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其盛也盛,其亡也骤。
昨天,经过半年的盛夏,上海终于入秋了。不仅气温直线下降,还下起了小雨。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是冬天,在这么冷的天,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在中山北路地铁站附近的一栋楼前排起了长队,从早到晚。
这座建筑没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尤其是那个圆形的标志——在他上方——精英教育。
没错,这里就是教育培训领域的精英教育爱马仕的总部。一栋小楼,从1楼到顶楼花园,全是精英。这里不仅有精英总部,还有他们收购的智慧课堂、小地球等等。
大家聚集在这里,不是为了报班,而是为了退费,因为精英旗下的小地球的课已经停课,疑似CEO的朋友圈也露出了自杀的迹象,而精英董事会留给他的是一个人的军队,其他的都没了。
包括前CFO,因为家庭原因提前离职,肯定是太了解账本了。
破产的传言也出来了,父母能不慌吗?
看着这一幕,总觉得似曾相识。没错,今天在精英教育门口的家长,就跟当年在雷雨P2P面前的放贷人一样,就是对象不一样,一个是孩子,一个是钱。
最惨的是教学培训,不仅骗你钱,还耽误你孩子。
教育中的赫尔墨斯——精英教育
为什么叫爱马仕?因为贵。
我说像P2P风暴,也有人说只是报个班多少钱,几千到几万,哪里都能赶上P2P。
说这话的人还太小,不知道小孩子是怎么得到金子的。不仅仅是买个玩具,玩具越大花的钱越多,尤其是初高中。
精英教育人做线下一对一,做提分教育,主要针对几个重点,初中,初中,高考。小学只有三年级以上。因为一二年级太简单,没必要。
既然是一对一,价格更漂亮。有人估算,下面一节课一个二级教师600元左右。想更好的老师就要加钱,但课时不是每周一个课时,至少2-3节课。
综合年报课程套餐优惠等。,一门课一年6万左右,如果是全家桶或者字数之外的全报告一年差不多20万。如果是金老师,还不止这些。
你看这位上海松江的家长,三年53万,而且很明显是因为你买三年的优惠。
这还不是最高的。最高发行量300万。你买了几节课?从小学到高考前是直通车吗?家里还有很多孩子,提前生了三个宝宝。
总之,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家庭能花300万给孩子补课。这么多钱怎么可能在体制内走?
嗯,你知道为什么叫爱马仕吗?当然他们的高管说只是个LV,连爱马仕都算不上。
不管怎样,这都是奢侈品。
这么贵,是国际学校学费的顶尖,那为什么还有人要申请呢?
精英切中应试教育的痛点——打分。只要是体制内的,就要考。那么考个好学校就是痛点,是刚需。
按照他们高管的说法,如果能让孩子进城市重点,你花这个钱买辆车吗?
精英教师并不是最强的。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在清华北大有一堆孩子的线上课,他们的老师主要来自各个师范大学。这些都是他们老师的成本低于学习和思考成本的原因。
依靠什么?
一对一硬盯着,陪孩子上网络课的人都知道孩子注意力有限,过一会儿就开始摸东西了。除了极少数意志非常坚定的孩子,能够登高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一对一,这孩子很难开小差,一直盯着你看,因为钱的原因脾气很好。这多少有点效果。家长保持冷静、长时间的凝视也是有效的。
当然,肯定有孩子对知识的抵触心理很强,油盐不进。不讨论这个,不争论。
一对一挣钱看似精英,因为客单价高,师资成本低,还拿着。VIPKID一百多节课,扣除老师工资,剩下的钱还不够买流量。
简而言之,按照其前高管的话说,指望网络班让孩子上985、211,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嗯,当我报精英家长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真的是疯了。
不管Elite能不能把孩子送到985或者211,总的来说,他制造的这种焦虑是有用的,大量的家长为此买单。
截至今年2月28日,精英教育已提前收取不上课费用高达27亿元。是不是和一个中小P2P差不多,但是P2P还能收回债权,教育培训机构倒闭了就是100%了?
为什么精英教育行不通?
其盛也盛,其亡也骤。
“精英”的崛起,是“吉娃教育”的盛行,是中产阶级的崛起。
中产阶级富了以后,发现知识和学历不能像企业家的工厂和资本家的钱一样直接遗传给孩子。知识还得孩子脑子里学,考上好学校,找好工作,才能维持现在的社会地位。
然后你必须得到鸡。圈养鸡是大班,效果差。有钱人也鄙视。高端鸡单独养。走进精英,都是小包间,一对一需要隔音。
鸡宝宝盛行的时候,所有的鸡都是对的。所以学而思,猿辅导,精英,作业帮里的鸡,方式都不一样,但都在变大。
但是双减来了,鸡都错了。
风口可以把猪吹起来,扔死,烤的时候甚至可以把火吹起来。
其实这几年精英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天,他们实际上遭受了三次打击。
第一刀,多元化。
作为线下一对一的领军人物,精英已经13年了,老板张西非常精英。作为北大本科生,哈佛毕业生,一毕业就进了500强,算是精英教育的甜头。
但是后来因为看到了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张总经理就成了张老师。
精英也在2018年网络课兴起的时候拥抱互联网,斥巨资收购巨人教育。为此,我付出了所有的钱,但这仍然是一个负担。
之前的精英鸡都是初三以上的大男生。看到他们的同龄人在韭菜刚发芽的时候就开始了,他迫不及待的想做点小地球,智汇学校等。3-8岁,8岁以上和自己在一起,也算是完善产品线了。
只是这些动作都来不及了,还没到能赚钱的时候就撑不住了。
第二刀,疫情
疫情来了,线上教育会和线下教育一样高兴。
因为所有网点都关门了,没办法上课。虽然很多人已经交了学费,但是不上课是不能退课的,所以不能算作收入。不过精英教育中心挺大的,位置都不错。再加上一对一,老师多,钱流的像疯了一样。
后来精英急买了一家研究线上课程体系的公司,但是线下一对一和线上一对一的区别还是大的。父母还是不买,更别说用它来吸引新客户了。
没有新客户的时候,钱下降很多,因为流量上升了。
2019年和2020年差不多两年的暑假,在线教育拼票的时候,单个教育机构在Tik Tok的日投入就可以上千万。
有多疯狂?假老师不够打广告。不同的组织使用同一个演员做广告。
可怜的女士,教的都是语文以外的科目,忙到没时间选毛衣款式,只好换颜色。
精英的数量虽然赶不上那几个,但只要是包裹在里面的,都是不可或缺的。
今年年底,Elite突然在电梯里投了一波广告,并重金邀请艺鹭和陈小春做代言。
现在,看,这完全是一个信号。我不知道给艺鹭和陈小春的钱是现金,还是给他们的孩子上十年的课。如果是后者,我建议艺鹭也捍卫自己的权利。
第三刀,双倍还原
飞刀一样的政策让人堕落。
你周末不补课之后,线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基本就没什么意义了。线上晚上也能看,线上线下?呵呵,学生放学晚,6点到家,7点吃饭,还要做学校作业。国家也提倡孩子早睡。他们哪里有时间去?
变身高端上门私教?
一对一也是违法的,除非你成了高端保姆中介,专门输出不会做饭不会看作业的保姆。
精英的目标是创建快乐学习的第三课堂。现在学校满了,还有一个小三。
所以肯定是不行了。
精英雷为什么这么大?
前几年P2P火爆的时候,大家都反复提到资金池,要求银行监管。
但是教育行业从来都是资金池。一旦你的学费付了很久,这钱就不是他能支配的了。
拿老学生的钱,拼命打广告吸引新学生,然后拿一部分新学生的钱去发老师工资,支付运营成本,剩下的就一直滚下去,直到这个雪球变成雪崩。
后来教育督导部门发现这个问题,要求每个人收费不超过3个月。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精英们一看就没有实施,更别说三个月或三年了。
我讨厌你3岁到18岁不能一起交,比如有300万的那个,明明就是这样。
监管部门在哪里?很明显,没有强制力。
为什么父母付出那么多?一是焦虑,二是销售会忽悠,多报多省。
结果精英提前交了27亿的学费,还不包括2月份以后的半年。总数破30亿很容易。
是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的血汗钱。
从Elite给员工传阅的信件来看,Elite似乎没有给父母留下什么。收到30亿的预付款后,我们最终可以收回7000万到1亿左右,但这笔钱也需要还给员工。
嗯,在成为精英团的路上,我先被精英裁了。
JR破产或倒闭应该是迟早的事。父母和当年的贷款人一样,维权艰难。
有家长问国家会不会接手。接手,是不可能退钱的。最多,转到其他教育机构。
但是市场上有多少教育机构活的很好呢?但是对方为了客户着想,免费给几节课,但是精英价,一年20万,够在线教育20年了。甚至50万几百万,这是给未来孙子孙女交学费的。怎么改?
另外,这些买得起爱马仕的人能习惯班尼路吗?
双倍,放下孩子,也放下自己。毕竟连浦东的柳丁建平中学都被举报了,外面的机构什么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