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寄情思的诗句
你好:
以下就是: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唐.李白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3.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李白
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唐.张泌
6.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蚕妇吟》宋.谢枋得
7.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恨别》唐.杜甫
8.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子夜秋歌》南北.南北无名
9.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寄陆务观》宋.杨万里
10.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赠孟浩然》唐.李白
2. 描写花鸟的古诗句
花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红。(刘凤诘《咏大明湖》)
5、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几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 【寄情于景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春望》是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这首诗紧扣“望”字,将抒情、写景结合起来,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作者缘情而写景,由花鸟之物写起,“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由此而出.首联写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存在,京城已经沦陷;春天草木丛生,闹市已成荒苑.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凉.长安原是豪华繁盛之都,如今只见草木了.再没有那游人如织、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人声如沸、货物如流的闹市,只见细柳新蒲依然绿,昔日宫殿锁千门.颔联由泛览满城荒草树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事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伤心.这两句还有一种理解,即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则物亦生情.这两种理解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诗的前四句,由“望”字统领,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野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情与景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见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想望亲人.颈联说,战火焚烧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书可抵万金,欲得难上加难.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尾联以诗人望后的情态作结,显示了诗人的愁苦心情:早已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稀疏白发难绾,简直无法插簪.诗人写这首诗时是45岁,但他的头发确实已经花白了.这在他当年秋天写的《北征》中“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的诗句可以得到印证.“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诗人的早衰,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春望》全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谨严而不板滞,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确为难得之佳作,无怪乎时隔1200余年仍然脍炙人口.。
4. 寄情于景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春望》是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这首诗紧扣“望”字,将抒情、写景结合起来,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作者缘情而写景,由花鸟之物写起,“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由此而出。首联写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存在,京城已经沦陷;春天草木丛生,闹市已成荒苑。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凉。长安原是豪华繁盛之都,如今只见草木了。再没有那游人如织、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人声如沸、货物如流的闹市,只见细柳新蒲依然绿,昔日宫殿锁千门。颔联由泛览满城荒草树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事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伤心。这两句还有一种理解,即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则物亦生情。这两种理解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诗的前四句,由“望”字统领,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野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情与景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见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想望亲人。颈联说,战火焚烧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书可抵万金,欲得难上加难。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尾联以诗人望后的情态作结,显示了诗人的愁苦心情:早已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稀疏白发难绾,简直无法插簪。诗人写这首诗时是45岁,但他的头发确实已经花白了。这在他当年秋天写的《北征》中“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的诗句可以得到印证。“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诗人的早衰,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春望》全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谨严而不板滞,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确为难得之佳作,无怪乎时隔1200余年仍然脍炙人口。
5. 关于花鸟的古诗句
1、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2、春望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3、绝句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鸟鸣涧
【作者】王维 【朝代】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5、画眉鸟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译文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6. 关于花鸟的古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7. 关于花鸟的诗句
你好
一、写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2、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3、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4、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二、写鸟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8. 关于花鸟的古诗词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唐·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李白《赠孟浩然》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唐·陆畅《惊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9. 关于诗人寄情的古诗句
鹧鸪天 寄情
李吕 南宋
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
金泥帐小教谁共?银字笙寒懒更调。
人悄悄,漏迢迢,琐窗虚度可怜宵。
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
《寄情》白居易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