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玄宗派人从涪陵为杨玉环送荔枝是否经过华阳古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中的著名诗句,鲜为人知的是,诗中的荔枝产自涪陵荔枝园。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荔枝叹》中就有“永元荔州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之说。

福建岭南、四川泸州、宜宾等地都盛产荔枝,但荔枝产地距京城长安最近的是涪陵。唐代涪陵所产荔枝名“玉贞子”,果大、肉厚、色艳、味美。唐玄宗为取悦生于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的宠妃杨玉环喜食新鲜荔枝,颁旨自涪州设专驿直通长安,修建一条从涪陵直通陕西长安运送荔枝的驿道,后世称为“荔枝道”。据有关史书记载:荔枝道起自涪陵城西荔枝园,北渡长江,经垫江、梁平、开江、达州,从陕西西乡快马入秦岭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并采涪州西荔枝名园“妃子园”所产荔枝名品“玉真子”,连枝带叶密封于新砍下的竹筒中,装笼上马,快马进呈,7a686964616f31333332633035经七天七夜抵西安,到达华清宫时荔枝色似新采,味香如初。

蔡襄在《荔枝谱》中有“贵妃嗜涪陵鲜荔枝,岁命驿致”的记载。每年盛夏时节,涪陵荔枝园内流香溢蜜,红艳艳的荔枝挂满枝头。新熟的荔枝被连枝带叶采下,装入竹筒密封,用专送紧急公文的快马运往长安。涪陵荔枝“一枝独秀”,成为朝廷贡品,使涪陵荔枝园名盛一时,但也给涪陵的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不管天旱地涝、病虫灾害,奉天命种植的荔枝,不容有半点闪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随唐玄宗逃离长安,在马嵬坡香消玉殒后,涪陵荔枝园逐渐冷落、荒芜。到宋代,据南宋《与地纪胜》记载,那时荔枝园仍有荔枝树百余株,“颗肥肉厚,唐贵妃所喜”。到明代时,只剩下一株唐代荔枝树。至清初,涪陵已无荔枝,但荔枝园犹存。清朝咸丰年间,涪陵知州姚兰坡曾在荔枝园建亭,种植荔枝树,不久因故被毁。此后,荔枝园旧址被岁月风雨冲刷,零落得无处寻觅踪迹,空留下一个让人叹息的地名——荔枝园。旧时涪陵八景之一的“荔浦春风”,也随之徒有虚名。

上世纪60年代,涪陵有关部门规划重建荔枝园,从1962年至1980年间,三次从四川合江地区引进3万余株荔枝苗,但因气候差异和管理技术等原因,仅成活了300余株。为挖掘唐代荔枝园历史文化,本世纪初,涪陵曾邀请全国荔枝专家实地考察,规划涪陵荔枝园旅游景区,建成后可改写三峡库区和重庆市范围内,尚无成片荔枝林成活的历史。

荔枝曾经让涪陵辉煌过。天地悠悠、岁月悠悠、江山悠悠,愿涪陵荔枝园旅游景区,能再现满园荔树如海、枝上红果似霞的胜景。那时或可改写苏东坡老先生的著名诗句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涪陵人”了

朝天驿、白市驿、温汤驿、百节驿、铁山驿、冷水驿、石城水驿、铜罐水驿、鱼洞水驿、木洞水驿……古时候留在重庆的驿站不少,而可圈可点的当数涪陵的荔枝驿,因为驿传荔枝的传说,其源头便是涪州(今涪陵)的荔枝驿。

《新唐书·杨贵妃传》有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

走数千里,味末变已至京师。”又据《天宝遗事》记载:“贵妃嗜荔枝,当时涪州致贡,以马递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应该说,驿传荔枝一说,不仅是传说,当是重庆的一段掌故。

唐天宝年间,生于蜀的宠妃杨玉环喜食新鲜荔枝。唐玄宗为取悦于她,下令自涪州设专驿直通长安。唐代的涪州辖境相当于今重庆的涪陵、南川、长寿、武隆四地。唐玄宗下令在盛产荔枝的涪州设荔枝驿,采涪州西荔枝名园——“妃子园”所产荔枝名品“玉真子”,连枝带叶密封于新砍下的竹筒中,装笼上马,由涪州北的鹤游坪取道垫江、梁平,经小川北大道,过巴中、汉中,越秦岭子平谷,经七天七夜而抵西安,到达华清宫时荔枝色、香、味不变。

由涪州至西安,千里迢迢。荔枝不易保存,负责运送荔枝的驿使只得“三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紧鞭急蹄,日夜兼程。这条2000余里的“荔枝道”,速度之快,可以PK当今的“特快专递”。这也苦了“荔枝道”沿途的百姓。为保证速度,驿使身负荔枝,手执铜铃,“未至时先振铃,不让路者虽马踏死也不追究”,致使百姓“闻铃而色变”。驿使也是苦差事,在接力传递过程中,颠坑扑谷,时常跑得人仰马翻,累死摔死,前赴后继,而在途中遭遇虎狼毒害之事也时有发生。

苏轼在《荔枝叹》中有云:“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对当时“荔枝驿”、“荔枝道”的生动写照。

2. 华阳镇的旅游资源

长青华阳景区(AAAA)地处秦岭南麓,是陕西省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属陕西省168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区域。

景区融自然生态、古镇文化、红色旅游为一体,由华阳古镇和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平均海拔1700m,“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被称为中国“动植物生态资源宝库”。已建红崖沟红色之旅、鸳鸯河野生动物观赏线、傥骆历史文化体验区和龙吟峡生态山水游览区等60处景点。

景区内的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十四个部委联合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全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华阳景区共接待游客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3万元(受7·28特大暴雨袭击,景区内基础设施和多处景点惨遭毁灭性的破坏,华阳景区闭园重建,2012年4月28日开园)。

随着鲍家花园和500罗汉堂的开门营业,华阳景区的旅游深度和开发潜力正在逐渐增加。华阳古镇——傥骆道上的明珠倘骆道又名党骆道,骆谷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经由此路至汉中,四川。

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40公里。倘骆道是当时的官道,主要于军事活动。

正始二年(244),魏将曹爽出骆峪罚蜀。甘露二年(257),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

唐代,傥骆道作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沿途馆驿多达11处。建安四川(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华阳古镇是倘骆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镇始于秦晋,繁荣于汉唐,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驿站,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美誉名不虚传。

古镇北起古塔路,南到船头广场,东水河与西水河交汇处,其核心建筑群包括长600多米的古商贸铺板门街,300余个院落,其自然环境为两水交汇,南北630米,东西208米(窄处77米),形似古船;建造年代大都在清末民初修缮为前店后居式,主题形式风格为明清建筑,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镇街,有南北杂烩建筑风格。古代诗人曾用“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

上有宝塔系古渡,下有魁楼锁咽喉。山环两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绕曲流。

莫到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岭卧牛。”的诗句来描绘华阳,勾画出了华阳的八大景观。

“城在山头市在舟”中“城”指的是华阳的古城堡,清时里边建有文武衙门及护城河,“市”便指的是华阳老街;“万家烟火一船收”描述了唐时这条街的繁华景象;“上有宝塔系古舟”的宝塔是指跨过华阳大桥,东水河畔,所建的古塔,该塔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0年),塔高13米,共5层,方形砖塔,塔顶呈宝瓶状,各层高度和直径自下而上渐次缩小。第二层以上,每层四面均有佛龛,内有石佛雕像,共有佛龛40个。

该塔惯称镇水塔,因华阳古镇如一条搁浅的大船,在古时东西二河蛟龙作孽,洪水时常淹没农田、房屋、因此将此塔建在古船镇的上方,以似船的桅杆,所以水涨船高,建塔以来,在无数次洪水的冲击下,华阳古镇至今安然无恙,丝毫无损;“下有魁楼锁野渡”说的是在镇南1公里处的酉水河边建有一座魁星楼,抗航、避灾;“石有将军岭卧牛”便说的将军桥头的连山巨石像一位威武的大将军,舵手掌航。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革命委员会根据中央委员会指示,成立了以程子华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吴焕先为政委的红25军,实行西进北上于陕甘红军会师的战略转移。

1935年3月8日,红25军来到华阳,看到这里山大林深、易守难功,决定建立革命根据地,将司令部设在红石窑村的余家大院内。余家原是红石窑村的大地主,余家大院偏离华阳古镇,静谧隐蔽,便于开会研究问题、进行决策,同时也易于保密。

红25军来到华阳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穷人闹革命等活动,留下了院墙上“只要参加红军,穷人才有饱饭吃”的标语。 红25军连续击退围追敌军进入陕南。

红25军前面走,国民党警备二旅和三旅的部队在后面追,从镇安到宁陕,从宁陕到佛坪,分别有过两次交锋。3月8日来到华阳,张飞生警备二旅的部队,也穷追不舍到达茅坪。

侦察员报告此消息后,程子华、徐海东大喜,“好,来的正是时候”。他们决定调动全军力量,寻找天然战场,歼灭敌人。

当日程子华、徐海东带部分人马在华阳勘察地形,在距华阳镇15公里处的石塔河考察,这里向南是板凳垭,该垭是一个布袋状深谷,两边是高山,中间有小道,是个天然的伏击战场。3月10日凌晨,红25军在石塔河板凳垭的3个山头上布下天罗地网,只等敌人钻进来。

同时为了麻痹敌人,红军侦察员化装山民,在坡上砍柴,在华阳戏楼前组织扭秧歌、唱大戏。中午时分,张飞生警备二旅的部队来到石塔河,就问山坡上的砍柴人:“红军走哪去了?”砍柴人回答:“走远了。”

张飞生部队将惫兵疲,从板凳垭进入口袋阵。霎时间,弹如雨下,杀声震天,红军从山坡上猛冲下来,半小时结束了战斗,歼灭尾追之敌近500多人,缴获枪支近500多支。

旅长张飞生中弹。

3. 作文 华阳景区 300字

华阳景区位于秦岭南坡陕西洋县北部深山区的华阳镇,距洋县

县城75公里,是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从城固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华阳古镇。

一下车,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远远望去,映入眼

帘的是一片绿白相间的画面——连绵起伏的山脉被雾姑娘蒙上了一

层薄薄的面纱,显得格外优美;近处,一条条青砖铺成的街道,两

排是红墙绿瓦的仿古建筑,街上游人如织,观光车一辆接着一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朱鹮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二十多只朱鹮,它

们身长70cm左右,体重约1.8kg,身上的羽毛是雪白的,

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

露,呈鲜红色,嘴巴又细又长,约18cm,末端下弯为红色,腿

长约9cm,是朱红色,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朱鹮飞起来的时候

更美,翅膀打开,微红色的羽毛显得那么漂亮,它们在天空自由地

翱翔着,时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珍稀动物

朱鹮。

看完朱鹮,我们坐上观光车去了金猴谷。在一处比较平缓的山

坡上,成群的金丝猴大约有二三十只。它们体长约70cm,尾巴

比身体稍长些,鼻孔很大,并往上翘。背部的毛颜色为金色,在太

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毛质十分柔软,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金丝

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有的聚集在一起,似乎是在谈论着什

么;有的在山坡上跑来跑去、追逐嬉戏;有的小金丝猴正在妈妈的

怀抱里甜甜地睡着……这时,饲养员提着两个大桶走了过来,猴群

见饲养员来了便纷纷下山,那场面真是壮观!饲养员喂食时,把食

物一把又一把地洒向空中,随着食物落到地面上,猴群也开始狼吞

虎咽地吃起来。再看看游客们,有的拿着相机拍照,有的则站在一

旁,欣赏着这些可爱的金丝猴……

看完金丝猴,我们来到了长青生态自然保护区,伴着潺潺的流

水声,踏着古栈道,走在这里,眼前就是一幅幅连绵不断的山水画

这里有形态各异的石头,有供人们休息的凉亭,有摇摇晃晃的吊

桥,崇山峻岭与飞瀑流泉交错分布在这里……真是美丽极了!

一天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该返程了,但我还沉浸在愉快的华

阳景区旅行中,舍不得离去……

4. 金陵怀古诗歌鉴赏答案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本篇《华阳集》题作《金陵怀古》.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中间两联,紧承“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金陵的秋色.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沥不停,江面上稀落地漂浮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飒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仿佛要把古老楼房压垮.四句,一写别渚孤鸟,一写数帆归舟,一写晚风劲吹、红叶凋零,一写寒云阴沉、楼阁昏暗.一句一景,宛如四幅秋景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索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间两联,融情入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一鸟来别渚”,本极孤寂,再加荒烟缭绕(“带烟”),愈见其情景凄迷.“数帆下归舟”,何其寥落,又兼秋雨凄凄(“和雨”),更显出风物清冷.对于鸟,着一“来”字,表明它是悄悄落下;对于舟,用一“下”字,可知其行色匆匆;如果改为“飞”字、“泛”字,就恐怕韵减神消,索然无味了.“暮吹”用“萧萧”象其声,“红叶”惊落,满地飘零,晚风之紧可以想见.“寒云”以“惨惨”状其色,“旧楼”难以承受住它的重量,云层之厚不言而喻.处处景中含情,借景宣情,不假说破,金陵江城的冷落宛然在目.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故国凄凉”应 “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道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这首诗格调的寥落沉郁,与昂奋进取的盛唐气象迥然有别.宋朝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痼疾,旨在缓和危机的王安石变法,虽部分地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甚微.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进行两次战争,都惨遭失败.第二次的“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当时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对国势日益凌夷,感触必深.《金陵怀古》的“故国凄凉”之叹,未必只是一般的发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5. 关于写湖南平江的美的诗句

清晨的阳光斜斜的照在流水翠柳上,一路走过昨日的风景,我们直奔手摇船的小码头而来。150元一艘手摇船,三个人坐上去,宽敞舒适。船夫一边摇船,一边讲解平江的历史、发展、以及那些和爱情有关的事,又给我们唱了几曲当地小调,甚至还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博客,真是不可貌相啊!只是说唱到中途,他明确告诉我们,上岸时,希望给点辛劳费的哦!

船在水上,人在画中,小桥流水,倒映着斑驳旧影,垂柳依依,掩映着白墙黑瓦。悠悠水乡,多少沧桑,古朴幽静,船橹摇荡。我们在船上看古街的风景,游人在古街倚栏看我们,不时有外国游客SAY HELLO,举起相机,对准我们美丽的船摇手。

下船之后,我们继续步行平江路。看到很多地方在小规模施工建房,却听说必须是“修旧如旧”的要求。沿街不少老宅实已作酒吧、会所,只是外表并不张扬,悄悄掩隐在木制门板之下,乍看起来与普通民居并无二致,只有从格外精致的雕花门廊上可以窥出些端倪。不时可见外国游客步行路上,或是乘坐人力车,观赏着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景。又有许多美术学生,寻一处古树脚下,对着小桥流水,静心描绘。更有多对新人,身着古装旗袍,在这里拍摄结婚照,演一回江南才子遇佳人,将这美丽的情节,定格为人生记忆的永久画面。也有一两家古琴馆,默默的临平江之水,幽静的处平江古街,却不闻琴声,只有沿路走过的小店里,播放着苏州评弹的曲子,在依依的柳枝里,在悠悠的流水上,飘摇出古老的江南风情,传唱着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这条平江古街,我在苏州七天,竟然游了三次,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车行船橹的悠闲怡然,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苏州评弹的浅语软唱,都体验尽兴了。

再游平江前,一夜的蚊子,将我折腾至凌晨五点才睡,七点又准时起床,真担心自己今天体力不支。不过一天下来,发现行走在如诗的江南里,却是没有一点倦意,真是江南好,瞌睡都可少啊。

早上陪客人吃早餐,说起我昨天的人力三轮及平江古街,客人一听,饶有兴致,说自己虽是苏州人,却还没坐过那平江上的手摇船呢。于是,草餐后,效仿我的昨日之旅,叫了两辆人力三轮,朝平江古街出发。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河路都不阔,河上行走的是摇橹船,路上仅可过黄包车而已。故有同一路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很典型的水乡特色。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不但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而且还分明的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

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平江路两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了多条水巷,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

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平江路是沿河的路,这条路我去走的时候,看看地图,全长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港、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平江双桥

6. 关于建功立业的诗句有哪些

1、《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3、《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4、《行路难·其二》

唐代: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译文: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5、《易水歌》

战国:作者不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