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周三林的中西交流实践
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是指发热等呼吸道感染急性症状消失后仍持续的咳嗽,表现为咽部发痒、干咳或咳出少量白色粘液痰,胸片检查未见异常咳嗽。可持续3-8周,是一种亚急性咳嗽。
西医认为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认为气道炎症、气道黏膜上皮损伤、气道高反应性和咳嗽敏感性增加是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
感冒后咳嗽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刺激性干咳,伴有少许白色粘痰。多为阵发性,由寒冷空气体、粉尘、刺激性气体、运动、烟雾等诱发或加重。,表现出“超敏反应”。咳嗽是随着时间自限自愈的。
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往往首选抗组胺药和镇咳药,但疗效不确定。中医治疗此病有一定优势。
感染后咳嗽是由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引起的,伴有或不伴有短暂的气道高反应性。因此,临床治疗首先要区分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高反应性常表现为咽部瘙痒、呛咳、寒气空气等刺激加重。无气道高反应性的咳嗽,主要是止咳,也有祛风邪的作用。还有气道高反应性,主要是祛风(抗过敏)止咳。
1.无气道和高反应性
这类患者属于肺衰竭,但表邪未尽。治法为宣肺止咳,解表。可以选择加味止嗽散。止嗽散采用百部、紫菀、前胡、桔梗、陈皮来解表。还有鼻塞和三拗汤。加入牛蒡和射干,缓解喉咙不适。根据感染后咳嗽症状的不同,可分为感寒邪、温邪、燥邪的不同药物。
2.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表现为喉痒、呛咳,中医认为属于少阳邪滞、风邪怀古。治少阳疏风,可选用小柴胡汤,按仲景原理加减,去人参、大枣、生姜,加阿莎丽、五味子,即乌门方柴胡止咳汤,可加蝉蜕、僵蚕、前胡、紫菀、牛蒡,以加强疏风止咳之效。还是要根据痰的特点和伴随症状来加减药物。
有许多中药具有抗过敏作用。治疗外感疾病常用的抗过敏中药有柴胡、黄芩、荆芥、防风、紫苏、苍耳子、辛夷、阿莎丽、五味子、白芍、蝉蜕、僵蚕、阿莎丽、甘草等。止嗽散的成分提示药理作用主要是镇咳,小柴胡汤的成分提示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过敏。区分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可以为中医临床辨证选方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