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麻面料的历史,麻料的优势、缺点,还有什么麻料

常见的有苎麻、亚麻、黄麻、洋麻、大麻、苘麻,

优点:透气,有独特凉爽感,出汗不粘身; 色泽鲜艳,有较好的天然光泽,不易褪色,不易缩水;导热、吸湿比棉织物大,对酸碱反应不敏感,抗霉菌,不易受潮发霉;抗蛀,抗霉菌较好

缺点:手感粗糙,穿着不滑爽舒适,易起皱,悬垂性差;麻纤维钢硬,抱合力差。

历史:麻纤维是人类最早用来做衣着的纺织原料。埃及人利用亚麻纤维已有8000年的历史,墓穴中的埃及木乃伊的裹尸布长达900多米。亚麻从埃及逐步传入欧洲,使欧洲成为亚麻布的重要产地。 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知采用苎麻作为纺织原料。浙江省吴兴钱出漾出土文物中发现的苎麻织物残片是公元前2700年前的遗物。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有精细的苎麻布。在苎麻织物之前,中国更早就用葛和大麻织制服用布。《诗经》中就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苎”的诗句。用苎麻绩织的夏布是中国传统的优良布料。

2. 这个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木蝴蝶(学名:Oroxylum indicum (Linn.) Kurz)是紫葳科,木蝴蝶属直立小乔木,高6-10米,树皮灰褐色。

小叶三角状卵形顶端短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心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总状聚伞花序顶生,粗壮,花大、紫红色。花萼钟状,紫色,膜质,果期近木质。

花冠在傍晚开放,有恶臭气味。蒴果木质,常悬垂于树梢,2瓣开裂,果瓣具有中肋,边缘肋状凸起。

种子多数,圆形,周翅薄如纸,故有千张纸之称。花期7月至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原产亚洲的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地,生于海拔500-900米热带及亚热带低丘河谷密林。喜温暖湿润,耐干旱贫瘠,不耐寒。

种子和树皮可供药用,也是一种观果和观花园林绿化植物。 中文名木蝴蝶学 名Oroxylum indicum (Linn.) Kurz别 称千张纸,毛鸦船 。

3. 查问植物名称

青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为锦葵科青麻属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称苘麻、桐麻、白麻,英文名 China jute。

青麻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远在2000多年前或者更早史书就有记载,青麻为草类(周礼),其纤维可做衣着原料(诗经),原颂周说“尔雅翼云:躲或作顷,则此物为吾国原产”;而且青麻在我国分布广、面积大、品种资源丰富、野生类型多,因此我国多数学者认为青麻起源于我国。目前在我国栽培很少。

茎皮纤维长,柔韧色白,不皱不缩,拉力强,富弹性,耐水湿,耐热力大,富绝缘性,为优良纺织原料,用途较广;根供药用,为利尿解热药,有安胎作用,治腹痛、下血等症;茎、叶可提苎麻浸膏,止血效果较好。 全草含丁二酸(琥珀酸)、原儿茶酸及酚类物质。

4. 请教冬葵子

冬葵子 【药 名】:冬葵子

【拼 音】:DONGKUIZI

【英文名】:Chingma Abutilon Seed

【来 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

【功 效】:行水滑肠,通乳,清热排脓。

【主 治】: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

【性味归经】:甘,寒。①《本经》:“味甘,寒。”②《别录》:“无毒。”③《药性论》:“滑,平。”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入大小肠、膀胱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小肠、膀胱二经。”②《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③《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

【用药忌宜】:脾虚肠滑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黄芩为之使。”②《得配本草》:“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配冬瓜子,利湿止痛,滑利排脓作用增强;配砂仁,行气下乳;配茯苓,健脾利水;配王不留行,通乳作用增强;配火麻仁,润燥,滑肠,通便;配木通,用于产后因热乳汁不通,津液亏损之便秘,热淋涩痛,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别 名】:葵子(《金匮要略》)、葵菜子(《妇人良方》)。原植物冬葵(《本经》)又名:葵(《诗经》)、葵菜(《说文》)、露葵(《尔雅翼》)、冬葵菜(《救荒本草》)、滑菜(《纲目》)、卫足(《群芳谱》)、马蹄菜、蕲菜(《医林纂要》)、滑肠菜(《宁都州志》)、金钱葵、金钱紫花葵、冬寒菜(《植物名实图考》)、冬苋菜(《分类草药性》)、茴菜、滑滑菜、奇菜

【处方名】:冬葵子

【商品名】:冬葵子、冬葵实,以子粒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冬葵根)、嫩苗或叶(冬葵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全国各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季种子成熟时采收。

【拉丁名】:药材Semen Abutili原植物Malva verticillata L.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名医别录》:“冬葵子,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②陶弘景: “以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谓之冬葵,多入药用,至滑利,能下石淋。春葵子亦滑利不堪。余药用根,故是常葵尔。”③《纲目》:“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人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如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正月复种者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毫米,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外表为棕黄色的包壳(果皮),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种子呈棕褐色。质坚硬,破碎后微有香味。以颗粒饱满、坚老者为佳。目前商品所用的冬葵子,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的种子。考冬葵子与苘麻子在诸家《本草》中均各列专条,效用亦不相同,参见“苘麻”及“苘实”条。显微鉴定: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扁长方形,有的分化成单细胞非腺毛,壁稍厚,微木化。下皮细胞1列,略径向延长。栅状细胞长柱形,径向75~88μm,壁极厚,下部壁木化,有时可见线形胞腔,近上部1/3外胞腔膨大,内含细小球状结晶,加20%硫酸后结晶不溶解;近外侧外可风光辉带。色表层细胞4~5列,扁长圆形,内含黄棕色或红棕色物。胚乳与子叶细胞含脂肪油与糊粉粒,子叶细胞尚含少数草酸钙簇晶。本品以子粒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花含花青素类。鲜冬葵含单糖6.8~7.4%,蔗糖4.1~4.6 %,麦芽糖4.5~4.8%,淀粉1.2%。种子含15%~20%,其中亚油酸为主;叶含芸香甙,根含粘液质,其中有戊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糖醛酸和微量甲基戊糖。

5. 五谷杂粮说的是什么五谷是哪几种东西

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现代通常所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因而五谷杂粮就泛指粮食作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每人每天需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谷类、米和面食占了食物比例的 50%~60%。

扩展资料:

五谷杂粮中的营养素非常丰富,其中的纤维素和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所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 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为丰富。

五谷杂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且大都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大多数营养素。因而,可以说五谷杂粮是最具营养价值的食物群,是饮食中的基石,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五谷杂粮中所含镁和铁可增强身体能量活力,加速体内废物的代谢;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持水作用,在肠道内吸附水分子,使粪便体积增大,促使食物残渣或毒素在肠道内运行,并迅速排出体外。

五谷杂粮中的蛋白质,有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功能,可提高脑部代谢活动,增强效率;还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如赖氨酸能活化脑部,对于记忆力减退的老人和大脑正值发育期的儿童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吃五谷杂粮的好处

6. 古人是何时发现可以抽取蚕丝的

原始社会嫘祖缫丝养蚕开辟纺织的先河。

但也只是传说,没有确切依据。这是棉纺织的历史。

文献和出土的棉纺织品实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较中原为早。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不够发达,边疆地区早已发展起来的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向中原的传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到了宋代,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交往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为流行,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逐渐传入。

1979年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岩墓的船棺中发现了距今3200多年的一块青灰色棉布(图1)。1966年在浙江兰溪宋墓中出土一条完整的拉绒棉毯(图2)。

这两件出土文物,为研究中国东南地区的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

古史传说中国先民是从“不织不衣”①、“而衣皮苇”②,然后演变到“妇织而衣”③。这种传说是与穿着文化的发展规律相吻的。

据考古资料,中国纺织生产习俗,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见萌芽,距今约 2 万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已学会利用骨针来缝制苇、皮衣服。这种原始的缝纫术虽不是严格的纺织,但却可以说是原始纺织的发轫。

而真正纺织技术和习俗的诞生流行当在新石器文化时期。《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所谓衣裳,便是指用麻丝织成布帛而缝制的衣服。

这则记述反映的正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诞生,麻、丝衣服开始出现并流行的真实情况。甘肃秦安大地湾下层文化出土的陶纺轮,表明原始的纺织业在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已出现,距今已有 8000 年左右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纺织业开始呈现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大发展趋势。全国各地文化遗址普遍可见到与纺织有关的遗物,其中,最为重要者有下列诸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年代近 7000 年。

曾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发现刻划蚕纹四条,并发现苘麻的双股线痕迹和出土了木质纺车和纺机零部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 6000 年。

发现迄今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实物是用简单纱罗组织制作,经线以双股纱线合成的罗地葛布。1926 年,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经人工割裂过的“丝似的、半个茧壳”,这是迄今最早的蚕茧实物,距今约 5000 多年。

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 5500 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头盖骨上的苎麻、大麻布纹和丝帛残片,同出十多枚红陶纺轮。

其中丝帛残片是迄今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河北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 5400 年,1980 年出土两件陶塑蚕蛹,这则是迄今最早的陶塑蚕蛹。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 4700 年。除发现多块麻纺织技术较草鞋山葛布先进的苎麻布残片外,还发现了丝带、丝绳和丝帛残片。

从丝织品编织的密度、拈向、拈度情况看,钱山漾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以上实例情况说明,麻织和丝织的技术与习俗,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均已获得迅速的发展和流行。

尤其是草鞋山罗地葛布的发现,证实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即新石器时代的确存在“夏日衣葛”的习俗。《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帛即丝织品,万国持有丝织品,其语虽未免有些夸大,但却反映了禹时及夏朝的丝织习俗的盛行。《帝王世纪》:“未喜(妹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夏桀王为讨好妹喜而撕裂的缯,便是指丝织品之一种。

《管子?轻重甲》:“昔者桀之时,女乐三千人……无不服文绣衣裳者。”这种“文绣衣裳”,自然非丝织品而莫属,以此足见夏代丝织业之发达和丝织习俗之流行。

有关夏代的纺织情况,在考古发掘中也有所表露:1960 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件铜铃上,粘附有一层纺织物痕迹,经发掘者观察认为是麻布痕迹。1980 年,二里头遗址Ⅲ区发掘的二号墓中的一件玉圭,在刃部和顶端都粘附有麻布残迹。

1981 年,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的兽面铜牌和一件铜铃上,也都发现麻布痕迹。以上考旦姬测肯爻厩诧询超墨古发现表明,夏代除了流行如文献传说的丝织业外,在社会的中、下层,恐怕主要是流行麻葛类纺织习俗。

商朝的纺织,至少已有丝织、麻织、毛织、棉织等等。商代的丝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中,已有充分的反映。

甲骨文已见桑、蚕、丝等字,桑字如桑树的象形,商代已种植桑树,这是没有疑问的。种桑是为了养蚕,蚕字也是蚕虫的肖形。

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曾发现过半个蚕茧,浙江河姆渡牙雕盅上也见蚕的刻划图形,郑州青台、浙江钱山漾发现的丝织品,均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养蚕习俗存在当确凿无疑,养蚕习俗至商朝更加盛行,这是合乎常规的继承发展,说商代养蚕业十分发达,这也应毫无疑问,殷墟考古发现的玉蚕即是一有力的佐证。养蚕是为了抽取蚕丝,抽取蚕丝后便可以进行丝织,甲骨文的丝字,是两束缠绕好的抽丝象形。

桑、蚕、丝是丝织的前提,种桑、养蚕、抽丝技术的发生与发达,。

7. 被誉为“东方丝绸”之称的麻纤维是什么

麻纤维,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

亚麻从埃及逐步传入欧洲,使欧洲成为亚麻布的重要产地。麻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还含有胶质,水分木质,腊质等。

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知采用苎麻作为纺织原料。浙江省吴兴钱出漾出土文物中发现的苎麻织物残片是公元前2700年前的遗物。

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有精细的苎麻布。在苎麻织物之前,中国更早就用葛和大麻织制服用布。

《诗经》中就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苎”的诗句。用苎麻绩织的夏布是中国传统的优良布料。

有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两大类,所以麻纤维是韧皮纤维和叶纤维的总称。韧皮纤维:双子叶植物茎的韧皮层内部丛生成束的纤维。

如: 苎麻、亚麻、黄麻、大麻、苘麻、荨麻、罗布麻等叶纤维:单子叶植物的叶鞘和叶身内的维管束纤维,如剑麻、蕉麻、菠萝麻等。属于麻类的植物品种相当多,用于纺织的有十多种。

韧皮纤维中的苎麻、亚麻是优良的麻种,其纤维没木质化,强度高,伸长小,柔软细长,可纺性能好,是织造夏季衣料的良好材料。用它们织成的织物挺括,吸汗,不贴身,透气,凉爽。

黄麻、大麻、洋麻等纤维较粗,且短,适宜于包装材料:麻袋、麻绳等。对于叶纤维来讲,经济上有实用价值的品种主要为:剑麻和蕉麻,这类纤维比较粗硬,也称硬质纤维,因纤维细胞壁已木质化,长度较长,伸长小,强度好,耐腐蚀,耐海水浸泡,常用于做航船和矿井用的绳缆,也可编粗麻袋或包装用布,合成纤维的出现,麻制缆绳正逐渐被取代,此类纤维在纺织上几乎不用,所以这里就不做进一步的介绍了。

麻纤维的使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开始采用苎麻纤维作为纺织原料(中国草),埃及人利用亚麻纤维纤维已有8000年的历史,麻的应用要比棉早得多,而且麻纺设备与毛纺设备比较接近。麻类纤维品种较多,纺织上采用较多的韧皮纤维有苎麻、亚麻、黄麻、剑麻、槿麻、大麻、茼麻、罗布麻等。

因其比较柔软,又称软纤维,但由于所含木质素量不同,纤维柔软程度也相差很大。亚麻(品目5301项下):俗称胡麻、亚乌麻。

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亚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

对气候适应要求很强,北纬48~55度之间的地区最适宜种植。世界上种植亚麻的国家,主要有前苏联、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等,以前苏联产量最多,占世界亚麻总产量的70%以上。

亚麻纤维粗而短,手感柔软与棉相同,颜色是亚麻特有黄叫亚麻色,白色光泽度次于苎麻。在麻类作物中强力仅次于苎麻。

大麻(品目5302项下):俗称”火麻”。中国古来就有种植。

早在东汉时期人们便知道大麻有雌、雄株之别,把雄株称做”帛”,把雌株称做”苴”。 大麻纤维表面很粗糙,纵向有许多裂隙和孔洞,并与中腔相连。

因此,大麻纤维具有卓越的吸湿透气性能。大麻纤维横截面比苎麻、亚麻、棉、毛都复杂(有三角形、四至六边形、扁圆、腰圆形等),中腔常与外形不一。

光线照射过来,一部分形成多层折射或吸收,大量形成了漫反射,使大麻织物不仅看上去光泽柔和,而且具有优势的防紫外线幅射功能。大麻单纤维的细度约为苎麻的2-3倍,与棉接近,纤维顶端呈钝圆形,没有苎麻、亚麻那样尖锐的顶端,因此用大麻纤维加工而形成的纺织品,无需特殊处理,就能有效地避免其它麻制品的粗硬感和刺痒感。

黄麻(品目5303项下):俗称络麻。黄麻属椴树科黄麻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说法不一,不过我国至少是圆果黄麻的起源中心之一。

古代称之为 “绿麻”、”络麻”,早在北宋《园经本草》中就有黄麻的记载。黄麻的纤维具有吸湿性强、散水快、耐磨擦、表面常呈现干燥状态等优点,主要用于制造麻布、麻袋、绳索和地毯等。

黄麻的麻秆(麻骨)可制活性炭、隔热纤维板,麻屑可作为造纸原料,其种子含油较高,可提炼工业和医药用油。剑麻(品目5304项下):学名为Agave Sisalana Perrine,英文名:Sisal,别名:西纱尔麻。

属石蒜科,龙舌兰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其叶片如剑。

与上述麻类作物不同,剑麻可供观赏,人们所用剑麻纤维来自其叶片。它的叶纤维粗壮、拉力强、耐水浸,可用于造纸或编制船缆,其副产品还广泛应用于国防、工矿、农商、医疗多方面,剑麻叶片呈剑形,硬而狭长,叶片一般长为100-140cm,宽13 -15cm,灰绿至蓝绿色。

剑麻具有喜温、耐旱的特点,适于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栽培。主产国家有墨西哥、巴西、坦桑尼亚等国,在中国主要生长于雷州半岛及广西部分地区。

剑麻叶片内含丰富的纤维,纤维细胞呈长形结构,细胞腔大而长,壁厚,具有纤维长,色泽洁白,质地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耐磨擦,耐酸碱,耐腐蚀,不易打滑之特点,广泛应用于渔业、航海、工矿、运输、油田等事业上,以及用于编织剑麻地毯、工艺品等生活用品上。苎麻(品目5305项下):俗称线麻、白麻、乌龙麻、刀麻,古名苎,荨麻料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

苎麻原产于中国,在新石器。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