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熊猫放射科整理)

睾丸肿瘤很少见,大多数是恶性的。睾丸肿瘤有两个年龄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5-35岁,主要是原发性睾丸肿瘤,第二个高峰是71-90岁,主要是淋巴瘤和转移性肿瘤。隐睾的病因尚不清楚,隐睾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睾丸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睾丸肿大伴阴囊肿胀或疼痛,光透射试验阴性。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白细胞(WBC)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生殖细胞瘤

占睾丸肿瘤的90%-95%,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最常见,占睾丸肿瘤的35%-50%。

精原细胞瘤

比35-45岁好,> 60岁,< 10岁的很少。

精原细胞瘤由原始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细胞质丰富,周围有多条纤维血管,可导致片状坏死。

影像学发现与病理学一致。MRI显示肿块为多发结节,T1WI信号与正常睾丸相等,T2WI信号低于正常睾丸。肿瘤内纤维血管间隔的数量和厚度不同,增强扫描中纤维血管间隔的强化程度高于肿瘤组织。由于肿块的浸润被白膜所限制,其轮廓大体清晰。大多数文献报道精原细胞瘤坏死和出血较少。

非精原细胞瘤

包括胚胎癌、畸胎瘤、内胚层窦瘤/卵黄囊潴留、绒毛膜癌、混合生殖细胞瘤等。

畸胎瘤:分为成熟性和非成熟性,它含有三胚层结构,瘤内囊性、软骨、钙化及脂肪成分,好发于4岁以下儿童,一般为良性,成人可转变为恶性。影像学表现一般呈边界清晰混杂密度/信号肿块。表皮样囊肿:好发于20-40岁,现在普遍认为是畸胎瘤一种亚型或是其发展的一个阶段,其内充满角化物,MRI典型表现为病灶边缘出现“黑环征”,T2WI 病灶内部出现“洋葱皮征”,由于无血供,肿块一般无强化。卵黄囊瘤:为婴幼儿最为常见肿瘤,也称内胚窦瘤,占儿童睾丸肿瘤80%,常以无痛性睾丸迅速长大为主要症状,易肺转移,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胚胎性癌:由原始退行性上皮细胞组成,发病高峰25-35岁,侵袭性强,易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绒毛膜癌:极为罕见,但高度恶性,好发于20-30岁,由于睾丸生化中心退化,大部分患者睾丸大小正常,甚至缩小;转移发生早,易转移至肺、肝、消化道、脑,其原发灶及转移灶易出血,通常临床表现以转移症状为主,如咯血、消化道出血等。混合型生殖细胞瘤:最为常见,它由2种或2种以上生殖细胞来源组成,发病年龄轻。

非精原细胞瘤往往含有不同的组织成分,容易出血坏死,导致信号或密度不均,比精原细胞瘤更明显。

非生殖细胞瘤

少见,包括淋巴瘤、转移性肿瘤、腺样腺瘤、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

淋巴瘤:是60 岁以上男性较常见恶性肿瘤,38%患者双侧发生(非同时发生者多于同时发生者),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物,肿块边界模糊,呈浸润生长。影像学表现肿块密度或信号较均匀,可伴少许小斑块状坏死,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较均匀强化。需与精原细胞瘤相鉴别:(1) 年龄,淋巴瘤发病年龄大,精原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年轻;(2) 强化方式不同,精原细胞瘤强化纤维分隔比肿块强化明显,且持续性强化,淋巴瘤较均匀强化;(3) 淋巴瘤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比精原细胞瘤高。睾丸转移瘤:非常少见,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腺样腺瘤:为起源于睾丸旁组织良性肿瘤,也可以起源于睾丸实质,肿瘤直径常<5cm,CT表现为边界清楚囊实性结节,增强扫描不均一强化。海绵状血管瘤:与其他部位血管瘤类似,质软,无压痛。胚胎横纹肌肉瘤:来源于间质细胞罕见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肿块较大,信号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其内低信号分隔无明显强化。

睾丸肿瘤样病变包括炎症、脓肿、结核、血肿等。

单纯性急性睾丸炎:多见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学龄儿童发病,临床症状为睾丸肿痛,多合并发热。成人睾丸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等,临床症状明显,易伴有附睾及阴囊结缔组织炎症,后期形成睾丸脓肿或慢性炎症。影像学表现与其他部位炎症、脓肿相似。多表现为患侧睾丸肿大,信号不均匀,可见多发坏死,脓肿形成时明显环形强化,其壁光整,均累及附睾及皮肤。睾丸结核:好发于青壮年,大部分由附睾结核直接蔓延而来,因此睾丸结核常邻近附睾或伴有附睾结核。早期可表现睾丸肿大,隐痛,轻度压痛,后期可形成干酪样坏死或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由于结核侵袭力强,易累及睾丸包膜及阴囊隔。病灶内出现钙化较具有特征性。睾丸血肿:一般会有外伤史,血肿密度/信号混杂,无侵犯征象。

总之,睾丸肿瘤大多是恶性的,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在诊断睾丸肿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CT检查是分期评估和随访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如卵黄囊细胞瘤、卵黄囊成分AFP升高的混合胚胎瘤、精原细胞瘤和绒毛膜癌HCG升高等。睾丸肿瘤样病变通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特征。因此,在诊断睾丸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时,应仔细分析影像学特征,综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图1男性,32岁,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在T2加权成像上,有一个右睾丸肿块,伴有低信号纤维分离和稍高信号出血。强化分离明显强化并高于肿瘤实质。

图2男,31岁,左侧睾丸混合生殖细胞瘤。T2WI显示左侧睾丸混合信号团;肿块的强化明显不均匀。

图3男,61岁,左侧睾丸淋巴瘤。质量的增强是均匀的。

图4男,35岁,右侧睾丸结核。病变形状不规则,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多个环状强化,周围结构不清,右侧附睾受累。

图5男,80岁,双侧睾丸脓肿。双侧睾丸肿大,信号不均匀,内见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环状强化,与附睾边界不清,邻近皮肤增厚。

图6男,66岁,左侧睾丸血肿。左侧睾丸明显肿大,病变呈T2WI (A)略高信号,T1WI(B)高信号,边缘有低信号包膜,包膜内壁有多个壁结节。

图7男性,51岁,左侧睾丸腺样腺瘤。左侧睾丸肿块,部分囊性,有中度强化的实性成分。

图8男,25岁,右侧阴囊血管瘤。右侧阴囊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多处小圆形钙化,轻度强化。

来源:腹部医学影像论坛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