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禅寺的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王庙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寒山寺 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
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
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
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
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 描写寺庙的诗句
唐代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 余钟磬音。七律 寺庙颂 鸣钟香鼎绕红尘,朝拜谁来觉了因。
出入庙堂逢恶鬼,刮来膏血奉诸神。云 怨 词 (清。
陈维崧) 春山云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指点前村古寺。
花祭腾:庙宇 避世不须山 空门今倍忙 佛祖如有意 游人宿佛堂 朝中措 冬冬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
——陆游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蝶恋花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陆游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 作者: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风直似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北岳庙 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 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留题灵隐寺方丈 苏轼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题润州金山寺 唐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望悬空寺 明 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 梵宫依碧献,栈阁俯丹枫。
涛壮磁窑雨,僧寒谷口风。 跻攀真不易,遥望意无穷。
过悬空寺 明 郑洛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径通。 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登悬空寺 明 郑洛 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 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 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歩禅关最上层。
登悬空寺 明 刘遵宪 谁开石壁礼金仙,缥缥层楼结构难。 清梵漫疑云外度,香台真向雾中看。
山连太岳千秋壮,客到孤峰五月夜。 为问远师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盘桓。
题悬空寺 明 吴礼嘉 飞阁丹霞上,白云几度封。 萝悬千洞月,风落半空钟。
树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龙。 慧光千万丈,日夕满恒宗。
游悬空寺 清 邓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 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赋得寒山寺送别》年代:明 作者: 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枫桥寺(宋·俞桂) 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呖搅人眠。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傍边系小船。
3. 描述寺庙的诗句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北岳庙
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4. 怎样形容寺院里的古筝曲禅茶一味
禅宗茶道的主角一直都是僧人,在茶之世界里,他们悟道、修身、养性。可以说,茶是僧人修行所需品之一。也因如此,在中国的茶文化之中还萌生出了一种寺院茶文化。
所谓的寺院茶文化,其实离不开的就是佛教修行,佛教修行主要为三种方法,即戒、定、慧三种,其中戒更是僧人修行的一大要义,也正是因为戒,才渐渐地萌生出寺院茶文化。
所谓戒,就是僧人戒酒戒荤,过午不进食;定,就是息心静坐;慧,则是思禅悟道。当必须做到这三项的时候,其实并不容易,于是就要借助外力。
而茶,正好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的药理功能,此外,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充当了寺院之中僧人的理想饮品。既然是理想饮品,自然要将其发挥到极致,而久而久之,饮茶就成了寺院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实,僧人饮茶是最为自然、闲适的,没有寻常百姓家的以茶为习,也没有雅士们的寄情于茶,更没有贵族们对于财富权利的执着。只是单单在庭院之中,一套粗瓷茶具,便是一种寄托。尽管如此,僧人也是对茶最为讲究的,和民间的煮茶方法一样,将茶叶、桂圆、果料、香料并且以姜为佐料放入茶壶之中一起煮。
除了修养身心需要饮茶的辅佐之外,茶还充斥着僧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阶段。礼佛时需要茶汤,化缘乞食时也需要茶汤,坐禅时更需要茶汤来消除疲劳。到了宋朝,寺院之中还出现了“茶宴”和“半茶”活动,这种寺院茶文化活动是运用茶艺之中的点茶法,将茶叶嫩芽磨碎成粉末,而后用温水冲泡。
茶在寺院之中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所谓茶禅一味大抵如此。一茶一禅,品的是味,悟的是道。
5. 古代描写禅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的境界契合,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渔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周围一片白茫茫,他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禅者找到归宿、找到本心、发现自性的禅境吗?
唐代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松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诗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钟声,构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环境,以“禅子”的主观“心境”排除了物境,写出禅僧进入禅境的神妙状态。因此,我们说“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一首好的禅诗,即使没有“佛”“禅”的字眼,但它所创造的意境——禅境,同样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贯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灵澄《山居》诗:“因师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计年。草鞋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由于诗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体验到的环境,是清新而又宁静的,所过的生活是潇洒自如的。这就是禅诗所表达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禅诗的诗味之所在。
6. 关于寺庙的古诗
1、《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唐 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2、《过香积寺》唐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5、《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 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6、《三门留题》宋 魏野
何由通九曲,始自凿三门。
夏禹功如小,东溟位岂尊。
鼋鼍当日窟,鸡犬此时村。
涡恐和山漩,涛疑若石奔。
势愁舂地轴,声想震开阍。
寺庙中流耸,烟云两岸屯。
楼台疑蜃吐,舟檝畏鲸吞。
游客虽惊险,居僧不厌喧。
如潮无振鹭,似峡欠啼猿。
孤店经商少,雄司漕运繁。
人家无钓具,鸟道有竹痕。
丧胆寻遗迹,伤心吊溺魂。
坼城唐记列,砥柱祖名存。
况复诗书载,狂题愧雅言。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7. 赞美寺院的诗句
来到了美丽的杭州,
谁不想早一点认识灵隐寺,
目睹她曼妙而美丽的芳容?
走在灵隐寺大雄宝殿的石阶上,
感觉到了一种肃穆,
一种无与伦比的庄严。
︿﹏︿
虽然,听不到那种钟鼓齐鸣的声音,
但是,还是能感觉到古老的味道,
感觉到了那种让人感到惊诧的震撼。
我从不拜佛,我也不烧香,
只是对佛的一种敬仰,
佛的嘴角总是那种似有似无的笑容,
仿佛,在嘲笑世人的无知。
︿﹏︿
烟雨过后,这里是一方空灵的净土。
隐居西湖,置身云林。
只要行至冷泉,
就能闻见墙内焚香的味道,
真不知当年坐在冷泉亭旁品茗办公的苏轼,
浸染多少禅香,才能写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千古绝句,经久不衰。
︿﹏︿
走在缄默无语的石阶,
触摸灵隐寺造园艺术的灵魂,
叹服古人一个“隐”字,
把灵隐寺概况的 静谧深沉。
︿﹏︿
一般寺院,前面往往张扬宽敞,
炫耀法门的气派。
而灵隐寺隐于群峰环抱的山谷之中,
背靠雄伟的北高峰,
面朝秀美的飞来峰,
寺前一泓清泉流过,
恍如置身于仙灵所隐之地。
︿﹏︿
难怪苏东坡游灵隐,
挥毫写出“最爱灵隐飞来孤”的诗句。
漫步恬静的小路,
参天古树弥漫着清幽古韵,
身边清流潺潺,鲤鱼嬉戏,
秀峰幽雅,尘意顿消,
超凡脱俗了。
︿﹏︿
明代画家沈石田诗云:
湖上风光说灵隐,
风光独在冷泉间。
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
驻足溪流之上,遥望千年,
文人墨客流连于此,赏景吟诗,
仿佛看见白居易、苏东坡端坐亭上,
饮酒赋诗。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亭里题联,
妙句设问: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
自然有高手应对答联: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亦有: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我亦仗胆应对:
“泉自古时冷起,峰从天外飞来。”
︿﹏︿
灵隐寺,是佛祖定居的地方,
是“活佛济公”的寓所。
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混然融为一体,
真不愧为我国锦秀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寒山寺 清·陆鼎
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
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
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边路,青山满目中。
石龙从作雨,江鹊尚鸣风。
市近僧难定,泉悭花不红。
烛怜门外路,尘土暗江枫。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要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夜泊枫桥望寒山寺
夜火疏钟伴寂寥,十年旧梦泊枫桥。清狂不见王司理,来问寒山寺外潮。
寒山寺
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