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业保险的概念
2、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的制度,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和国家财政补贴等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暂时中断失业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式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
3、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2016年5月1日起,失业保险将分阶段降低。
4、2.如何缴纳失业保险费?
5、用人单位应当在每月15日前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失业保险费(包括职工个人应缴纳的部分),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在规定的期限内以货币形式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6、用人单位按上一年度参保职工月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工人按照本人上一年度月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农民合同制工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工资基数无法核定的,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已支付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7、根据国家有关工资政策,用人单位工资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本人工资是指单位为补偿劳动者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给予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等。
8、三。相关规定
9、第五条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组成:
10、(一)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11、(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12、(3)财政补贴;
13、(四)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14、103010第六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15、单位的缴费基数是单位一个月或一年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是指一个单位发给全体职工一个月或一年的全部工资。
16、员工的缴费基数是一个月或一年的工资。工资是指单位按时支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是支付给劳动者以补偿其体力或脑力劳动的劳动报酬。
17、员工工资一般按月计算,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和奖金。各种补贴和福利不计入员工个人工资。
18、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个人工资的1%按月代扣代缴。然后将代扣的失业保险费和单位自行缴纳的2%失业保险费存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保障基金专用账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