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行为读后感

《错误的行为》的作者理查德·塞勒是芝加哥大学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比较早地把心理因素引入到经济决策分析之中,并凭借禀赋效应等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的学术自传。可以说,读懂这本书,你就懂了行为经济学,书中有几个观点理论很有实用价值。

1.有限理性:到此处时,我联想到了一个词:“算大帐”与“算小账”。算大帐的人类似理性人,站在理性的全局看待投入产出比是否划算;算小账的人类似普通人,心理账户影响较大,易于在每一件事中计算投入产出比,而难于在全局去谋划。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现象。如:不会算时间的大帐——在买菜的讨价还价中花费时间,却不在重大决定中(如工作、如人生规划等)花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不会算精力的大帐——在每一件小事上追求投产比最大化,却不在重大事项上加大投产比。所谓战术勤奋,战略懒惰。

2.狭窄框架思维:大多数出租车司机每天可以工作12个小时,从早上5点到晚上5点,那么他们是怎么决定每天什么时间收工的呢?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司机会不会在可获得更高的有效薪水的情况下工作更长时间。比如遇到生意好的日子,他们会不会工作更长时间。但是实验结果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料:有效薪水越高,出租车司机们的工作时间反而越短。这是为什么呢?按照传统的经济学需求曲线理论,薪水越高,劳动力的供应量应该越多,也就是司机们应该工作更长时间才对,这显然和传统经济学理论不符。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因为司机毕竟不是经济学家,他们很容易陷入狭窄框架的陷阱,经验不丰富的大部分司机只会狭隘地关注当天的收入,当他们打到当天的收入后就会收车回家,这会导致他们犯下忙碌的日子少干活,清闲的日子多干活的错误。

3.禀赋效应。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部分原因在于损失厌恶。比如我们持有一支并不好的股票。也有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现状偏见。损失厌恶和现状偏见往往会共同发挥作用,让我们不会选择去改变现状。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