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档案管理工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档案管理工作的成语有:

(1)井然有序【jǐng rán yǒu xù】: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典故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第二十六卷:“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2)有条不紊【yǒu tiáo bù wěn】: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典故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3)精兵简政【jīng bīng jiǎn zhèng】:精减人员,缩减机构。典故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只要肯认真抗战,这种精兵简政,分头并进,倒也似乎更要合理些了。”

(4)择优录取【zé yōu lù qǔ】:择:选择;录取:任用。选择优秀的录用。典故出处: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5)优胜劣汰【yōu shèng liè tài】:优:优良;汰:淘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典故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1回:“每三年对官员考察一次,优胜劣汰。”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个工作能力很强的领导者

先驱

领头羊

领军人

拓荒者

高瞻远瞩

高屋建瓴

远见卓识

审时度势

雷厉风行

刚毅果敢

未雨绸缪

风尘仆仆

日理万机

奉公守法

恪尽职守

斗志昂扬

技术精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2. 和人才有关的诗句

满江红 魏了翁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

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

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

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

冠盖会,渔樵席。豪气度,清标格。

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

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

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别诸公 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为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

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3. 档案的词语来源

分类保存以备考察的文件和材料。

关于“档案”词源现有两种主要观点。1、“档案”一词来源于清初。

持此观点者的依据,一是见诸于清初文人杨宾所作的《柳边纪略》一书,其第三卷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多年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之谓‘牌子’、‘档子’矣。”

二是见诸于《康熙起居注》一书,其中有“部中无档案”之语。注:“档案”一词即便来源于清初,也是清代的汉语词汇,并非来源清代的一定就是“满语”。

“档”字为汉语固有词汇,《正字通》:俗谓横木框档。本义:器物上用以分格或撑的横木条。

用横木间隔,存放案牍,再将“档”与“案”合做一次为“档案”,才符合汉字词语的发展规律。怎么可能是满语?2、“档案”一词来源于远古,出现在清朝之前。

持此观点者主要有:(1)侯传学提出《周礼注疏》中有“副当”之说:“写副当以授六官。”(王荣声、王玉声认为“副当”之“当”并非“档案”,而是副词,应释为“将”。)

(2)王金玉等人提出“宋代‘架阁文字’即为‘档案’”之说,还进一步考证明初即有“档案”的称谓,其证据是明初所撰的《明实录》,其上载有:“(洪武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据刑部近来因户部文档不明,着本部办理拿问该属官吏等情具奏,帝降旨:‘匡正迟速,非隐匿粮饷则勿问。钦此。

’”并据此认为“档”作为档案的称谓应追溯到元代。(3)张中强提出元曲有“档案”之说:“使肖曹律令不曾习,有档案分令史支持。”

(和宝荣考证此处之“档案”应当作“当案”,即“当职”。和宝荣所言可信。)

以上两种观点,均值得商榷,尚待进一步从古代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中作进一步深入的考证。 。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