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包括哪些方面
一、宗庙祭歌和民族史诗
1、宗庙祭祀之歌。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保存在“三颂”和“大雅”中的宗庙祭祀之歌,其中心内容是歌颂祖先和在位的君王或诸侯的功德。 2、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中有五首诗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史迹和传说,是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二、燕飨和祝福诗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欢乐、和谐的场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之间的脉脉温情。《诗经》中还有一些是为贵族祝福的诗,祝福他们子孙兴旺,福瑞吉祥。
三、战争徭役诗
1、正面歌颂战争:《诗经》中的一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精神。 2、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 3、对繁重徭役、差役之苦的怨愤. 4、思妇的哀歌:是从思妇的角度抒发由于战争、徭役、差役所带来的夫妻离散相思之苦的。
四、怨刺诗
怨刺诗是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诗歌,主要是在风诗和雅诗中
五、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诗经》中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六、其他内容,如爱国之情,故国之思等。
七、农事诗
1、农事祈报祭歌。《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等,这些诗歌,大都赞颂田土广大,农夫众多,劳动场面壮观以及喜获丰收的景象。 2、生产劳作之歌。
《诗经》以其现实精神,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2. 、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诗经》内容非常丰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500多年间的社会生活。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记叙了自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历史。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就是用韵文写的历史。② 反映社会丧乱、描写战争苦难、指责现实。周厉王和周幽王两代政治腐朽,外患严重,因此产生了不少反映统治阶级腐朽、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矛盾的诗歌。如大雅中的《桑柔》揭示了动乱之中人民流离失所死伤离散的悲惨情景。大雅中的《抑》。则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百事俱废、只知饮洒作乐的腐朽生活进行无情指责。《小雅·十月之交》列举了周幽王的侫臣皇父等七人的名字,对他们和幽王的“艳妻”褒姒内外勾结、炙手可热的腐败进行了揭露。《小雅·正月》描写了社会不平等现象,诗中指出统治阶级拥有财产,能安逸地生活,一般人却在社会动乱中沦于悲惨境地。《小雅·采薇》描写了周宣王时军士离乡远戍,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③ 反剥削、反压迫。代表作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唐风中的《鸨羽》,邶风中的《北风》等。如《伐檀》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木者整天在河边劳动,却一无所有,而那些“君子”不耕不猎,却是稻谷满仓,猎物满庭。他们对此发出了质问,质问中蕴藏怒火,这种愤怒在《硕鼠》中表现更为强烈。④ 描写爱情和婚姻。这是风诗中占很大比重的部分,其中大多数是歌谣。这些诗歌大多是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诚挚、热烈、纯朴、健康,反映了恋爱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内容很少重复。代表作有《郑风· 兮》《郑风·将仲子》《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郑风·溱洧》《陈风·泽陂》《唐风·葛生》《周南·卷耳》《卫风·伯兮》《秦风·晨风》《王风·君子于役》等,有的表达了男女相会的自由纯真,有的描写了失恋、单恋、相思的痛苦,有的则表现了反抗父母的束缚。如《静女》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首诗描写一对情人约在城隅幽会,男子来到时,他的爱人却故意躲了起来。他久等不见,急得“搔首踟蹰”。等到他发现爱人已依约来了,而且满怀深情送给他一把红嫩的草儿,就欣喜异常。他觉得那草儿“洵美且异”,因为那是心爱的人所赠,诗里的人活泼天真,诗里的情缠绵深厚,用自然纯朴的语言表达了男女恋爱的情趣。⑤描写劳动情景。《诗经》里很多作品是描写劳动人民劳动情景的诗。如《庸阝风·桑中》、《唐风·采芩》、《邶风·谷风》、《豳风·伐柯》、《周南·芣苢》等。有些诗是劳动时所唱的歌谣,能使读者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引起丰富的想象;有的也写到了劳动的艰苦和繁忙;还有的记叙了贵族强迫奴隶干繁重劳动的情形。《诗经》里还有许多贵族阶级的作品。 《诗经》在艺术创作上很有特色。首先,《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层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后世作家每当反对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时就会以《诗经》作榜样。其次,《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比”是比喻和比拟,诗中用“柔荑”比手,用“玉”比美人,都是明喻,《魏风·硕鼠》比剥削者为鼠,是以人拟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秦风·蒹葭》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萧瑟景象为起兴,引起下文,使诗歌更加曲折委婉。比兴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境界,这种表现手法一直被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所继承和发展。其三,《诗经》在结构形式上也很有特色,最突出的是重章叠句。重章有时表示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如《王风·采葛》第一章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第二、三章“采葛”改为“采萧”、“采艾”,“三月”改为“三秋”、“三岁”。重章叠句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使人读之余味无穷。其四,《诗经》在体裁上也颇具特色。《诗经》多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且富于变化。后世的赋就多受《诗经》影响。除赋以外、颂、赞、碑、谏、箴、铭等韵文,一般都用四言句,也多受到《诗经》影响。
3. 从《诗经》所表现的先民生活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源流的
产生《诗经》的社会基础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
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史记·货殖列传》)。
由此可知,周代已是一个农业社会。这里所讲的虞夏之贡虽不可信,但周代的祖居之地宜于农业却是实情。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宗教信仰与社会政治融为一体。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许多祭祀性颂诗与雅诗的社会基础。宰我曾问孔子何谓鬼神,孔子回答说:”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并且进一步解释:”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官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返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礼记·祭义篇》)以此了解《诗经》中的颂诗、雅诗,便可以得其要领。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摘自:/view/15078.htm
4. 诗经里有哪些描写生活的句子
《周颂·噫嘻》描写了成王带领万名农夫在田间耕种的宏大场面,君主与名同耕,可说是盛世安泰,民生无忧。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成王带领农夫下田地,播种百谷勤耕耘,速速开垦私田,三十里也不算远,从事耕作要抓紧,万人并耕在农田。)
《周颂·丰年》描写了丰收粮多酿酒的场景,反映了人民丰收,生活美满的喜悦心情:“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丰收年成多粮稻,仓廪修得高又高。囤积粮食千千万,酿酒做醴实在好。)
《小雅·楚茨》描写了农夫在田间锄棘,庄稼繁茂生长的状况,反映了农民无忧无虑的耕种农事生活:“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廪维亿。”
(蒺藜遍田地,扶锄除荆棘。自古种什么,种植黍和稷。
小米多茂盛,高粱也整齐。仓中早堆满,屯粮难数计。)
《小雅·信南山》描述了夏禹治理土地为千里肥田,恩泽子孙后代的事:“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南山田野宽又广,夏禹到此来开荒。
平原洼地皆肥沃,曾孙辛勤种米粮。划定地界又治理,南亩东亩一方方。)
另外,还有反映当时各种劳动生产活动的诗篇,如《周南·芣苢》写妇女们田野采集;《魏风·十亩之间》写采桑女集体在桑园采桑.。
5. 诗经反映什么年代的社会生活 公元几几年到公元几几年
诗经反映周朝的社会生活,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6. 诗经的三种表现方式
1、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就是陈述,铺陈的意思;“比”相当于现代修辞的比喻;“兴”的基本含义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2、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婴)、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3、内容
《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
《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7. 《诗经》中描写生活态度的句子有哪些
《诗经》中描写生活态度的句子如下:
1.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2.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3.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4.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5.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6.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7.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8.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9.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10.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
式燕以敖。
12.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13.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14.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15.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8. 《诗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1、《诗经》表现形式是:赋、比、兴。
2、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3、主要内容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7383930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