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石达开的诗,最广为人知的是《去四川题壁》,其中说:
贼亦有其道,诗书所鄙视。
如果黄金是泥土,那么肝胆就像铁一样坚硬。
骑过悬崖,弯腰射杀胡月。
把一个人的头做成酒杯,喝干复仇的血。
这首诗收录在《中国古代爱国诗词鉴赏》里,题词是“清史大开”。
笔记也写得很好:“此诗是作者被迫退守西南,最后入川时所作。此时作者处境十分艰难,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英雄气概仍如当年,执着的目标是消灭敌人。”
编辑还别出心裁地把原诗翻译成了现代诗:
做贼也有道德,我鄙视读诗。
视黄金如粪土,肝胆如钢。
这匹骏马飞过悬崖,手持强弓,向胡月射去。
用敌人的脑袋当玻璃,吸敌人的血!
别说,诗是好诗。虽然不够格,但是很有诗意,很清晰。字字如钢刀般坚硬,豪迈无比。读起来很刺激。
现在,成都春熙路的一棵树上,立着一座“石达开烈士牺牲纪念碑”。这首诗刻在碑上,作者署名也是“石达开”。
然而,太平天国史权威人物罗尔纲却认定它是赝品,也就是后人以石达开的名义写的作品,而不是石达开写的,让人感到很多遗憾。
罗尔刚指出,有很多理由可以认定这首诗是伪造的。比如自称“太平天国新月”的太平天国司令石达开,就绝不会公开自称“贼”。而且,这首诗既然是题壁,那题在哪里呢?在当时的任何公开或私人文件中都没有提到它,但它首先出现在南社诗人和革命家高写的《梵天录》中。其虚假不言而喻。
此外,已被诗史界认定为石达开真迹的三首诗《广西白龙洞扶壁诗》、《驻军大定与苗人聚会即兴诗》、《五言告示》等,都显示了石达开良好的文字功底,格律、层次、用韵都很讲究。这首诗不仅不押韵,也不符合格律诗的基本对仗要求。
石达开的伪诗,也出现在高的《梵天室集》中,有《入剑门》、《再答曾国藩》、《我伤患难》、《哭天王难》等伪诗二十五首。
其中《入剑门》最后两句话是这样的:“一匹高贵的剑马,会舍本逐末,从而引一个威武之人入剑门”。但熟悉石达开历史的人都知道,石达开在当时是不可能通过剑门关进入四川的。
《再答曾国藩》的前两句是“扶天竺历尽艰辛,拿着条子打个水落石出”。其实太平天国是拜天的,石达开也写不出“历尽艰辛白撑天”这样的句子,更不可能把自己和被刘邦杀死的韩信相提并论。
“我在伤害我自己”说,“一旦你有了一杯酒,你会在寺庙聚集。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我从来没有想到丁会离开。”另一位太平天国史学界权威人士石时也指出,“曾有一杯酒”的提法与太平天国的法制相抵触,与天京内斗的史实不符。而且,天京内讧的时候,石达开是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他怎么能自称老了呢?
《哭王受难记》中写着“洪秀全为救民于水火而生”。洪秀全用鸡下蛋,引用圣经祭神。他反对儒家,反对儒家。石达开绝对不会叫洪秀金“洪福子”。而且,在石达开死于洪秀全之前,怎么可能会发生“哭洪秀全遭了殃”的事情?
总之,《梵天鲁聪录》收录的二十五首“石达开遗诗”均为伪作,目的是“扬民情,呼革命”。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其中的五篇,后收入他的《饮冰室文集》。
这五首诗的质量是二十五首中最高的,第三首更是名扬天下,引用了很多关于石达开的研究资料。《诗》云:
杨挥鞭慷慨赴中原,不是为了报仇,也不是为了恩情。
我只觉得上天是赤手空拳拯救袁媛的最好办法。
十年悲戚,人爬山如病猿。
不为我的野心付出,我还在苦涩,东南到处都是乌鸦的痕迹。
但“犹德”二字“不付出我仍苦”,平淡不合法,不符合石达开精于诗艺的特点。石达开写不出这样的诗。另外,类似于上面的“再答曾国藩”,诗中出现了天道——“唯有天道能使你心情舒畅”,这与太平天国尊天的思想相悖,石达开不能怨天尤人。
事实上,柳亚子曾在《大丰寻刊》上发表两篇文章,说明《梵天录》中记载的石达开留下的二十五首诗是赝品,出自高之手,说:“残山余水府(残山余水府主人为高)版本中有石达开留下的二十五首诗,曾国藩留下的五首诗见于梁仁公。民国前六年,在上海徒步公学任教。梅是最后一句话,她要写一首的诗,用来鼓舞人民的精神。她一夜成名,讲述了所有的文章,并相信奇迹。封面上的题词也是梅田写的。当时用黄金印了几千份,到处流传,读者都被盐感动了。所以《无命诗》《元杂剧》《太平天国野史》都是重印的。、石达开、罗的诗和沈祖继的太平天国诗也是以此为基础的。真是惊喜!《春蚕二十八》写于上海。”
人们热衷于以石达开的名义作假诗,主要是因为石达开的地位特殊。他是一个著名的诗人,革命党的名字可以鼓舞人们的士气,使人们勇于加入革命。一个失意的书生,可以以他的名义往自己胸口灌一块砖。
虽然流传于世的“石达开留下的诗”大多是赝品,但却能体现出石达开人格的伟大与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