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资讯】今年电视行业异常火热,手机厂商不断跨界加入混战,带来智能电视、社交电视等新玩法。但是,一台电视要想做到真正的高端,最重要的不是这些额外的功能,也不仅仅是强大的计算性能和算法。打开电视最直观的体验就是这款电视的屏幕材质。说起高端电视面板,一般会提到QLE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但是曾经的王者等离子电视已经逐渐被我们遗忘,被市场淘汰。为什么?

等离子电视技术简介

等离子电视这种老电视技术,其实在色彩精度、画面宽容度、动态对比度等方面都优于液晶电视,达到了Q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水平。等离子电视利用气体放电原理,依靠R、G、B荧光粉发光。每个像素为一个有源发光单元,在发光单元达到256个灰度级后,进行颜色混合,最终显示出正确的颜色。这种显示原理使得等离子在色彩准确度上比液晶有先天优势。上亿算的颜色数和液晶大多是几千万,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除了在色彩数量上的出色表现,像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一样,等离子电视还会自动发光,这使得等离子显示设备具有更好的画面宽容度和动态对比度。更何况等离子可以达到2-3微秒的响应速度,与传统的CRT显示器基本相当,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眼可以识别的范围。简单来说就是完全避免了运动场景中的拖影现象。

松下第一台等离子彩电TH-26PD1

试想一下,在近20年前,2000年初,等离子面板的电视就能获得现在只有QLED/OLED电视才有的显示效果,比如很深的黑色、超强的对比度、反应时间快、色彩表现更好、可视角度广等。可见当时在市场上引起了多大的震动,也为以后等离子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在哪些方面比Q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好?

即使面对未来的显示技术Q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离子依然有其优势。首先,等离子面板在画面显示效果上可以达到并部分超越QLED/OLED面板,等离子通过闪烁和更新画面可以明显降低视觉残留,在动态画面上的观感比后者更好。等离子寿命相对较长,烧屏概率比有机发光二极管小,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大尺寸和生产成本亟待解决的难题。但随着越来越多厂商的参与,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重要推动者——LG,有机发光二极管也逐渐解决了量产和成本高的问题。三星也在自己的产品中广泛使用QLED面板。今年推出的一加电视也将配备55英寸QLED屏幕。

在竞争环境下,有机发光二极管/QLED面板技术近年来在高端电视产品中逐渐取代LCD,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是由于更好的耐受性、动态对比度性能和更薄的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已经成为未来电视产品的发展趋势。在手机市场上,AMOLED面板已经应用于大部分产品。随着印刷生产技术的成熟,有机发光二极管将进一步降低产能和成本,开始涉足中高端电视市场。

这么强的技术为什么会没落淘汰?

等离子显示技术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最终是日本厂商将它发扬光大。主要技术集中在松下、日立、先锋等厂商,其中松下的等离子技术最强,三星在技术储备上远远落后于日本厂商。另一方面,当时LCD技术存在种种不足,导致日本面板厂商对等离子显示技术过于乐观。尤其是掌握最多技术的松下,拒绝向其他企业开放技术,共同拓展等离子电视市场。由于独家产能和技术的优势,销售的等离子面板价格较高,占等离子电视成本的70%-80%,导致2005年一台42英寸标清等离子电视的零售价高达18000元。

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没有等离子生产技术的厂商选择了技术不足但成本更低的液晶面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更多厂商的参与和资金、技术的投入,液晶面板从小尺寸延伸到大尺寸,通过技术迭代逐步改善缺点。另一方面,在保守的等离子阵营中,合作伙伴很少。虽然先锋和松下也推出了很多画面表现出色的等离子产品,但是随着FULL HD全高清热潮的到来,等离子电视显然已经无力回天,最终止步于1080P全高清分辨率。

一项新技术或产品从R&D诞生到投放市场,最终成熟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都会经历一个过程。这期间离不开技术的迭代,离不开多个公司或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发,离不开通过降低成本、改进技术来弥补缺陷,最终实现一定的市场份额。等离子显示技术虽然优秀,但其成本高、体积相对笨重、能耗高、散热等缺点也不容忽视。这些缺点在即将到来的移动时代被进一步放大。与液晶面板不同,等离子面板很难小型化,等离子中使用的气体胶囊结构必须有一定厚度的玻璃(陶瓷)屏框保护,限制了等离子技术在手机平板设备中的应用。

技术拥有者要想持续发展,就不应该垄断,而应该开放竞争。

刚推出时广受诟病的彩显数量、寿命、响应速度等问题,也促使众多面板厂商在竞争环境下不断投入研发新技术。经过多年的迭代发展,液晶面板电视已经成为主流市场的绝对王者。另一方面,自2014年四川长虹转让其持有的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61.48%股权后,这家全球最后一家等离子厂商也选择放弃等离子显示技术。

即使在今天,等离子显示技术也有其强大的优势,例如2-3微秒的响应速度、更高的画面容忍度以及主动发光的动态对比度表现,这些都是液晶电视无法达到甚至超越的特性。但是,随着液晶面板技术的成熟和Q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即使是曾经的王者,等离子技术也必然会被市场抛弃。毕竟新技术的诞生是为了服务更多的用户,而不是为了盈利或者保住市场份额而垄断,最终只会固步自封。等离子技术的终结说明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发展应该开放竞争。

摘要

曾经最强的显示王者,等离子技术让部分消费者享受到了20年前现在的Q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画面质感。然而,无论技术多么强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只有获得市场份额,获得利润,技术才会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其他厂商和其他技术的竞争,会推动技术的迭代进步。很遗憾等离子技术最终走到了尽头,但也正是在技术关闭后,众多面板厂商积极参与液晶技术的研发,才带来了市场上相对廉价且高质量的显示设备。从等离子技术的衰落和液晶技术的普及可以看出,一项技术最终能否成为市场领导者,与该技术是否领先没有直接关系。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