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与王阳明都出生于浙江余姚。每次在书中提起自己的家乡时,他都颇为自豪。因为能和自己钟爱的伟人出生时脚踩着同一片土地,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悟后布经传道,一生度人无数,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领兵率军时,他又能出奇制胜、百战不殆,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王阳明一生经历坎坷,十三岁母亲去世,两次科举落第,至世宗上位才获得赏识。他晚年临危受命前去平叛,事成之后在归家途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给世人的食粮却是不可估量的。

年少立大志,做圣贤。

读私塾时,先生告诉王阳明,人最大的追求是要做官。但是他不这样认为,小小年纪就掷地有声地说道:“做圣贤!”事实上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都说一个人格的伟岸之处,往往就在于对道义的坚持,就像王阳明擅长与人交往,却因为直言上疏即使被贬,之后他参悟学术,终于创下了阳明心学。心学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众多。

什么是心学?心即理也。

那心学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要谈到王阳明的一个重要思想“心即理也”,就是去研究自己的内心去通达世界万物。

著名的例子就是朋友问他岩中花树与内心的关系,他这样回答到:“此花你未看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灭,你看此花时,花的颜色你也明白起来,由此而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唯物主义者一定会说,在你看到花之前花本本来就是存在的。可在王阳明看来,不在心中的花就不是花。有人说,就算你心中对事物的感情没了,但事物还在啊。

王阳明说,心中没了,就没了。由此可见,心学拓宽的是心性的空间。王阳明高度关注人本身,在他看来天地间法窍之最深处,在人心处一点灵明。一个人如若死了,即使天地万物仍在,对这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知行合一的伟大力量

说到心学,必然要讨论“心”是什么,在王阳明看来,心就是良知。王阳明对人性抱有高度期待,他认为:

人心本来是善的、纯洁无瑕的,只是后天的物欲,遮蔽了一个人的内心。

因此我们只要“去其蔽”便可以“致良知”,回归本心最为纯净的状态,所以即使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去其蔽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自我反省,另一种就是实践修炼,在行动中体认良知,知行合一。就像有句话所说的:“道理谁都懂,但是为什么要讲呢?”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思想脚步无差无别。知道了却不去做是不知道,做了却没有领悟是你没有做。不同于佛教的修身养性,王阳明认为天地间还有大善大恶,要达到心里的良知,必须行动起来。

王阳明不仅仅是一名哲学家,更是一位实干家,知行合一在他身上显得极为雄辩。他位数文职,可一旦带兵,竟能战无不胜,这就是知行合一的伟大力量。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