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规读后感1000字

最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书中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及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等。通过对孔子、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曾国藩、林则徐等中国历史上有影响人物或族群家风家规故事的阅读,使我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和风气对人的一生有着受益终身的影响,见微知著,从家庭美德中体会到家国情怀。

在读《中国家规》的过程中,我寻找到了精神力量,看到了中国家规的强大魅力,也感悟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底蕴。学习《中国家规》,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进一步感悟,以书为镜,晓事理、正己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依旧焕发光彩,是因为它经过了几千年祖辈们的磨炼提升而形成,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仍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国家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只有重视家风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才能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中华巨龙的再次腾飞汇聚起源源不断的能量。

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常常为人们津津乐道,又以“清白传家”被后世广为传颂。他虽位高权重,却不谋私利,为官清廉,终生追求清白正直。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提拔起来的,听说杨震途经本地,特备黄金10斤报答知遇之恩,乘夜深人静送到杨震住处。杨震不但没有接受,反而严厉斥责了王密。王密辩解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从此,“四知拒金”的故事,就传为千古佳话,杨震因此被称为“四知先生”。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个人的价值到底如何实现?辉煌和财富又能维持多久?百年之后,皆归于尘土。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追名逐利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晚清重臣丁宝桢信守祖上“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的家训,叮嘱后世子孙,做普通百姓,要勤耕苦读,尊老爱幼,为官要清正廉洁,忠君报国。他的一生勤政廉洁,德政双馨,修身齐家,处世为官,身体力行,就是中华家训文化的最好诠释。

中国家规有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宋代的孝梯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等,无不字字珠玑、言之凿凿,这些家训中反映出的士人风骨,人生追求正是中华民族忠实信仰,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璀璨不绝的根本基因,必将之代代相传、永不停息,给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