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心得体会

近日应博瑞智小罗之邀,往三盛广场影院观看影片《八佰》,反映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期间谢晋元部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往事,记得之前也曾有过一部影片《八佰壮士》,似乎是香港拍的,然而相较言之,《八佰》的战场写实镜头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观赏性更强。

曾经有部纪实作品出版并畅销,即陈立人著《八百壮士:中国孤军营上海抗战纪实》。我不知道《八佰》影片是否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不过,这本书出版于10年前,虽然我没有读过,但我认为这部书的内容肯定较我之前所读有关谢晋元部英勇抗战的资料更加丰富翔实。

其实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部只是一个加强营,实有兵力只有420人左右,因谢晋元答记者问时随口说了一个数字,故被媒体登载时就成了八百壮士。或许,谢晋元答记者问时想到了历史上的田横与五百壮士;或许,记者撰写报道时也想到了这些,是故有了此称谓。

史载,秦末大起义中,田横与兄田儋、田荣亦起兵反秦,占据齐地,自称为王。楚汉战争之后,刘邦称帝为汉高祖,要求田氏三兄弟归顺,田横不肯俯首称臣,率500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乘船赴洛,在首阳山自杀,其门客闻之,悉数自尽,史称五百壮士。

谢晋元,字中民,1905年生,广东梅州蕉岭人,毕业于黄埔四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淞沪抗战爆发,他临受命,担任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的团长,起初驻防闸北火车站,后率一加强营移防原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

《八佰》影片中有身捆手榴弹纵身跳下,与日寇同归于尽者,这并非虚构,历史上实有其人。此人姓陈,名树生,系敢死队员。当日寇以坦克为掩护,发起集群冲锋时,陈树生身捆手榴弹,纵身跳下,炸死十余名日寇,迫使冲锋之敌龟缩回去。他的英勇事迹迅速传开来。

一位年轻女性游过苏州河向谢晋元部送国旗的事也并非虚构,历史上实有其事。这位女性即童子军杨惠敏,她不顾个人安危,于夜间爬过西藏路,通过烟杂店先送了一面小国旗,之后市商会又送去一面大国旗,这面旗帜便高扬在四行仓库之顶,压倒了四周树起的太阳旗。

《八佰》影片中有位深入四行仓库采访的战地记者,这也非虚构,历史中也确有其人,即原国民党军委特务处驻上海办事处处长文强,他是毛泽东的表弟,淮海大战时担任徐州剿总副参谋长,战役中被俘,后被特赦,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职委员,从事著述。

谢晋元部坚守四行仓库整整4天,期间与日寇多次激烈交火,共消灭日寇200余人,我部仅阵亡9人,伤20余人。后谢晋元部奉命撤退,进入租界。该部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进入租界过程中,伤亡达30余人,较之与日寇交战期间的损失更加惨重,进入租界即被缴械。

《八佰》影片中,上海市民隔河观望谢晋元部与日寇交战情形,也并非虚构,历史确实如此。交战期间,隔河观望者多达万人,每见日寇被击毙辄高呼,每见日寇偷袭则呼喊,并大量捐助药品、食品等物资,甚至一些外籍人士,也为谢晋元部英勇抗敌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八佰》影片没有续写后来谢晋元及其所部的情况。后来,被缴械的谢晋元部被安排在一块15亩左右的空地,未被准许返回原部队,实际被羁押了,由一支白俄守军看管。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刺杀,刺杀者是被日寇收买的该部4名士兵。国民政府授谢晋元为陆军步兵少将。

《八佰》影片的主要故事情节忠于历史,然而也不乏虚构的情节,但这些虚构的情节并不影响基本的史实,并且也是出于叙述故事的需要,无可厚非。影片毕竟是艺术品,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并且虚构情节能够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否则,就与严肃的历史没有什么区分了。(田大弓)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