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江起义的史事,形象地塑造了一百零八好汉鲜明的个性,并将情节清晰地铺展在眼前。

读《水浒传》,发现作者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极少,更多是用一个个串联起来的故事、人物细节来体现那个时代的背景。很难不被宋江吸引眼球,他便是一个以忠义为重的好汉,江湖中因救济各地人而被称及时雨,极受人敬重,在晁盖劫了“生辰纲”后又报信救了晁盖一伙人,这便是义。

但宋江的“忠”,似乎显得有一些局限。他始终都效忠于朝廷,效忠天子。尽管打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号,但他所反的只是贪官,而不是皇帝,不是制度,所看的并非是本质。以至于后来投降,被朝廷招安,再被害死。但确实,当时昏暗的社会他看到的也只能是眼前的贪官,而非整个制度。就算他仗义疏财,就算他图谋远大,也难以跨越局限的思想这座大山。宋江前半生“身在朝廷,心在江湖”,而后半生“身在江湖,心在朝廷”,若是只看宋公明与贪官的斗争,实质上也只是地主阶级的内斗,不过是一忠一奸罢了,所谓“替天行道”,也只能算是打击贪官。

就算是初时起义的梁山好汉,也代表不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反的是官府,抢的却还有百姓,而单单反对腐朽的官府,也不能证明他们的仁德正义,反倒是时常杀害无辜百姓,说明了他们的假仁。好汉口中的义,也只仅限于好汉之间两肋插刀,杀人放火却似家常事一般,难道这也算仁义?正如在清风镇,只为一人入伙,却将数百户百姓烧杀,又杀其妻,难道这也是英雄行径?

这种起义救不了人民,救不了百姓,也像金圣叹说宋江是用银两买人心一样,实际上他们也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他人,以打家劫舍起手的好汉不计其数,梁山泊,名义上是好汉团聚之处,实际是包庇窝藏强人地方,本是莽夫强盗,进了这里成“好汉”,口口声声说情义,到头来只是包装自己的工具。“好汉”们杀的是官兵,践踏的,也是百姓。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