之际总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总不如行动有效。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片宣言。荆轲刺秦抵得上千千万万在背后讥讽咒骂秦始皇的人。刺秦虽然未遂,但行动本身为荆轲留下了一座纪念碑。不敢行动的人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而所有理由都是以我为中心怕是破坏了自己的锅碗瓢盆和功名利禄。行动的代价不过就是牺牲一点个人利益。

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而人自己又是什么?人来到世上不都是赤条条的么,身外之物又有什么不可舍弃的呢?如果让锅碗瓢盆功名利禄拴住了手脚,自我实际就已经丧失了。敢于行动即可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又可以维护道义。在人间世界的关系中行动是最高的命令。

2.诗经《载驰》的全文解释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

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

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这首诗。在国难当头时是坐以论道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义无反顾用行动来拯救。

危难之际总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顾后总不如行动有效。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片宣言。

荆轲刺秦抵得上千千万万在背后讥讽咒骂秦始皇的人。刺秦虽然未遂,但行动本身为荆轲留下了一座纪念碑。

不敢行动的人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而所有理由都是以我为中心怕是破坏了自己的锅碗瓢盆和功名利禄。行动的代价不过就是牺牲一点个人利益。

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而人自己又是什么?人来到世上不都是赤条条的么,身外之物又有什么不可舍弃的呢?如果让锅碗瓢盆功名利禄拴住了手脚,自我实际就已经丧失了。敢于行动即可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又可以维护道义。

在人间世界的关系中行动是最高的命令。

3.载驰诗经那个细节最能感动你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词句注释 ⑴载:语助词。

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⑵唁(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

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⑶悠悠:远貌。 ⑷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⑸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⑹嘉:认为好,赞许。

⑺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⑻思:忧思。远:摆脱。

⑼济:止。 ⑽閟(bì):同“闭”,闭塞不通。

⑾言: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蝱(má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⑿怀:怀恋。 ⒀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⒁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⒂众:“众人”或“终”。穉(zhì):同“稚”,训“骄”。

⒃芃(péng):草茂盛貌。 ⒄控:往告,赴告。

⒅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⒆之:往,指行动。 白话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

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

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

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

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文学赏析 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许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国风·邶风·泉水》《国风·卫风·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国风·周南·桃夭》《国风·鄘风·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

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

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

如果读者有看过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验,便不难想像此刻的情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

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指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自指。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

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

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

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

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

细细玩索,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

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

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

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

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

4.名词解释:“诗经•载驰”;“楚辞•橘颂”;陶渊明田园诗;白居易“

诗经 载驰的作者是春秋时代的许穆夫人,她是卫国国君的妹妹,许国国君的夫人,这是历史记载的第一篇女性诗人的作品,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卫国)命运的忧虑和强烈的爱国思想。

楚辞 橘颂的作者是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作品通过对橘树的描写,赞美了其高洁的品质,同时也是作者自身高尚情操的寄托,以“美人香草”来象征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是屈原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是东晋时代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对中国文学史的主要贡献就是开创了田园诗,同时他也是田园诗最主要的代表诗人。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安贫乐贱,洁身自好,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白居易的感伤诗: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感伤诗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一大类别,代表作是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通过对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爱情的描述,既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也讽刺了唐明皇的昏庸误国,主题思想比较复杂。琵琶行则通过对歌女今昔遭遇的巨大反差,联系自己无辜遭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王维的“渭川田家”: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渭川田家”是他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种恬淡、自然的田家生活图景。

5.如何理解评析《诗经·鄘风·载驰》

卫懿公喜欢养鹤。

鹤不但有自己的官爵和俸禄,出行的时候,鹤还有自己专属的交通工具。卫懿公向百姓收取“鹤捐”来供养鹤的“日常开销”,又给鹤封取了“某某将军”的头衔,甚至口出狂言说道:“为什么不派鹤去打仗呢?”不久,狄人入侵卫国。

将士们不愿意去打仗,说道:“君主,您不是说鹤能打仗吗?怎么不派鹤去?”结果,卫国战败,城池惨遭狄人洗劫,而荒唐的卫懿公也被狄人杀死。 许穆夫人(卫公子顽与宣姜之女,卫懿公的堂妹,嫁给许国的国君穆公为妻)心念故国,在得知卫国战败、国君身亡的消息后,立即动身前往卫国吊唁国君,安排后事。

许国的国君害怕引火烧身,派大夫前去阻拦。面对许国大夫的阻拦和责难,许穆夫人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坚持要前往卫国吊唁。

后人把这段事迹称为佳话,许穆夫人因此被称为古代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6.载驰诗经那个细节最能感动你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词句注释 ⑴载:语助词。

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⑵唁(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

毛传:“吊失国曰唁。”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⑶悠悠:远貌。 ⑷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⑸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⑹嘉:认为好,赞许。

⑺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⑻思:忧思。远:摆脱。

⑼济:止。 ⑽閟(bì):同“闭”,闭塞不通。

⑾言:语助词。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蝱(máng):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⑿怀:怀恋。 ⒀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⒁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⒂众:“众人”或“终”。穉(zhì):同“稚”,训“骄”。

⒃芃(péng):草茂盛貌。 ⒄控:往告,赴告。

⒅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⒆之:往,指行动。 白话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

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

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

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

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文学赏析 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许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国风·邶风·泉水》《国风·卫风·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国风·周南·桃夭》《国风·鄘风·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

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

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

如果读者有看过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验,便不难想像此刻的情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

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指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自指。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

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

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

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

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

细细玩索,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

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

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

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

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