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本名伯,辽东广宁岳所(今辽宁省绥中县)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大臣,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之侄。对于吴三桂来说,他出身名门,善骑射。崇祯皇帝即位,通过武举考核,授都督指挥。明末,吴三桂屡立战功,迁居宁远练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吴三桂在明朝灭亡后投降清朝,参加山海关战争,打败李自成,被任命为平西王,跟随清军入关。平定天下,攻城略地,功勋卓著。

顺治十六年(1659),吴三桂镇守云南,活捉南明皇帝李咏。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了南明皇帝李咏,封他为平西将军,并册封太子。荆南王耿仲晶、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为“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面对三藩退出朝廷,自称“天下水陆大元帅”和兴明将军,打响了“三藩之乱”。虽然三藩之乱最终被康熙帝平定,但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等俘虏势如破竹,俘虏了半个清朝。那么,问题来了。三藩之乱,一开始吴三桂势如破竹。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一个

首先,在笔者看来,吴三桂三藩之乱最终失败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吴三桂攻占岳阳后,犹豫不决,没有立即北上中原,也没有从东面切断长江的水运,这无疑给了清朝喘息的机会。

具体来说,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要他回到旧辽东,康熙帝乘势使他迁居三藩。紧接着,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也提出了撤藩的请求。迫于形势的压力,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书朝廷,要求撤藩,但实际上是希望朝廷安慰他。

值得注意的是,吴三桂的小算盘,康熙皇帝自然是清楚的。而且康熙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挽留吴三桂,而是顺势将吴三桂撤出三藩。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声称天下各国都招募兵马元帅,提出“为鲁而战”的主张,招致叛乱。受鹿山公爵等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吴三桂谋反是有预谋的事情。但在笔者看来,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吴三桂起兵是一个草率的决定。换句话说,吴三桂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造反了。

当然,由于清朝没有做好准备,吴三桂起兵之初,叛军就利用夏普公司拿下了贵州全省和湖南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这两个俘虏,以及吴三桂在各地的亲信,如四川的郑娇麟、谭红、吴之茂,广西的罗森、孙延龄,陕西的王陈辅,河北的蔡禄等,也相继举起造反大旗,纷纷响应。有一段时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称这一年为“周王”元年。

对此,在我看来,三藩之乱的第二年,确实是吴三桂的巅峰。对于清朝来说,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如果吴三桂能卯足了劲,完全有机会打败清朝。然而攻下岳阳后,吴三桂收兵了。吴三桂放缓进攻步伐后,清朝自然得到了喘息之机,得以调动兵力,将吴三桂的党羽一一击溃。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吴三桂为什么没有继续出兵中原甚至清朝的首都?

在我看来,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过了长江,来到中原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清朝的精锐骑兵会获得地形优势。相反,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与清军作战,清军骑兵因为水网和山区,很难发挥优势。对于吴三桂来说,在明末,多次与清朝的骑兵相遇,自然是印象深刻。

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吴三桂在占领数省后,也感到兵力和财力捉襟见肘,这是他未能鼓气继续进攻清朝腹地的重要原因。当然,没有出兵中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吴三桂没有切断长江水运东进,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失误。三藩之乱爆发后,正是因为江南土地的赋税可以运到清朝首都,才促使康熙皇帝不断招兵买马,继续与吴三桂作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吴三桂即使不能占领江南之地,也应该破坏清朝的长江水运,从而剥夺清军的物质保障,扭转战役进程。

至于吴三桂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吴三桂的名声比较差。在曾经的明军将士眼中,吴三桂的号召力甚至不如清朝,这应该是他得不到更多支持和帮助的重要原因。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作为明朝的一名军人,选择了与清朝的军队联手攻打李自成,导致了清朝最终占领中原,也让吴三桂背上了骂名。此后,吴三桂一次次进攻南明,甚至杀死了南明皇帝李咏,使吴三桂和南明势力彻底决裂。所以三藩之乱爆发的时候,吴三桂打着“明寻鲁”的旗号,真的是毫无号召力。这应该也是吴三桂后期即位的重要原因。对于吴三桂来说,现在已经无法得到原来明军将士的支持,干脆自己当了皇帝。

最后,就第三个原因而言,吴三桂起义之初,似乎有不少党羽和盟友,但从最后的表现来看,这些人只能说是乌合之众。比如根据《清史稿》等史书记载,三藩之乱爆发后,尚志新在吴三桂就选择了向叛军投降。不久,他悔过自新,回到自己的家中,攻打平南太子,镇守广东。康熙十七年(1678年)下令出兵救援宜章、郴州、永兴,均被拒绝。据广东,清廷和吴三桂都在观望。

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王第一批鼠的两头被、将军打破,再次归顺清朝,授平凉知府、太保太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自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大有进展,破仙霞关,入闽取浦城、建宁、柯岩坪,直抵水口。同年10月,耿选择了投降。

对此,在笔者看来,尚志新、王、、耿等人只能在前期起到一定的作用。当吴三桂和清军进入胶着状态时,这些人基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因为他们的倒戈,吴三桂的士气进一步受损,导致其被忽视。从这个角度看,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先解决吴三桂的党羽和盟友,再消灭吴三桂。这无疑是一个相对正确的策略,也是他能够平定三藩叛乱的重要原因。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