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偶诗经

1《黍离》出自《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2《诗经·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 自行创造对偶句大全

(一)三言对:1、言必行,行必果.——孔子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二)四言对:1、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2、品酒看粮,品史看人.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武4、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起5、山峭者崩,泽满者溢.——贾谊6、居必择邻,交必择友.——中国谚语7、福不虚至,祸不易来.——陶渊明8、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9、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隋】王通10、智以险昌,愚以险亡.——白居易11、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苏轼12、物极则反,器满则倾.——【唐】苏安恒13、不勤于始,将悔于终.——【唐】吴兢14、河长多滩,路长多弯.——中国谚语15、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于谦16、逢林莫入,穷寇莫追.——《孙子兵法》17、事有必至,理有固然.18、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记商君列传》19、积爱成福,积怨成祸.——【汉】刘安2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21、居丰行俭,在富能贫.——【晋】陈玄22、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智者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三)五言对:1、物格无止境,理运常有时.——北大校训2、岁月虽有憾,激情却无敌.3、无私则无畏,无欲则至刚.4、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5、鱼烂缘吞饵,蛾焦为扑灯.6、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佛语7、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8、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孔子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论语》10、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中国谚语11、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南朝】张触12、宁可为野马,不可为疲驴.——袁枚13、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14、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国语·晋语八》15、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白居易《遗爱寺》16、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傅玄《太子少傅箴》(四)六言对:1、古之学者为己,今立学者为人.2、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汉】朱浮3、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4、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清】张潮5、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中国民谚6、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7、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中国谚语8、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张可久《和马致远先辈韵》(其四)9、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10、常思贪欲之害,常有律己之心.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12、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冯梦龙13、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14、学高作我师表,身正为我垂范.(五)七言对:1、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题茅盾书斋联2、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4、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冯梦龙5、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林逋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武8、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汉】刘安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10、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中国谚语11、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方岳《别子才司令》12、宠辱易生分别想,是非政可鹘仑吞.——方岳《次韵汪宰见寄》13、路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14、生死已从前世定,是非留与后人传.——宇文虚中《已酉岁书怀》15、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明】洪应明《菜根谭》1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古语17、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8、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想有时.——张居正19、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20、一枝竹管安天下,锦绣心机卷里藏.21、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22、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评余世维讲座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荀况24、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六)八言对:1、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2、欢乐的顶峰有泪泉,悲哀的深渊有圣光.——新格言3、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唐】张锡4、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古训5、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6、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7、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刘向8、虽有香草,当户必除;虽有仁人,在敌必诛.——【明】王廷陈9、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王廷陈10、骤长之木,必无坚理;早熟之禾,必无嘉实.——【明】徐祯稷(七)九言对:1、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2、初生时由内到外是哭,历练后由外到内是笑.3、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老话(八)十言对: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3、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清】石成金4、读好。

3. 在古诗中,对仗是什么意思

不是,对仗需两句才能称之对仗。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

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

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九歌.湘君》)。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

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

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

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

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

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

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例如: 五律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