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
散文(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三)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
2. 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区别:
1.韵文不同
散文没有韵文,不押韵,没有一定的节奏;而诗歌有韵文,押韵且有一定的节奏。
2.句式关系不同
诗歌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而散文不追求句式的工整。
3.长短不同
诗歌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而散文一般来说,长度不受到限制。
扩展资料:
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_诗歌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_散文
3. 散文和诗歌的区别
我认为诗歌区别于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在其文体的音韵特点上。
语言学家王力说;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
这两个诗论大家不约而同,一语中的,十分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诗歌本质的特点。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诗歌是用韵律语言表现生活和思想的艺术。
诗歌与散文在内容上可以一样,不同的只有一点,诗讲究韵律,是由其诗歌内部韵节奏与音节奏的矛盾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讲究语音效果的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诗歌与散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诗歌的文字简练、意境内涵深远;散文的文字优雅舒展,有可以尽情发挥的空间;诗歌偏重直觉和灵感,根据不同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宗教试等,可含蓄可直接。散文讲究形式自由,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4. 散文、诗歌同散文诗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早期散文诗是从诗歌中发展而来的,是诗歌大类中的一员,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中间的一个文体。所以有人说它非马非驴,是骡子,是杂交。有人考证说,这种文体是五四期间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是泊来品。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这种文体。比如庄子《南华经》中的许多片断,就具备散文诗的特点,屈原的《渔父》也是散文诗。到了唐代,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是散文诗,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可以说是日记体的古典散文诗。但是,作为散文诗正式提出来,还是欧洲法国的诗人波特莱尔,他出版的《巴黎的忧郁》,自称为小散文诗。因此说,散文诗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物,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后来法国诗人贝尔特朗大量使用散文诗这一文体。俄罗斯最著名的散文诗作家是屠格涅夫,他写有《爱之路》。高尔基的《海燕之歌》也是散文诗。在亚洲,最早写散文诗并卓有成就的是印度的泰戈尔,他的《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也是散文诗。纪伯伦是黎巴伦著名散文诗大家,出版有多种散文诗集,如《笑与泪》《暴风集》等。在中国,五四时期写散文诗最有名的是鲁迅,他的《野草》就是散文诗集。冰心写有《繁星》《春水》两部散文诗集。当代较有成就的是柯蓝,郭风、耿林莽等。
其次,散文诗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具备了更多散文的特征。其一是不押韵,当然也有押的,属于可押可不押之类。这就与诗歌有了区别,诗歌一般是要求押韵的。其二是较多寓意和哲理。其三是散体化趋势越来越大,短小精悍。所以,有人在写文学理论文章时,多把它归类为散文的一种。但是它与散文还是有明显区别。
再次,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散文往往求全,完整叙述事物过程,诗和散文诗则取其一点、一线、一角,以点代面,以一当十,作简约性勾勒;散文多取块状结构,洋洋洒洒,铺叙成篇,每有冗长拖拉、烦琐罗嗦之弊。而散文诗多取跳跃流动、轻捷灵活、多节段的结构,既适应语言精炼简洁、节奏起伏跳荡的要求,也体现了建筑美的视觉快感。散文诗的构思是诗化的,讲究诗的情绪,诗的精魂,讲究铸炼意境 。散文诗的另一个特征是大都追求寓意和哲理,散文诗的语言具有以一当十的张力,是压缩饼干。另外,散文诗多是可以朗诵的,如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历来是朗诵的必选篇目。诗歌与散文诗的区别是:诗歌是格式化的,古典诗词讲究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七言绝句或七言律诗,字数与平仄都有严格要求。而且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是押韵的,根据汉语的读音分为十六(新韵是十四)个韵部,写诗词要从韵书中找韵脚,不同部的韵不能相押。而散文诗则没有这些要求,既没有字数限定,也没有押韵的限定,是自由散漫的文体。
5. 散文和诗歌的区别
诗是诗,散文是散文。
两个是不一样的。只是现代都许多散文诗。
是在散文的基础上演化尔来的。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
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
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
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
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可以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散文诗比散文“内容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 因此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
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可以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 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散文诗。
在散文和诗歌的两个空间,散文诗的连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条连接两大文学形式的清幽的小路。近年来,散文诗受到更多数人的喜爱,是因为这条路再拓宽同时,散文和诗歌的探索中,也正寻求着散文诗独有的自由和抒情。
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将越来越细,各种风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带,给了散文诗 发展的空间。散文诗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国的散文诗虽然发展不过几十年,但中国传统文学中“赋”的写作艺术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继承,因此中国散文诗还是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和民族精神的。
散文诗是一种新的独立存在的一种适合汉文化发展和实践的优美的文学体裁。 从诗的发展看,从严格的格律体的产生到走向自由诗的过程,都伴随着散文诗的痕迹。
而散文诗是自由诗的进一步解放,没有自由诗,是不可能发展散文诗的。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这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可以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内容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