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新婚之夜让自我打扮的女性望而却步。
  • “自我修饰的女性”与命运抗争的代价
  • “自我修饰女性”的现状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有一群特殊的时代女性。他们自力更生,努力奋斗,不甘于认命,用一生去反抗悲惨的生活。在史料中,这群女性被称为自梳女。

顾名思义,“自我修饰的女人”就是自己把头发卷起来的女人。在封建社会,做这样的事不是简单的头饰问题,而是一种态度。他们一旦做了“自我梳理”,就再也不会结婚独居了。有朋友认为“自梳女”的行为类似于出家,但区别很大。出家是对出世的逃避,而“自梳女”则面临困境。

出家可以留长发,将来有一天可以回归世俗,但“自梳女”永远没有机会放下长发重新成家。仪式结束后,如果自梳女“出尔反尔”,做了不道德的事,就会受到乡党委的惩罚。各种残酷的惩罚会被召集起来,连猪笼都会被泡。简而言之,如果自我打扮的女孩背叛了她的誓言,她将被处死,这是他们选择与命运抗争的代价。

新婚之夜让自我打扮的女性望而却步。

“洞房花烛夜,要做第一次”是古代人在描述人生幸事时会提到的两件事。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两件事其实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评价的。毕竟古代女性是没有机会“做状元”的。虽然她们有机会在洞房过夜,但在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这并不是女性的“人生幸事”。

“鸡仔,尾巴弯弯的,做新媳妇很难。早起说话(晚),眼泪未干就下楼(厨房)。房间里有一个冬瓜。安仁(婆婆)在做饭,主人在蒸。蒸师傅不喜欢,就上台骂了他几声。”

这是一首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歌谣。表达了古代封建社会珠三角地区做新媳妇的不易。早起的时候会说自己迟到了。每天哭着去厨房,婆婆要你煮冬瓜,公公要你蒸冬瓜。如果你让他们不开心,你又会被骂。

珠三角地区的女性非常害怕婚后生活,因为她们的姐妹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在婆家很少见到。女人害怕结婚,也不想做别人家的媳妇,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新婚之夜”。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单身生活的女性。他们不想被命运所困,希望改变这一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她们选择成为“自梳女”。

命运很难打破,因为它常常违背人们的意愿。所以,“自我梳理”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因为古代婚姻讲究的是“父母媒妁之言”,一些选择“自我修饰”的女性会被父母逼婚。

无奈之下,“自梳女”会在结婚前找其他“自梳女”。进洞房前会穿连体衣服,拿一把剪刀,拒绝嫁给新郎。在婆家期间,每天会有一个“自我打扮的姑娘”陪着她在新郎家转悠。一旦新郎有了强烈的意念,“自梳女”听到声音后就会前去救援。然后借着三天后“回家”的机会,住在妈妈家或者去“自梳女”们搭起的“阿姨家”,再也不回婆家了。这种行为叫做“足不出户”。

“自我修饰的女性”与命运抗争的代价

除了“宅在家里”,还有一种“女性自我修饰”的方式,也是让她们如自己所愿,过上自力更生的生活,俗称“买门”。“自梳女”会选择付出一笔钱,找一个死去的男人结婚,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此来对抗命运,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把头发交叉起来,成为“自梳女”,没有人会再强迫她们这样做。但是,这样的代价对某些人来说太沉重了。

成为一个“自我打扮的女孩”避免了嫁入婆家后的“失望”。她过着令人满意的生活,自食其力。虽然她很穷,但她过得很愉快。他们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做饭自己吃饭,自己赚钱自己花钱,没有孩子。虽然可以回父母家,但大部分“自梳女”都没有这个机会,因为她们的选择违背了家人的意愿,很可能家人也不会欢迎。

晚清时期,“自梳女”逐渐增多,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有了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资本,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自我修饰女性”。当时顺德是最突出的地方。

顺德的女性有很多选择做“自梳女”。他们有自己的收入,可以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不用去男方家当媳妇。为了获得这样的“自由”,他们宁愿付出“终身独身”的代价,哪怕不生孩子。这种对抗命运的方式,“自梳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让封建社会看到了最早女性的“独立”。

“自我修饰女性”的现状

“男人漂泊为己任,女人漂泊为家贫”。“自梳女”选择这样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其实原因无非是“家庭贫困”。乖乖女儿出嫁,自然会是另一番景象。怎么会有低生存水平,没必要以牺牲终身幸福为代价去争取命运?“自我打扮的女孩”甚至不能死在她娘家。病危时,她只能去“自梳女”的大本营“姨妈家”,等待命运的安排。

连父母都不能参与善后。收敛的只能是互帮互助,奋斗一生的“自梳女”。最后不过是草席和几尺浅坑。幸运的是,如果村里没有其他的“自梳女”,她们就会被留在河里,顺流而下,就像不确定的命运一样。

还有“自梳女”,出国打工养活自己。一般她们的生活条件都不错,有时还会帮助其他“自我打扮的女孩”。毕竟是命运相同的恶业之人,相互帮助是他们生命中难得的“温暖”。

1959年,据说有500多名“自梳女”集资在家乡昌平修建了三座“十姐妹”住宅,分别命名为颐和堂、如意堂、诚义堂。他们的目的是让人感到温暖,即希望这样的建筑可以帮助家乡的自我打扮的女孩度过难关。

据了解,目前“自梳女”的数量极其稀少。截至2018年,东莞当时记录在案的“自梳女”只有15个。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自我打扮的女孩”。“自梳女”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代表了几百年的特殊性,但是以后不会再有了,因为现在的女性已经足够独立,可以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里,再也不需要为自己想要的生活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了。只要他们愿意努力,就可以独立。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是多少“自梳女”曾经梦寐以求却从未得到的梦想。

如何看待「自我打扮的女生」?请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喜欢历史,记得我~ ~ @野史日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我删除!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