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精养鱼塘管理技术

摘要介绍了夏秋季精养鱼塘管理技术,具体包括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养殖管理、捕捞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鱼塘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养鱼塘;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养殖管理;夏秋季节

中图分类号S96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16-0182-03

池塘是鱼类栖息生长场所,鱼塘水质的好坏和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关系到养殖鱼类能否健康生长和养殖成败、生产收益等。夏秋季节是水产养殖的黄金时期,也是鱼塘管理的重要阶段。夏季光照时间长,气温和水温高,异常天气多,鱼类新陈代旺盛,生长速度快;立秋后,气温、水温逐步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鱼塘水体上下自然对流交换好,是鱼类进一步生长、发育,积累营养,准备越冬季节,一年中池鱼的最后一个生长期。精养鱼塘,苗种投放量大,夏秋季节随鱼塘载鱼量的增加,投饲量和排泄量的增大,一些有害病原菌的大量滋生,以及异常、灾害性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鱼塘水质不稳,易倒藻、转水、老化、败坏,池鱼浮头泛塘、疾病多发、暴发,死亡率高。因此,精养鱼塘加强夏秋季节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针对季节特点,应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水质管理

1.1保持养殖鱼塘最佳水位

俗话说“宽水养大鱼”,这表明了水体容量与养鱼之间的关系。夏秋季节,随着季节推进,鱼体逐渐长大,池鱼现存量提升,要及时加深养殖水位。一方面,提高鱼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和自净能力,相对降低养殖密度,使池鱼有一个活动空间大、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生长;另一方面,可有效控制水温。因水体水温分层现象的存在,且水体越深越明显,夏季特别是7—8月持续高温时,往往鱼塘表层水温超过32~33 ℃,已不适宜多数养殖鱼类生长,池水加到最高水位,可使池塘下层水温不致过高,通过对流,使整个池水水温不超出养殖鱼类的适宜范围,从而有利于池鱼栖息和生长;到了秋季,水温总体处在逐渐降温的过程,加之昼夜温差又大,鱼塘保持高水位,可增强水体保温能力,减缓水温下降,延长摄食时间[1];另外,有利于鱼塘水质稳定,夏秋季节各种异常天气多,易引起池水强烈对流,鱼塘极易出现转水和缺氧浮头现象,鱼塘高水位,可增加水中溶氧,防止池水水温、pH值突变,减少减轻池鱼的应激反应。鱼塘保持最佳水位,应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确定。例如养殖泥鳅保持池水深0.8~1.0 m,小龙虾保持池水深1.2~1.5 m,大宗鱼类养殖一般保持2.0~2.5 m以上。进水时应了解外源水水质状况,水质要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1.2調控水质

鱼塘水质状况对水产养殖至关重要,精养鱼塘在保持最佳养殖水位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加强水质监测,调控水质,给鱼池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鱼塘白天水体溶氧量>5 mg/L、夜间水体溶氧量>3 mg/L、最少不低于2 mg/L,保持pH值为6.5~8.5、氨氮<0.5 mg/L、亚硝酸盐<0.1 mg/L、硫化氢<0.2 mg/L,保持池水透明度为20~40 cm。主要方法措施为:

1.2.1勤加水、适时换水。加水、换水是精养鱼塘水质调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水源条件好且注水便利的鱼塘,一般高温期间每7~10 d加注新水1次,其余时间每10~15 d加注新水1次;水源不足的,要设法定期或间歇性加注新水。加水量、换水量根据池塘水质情况,一般每次20~30 cm,最多一次不超过鱼塘池水的1/3~1/2,加水、换水时以排(抽)出鱼池底层水为好[2]。加水时间以早晨或上午好,切忌傍晚加水,以免引起鱼类浮头。注水、换水必须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且溶氧充足与池水温度差不大,防止造成缺氧或冷、热应激,禁止工业、生活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鱼池,防止池鱼中毒或发生病害等事故。

1.2.2正确使用增氧机。使用增氧机是目前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最经济、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鱼塘增氧机安装种类和数量要根据池塘水深、面积和养殖集约化程度、养殖品种、计划产量、机械动力等情况进行配备。一般来说,水深2~3 m的鱼塘,可安装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水深1.0~1.5 m的鱼塘,可安装涌喷式、喷水式增氧机;鱼苗塘水深0.5 m选用微孔增氧、喷水式增氧机;水深1~3 m或3 m以上,需要水体上下循环,养殖鳜鱼、鲈鱼和虾蟹等需氧量高的品种,选用底部微孔增氧机,再配套水车增氧机使用,效果最好。增氧机的正确使用要结合池鱼密度、水质条件、天气变化以及增氧机性能、负荷等情况确定开机时间,做到发挥作用而不浪费,具体方法为: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浮头以前开;阴天、阴雨天在次日清晨开,阴雨天中午不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在5—9月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晴天12:00—14:00开动增氧机1~2 h。常用叶轮式增氧机配备标准:产7 500~9 000 kg/hm2配备2.25~3.75 kW/hm2;产11 250~15 000 kg/hm2配备3.75~4.95 kW/hm2;产15 t/hm2以上配备4.95~7.50 kW/hm2。其他种类增氧机配备按厂家产品说明使用。

1.2.3合理施肥。鱼塘施肥种类与数量既影响池鱼生长,又影响水质变化。适当施肥,可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长状态,供鱼和浮游动物食用,同时也利于浮游植物吸收水体的氨氮,降低对池鱼的危害,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利于鱼类生长。夏秋季节鱼塘施肥,以无机肥、生物肥或养鱼专用肥为主,不宜使用农家肥,以免造成水质污染。施肥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施肥量根据天气水温、水体肥瘦、池塘水质及池鱼摄食活动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水质清瘦的池塘,5~7 d施肥1次,每次施尿素15~30 kg/hm2,过磷酸钙45~60 kg/hm2,池塘加注新水或换水后,依据加注新水和换水量、水体颜色和透明度情况,及时适当补肥,保持鱼塘水体透明度30 cm左右,水色为茶褐色。生物肥和养鱼专用用法用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若要施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后,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施用。 1.2.4定期施用生石灰。生石灰为水产养殖中最有实用价值、应用最广的一种水质调节改良剂,在养殖鱼塘定期泼洒生石灰水也是养鱼获得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之一,可起到净化水质。调节池水pH值、增大水体硬度、促进池水和底泥吸附的营养物质释放、预防鱼病发生等作用。根据池水pH值情况,一般每月使用1次,用量150~300 kg/hm2,在晴天早晨或上午使用,不宜下午使用。使用时应注意2方面,一是施用化肥和防治鱼病泼洒药时间要错开5~7 d,以免产生不良影响;二是当鱼塘水质呈现老水状态、蓝藻过度繁殖、池水pH值9以上时,禁止施用生石灰改善水质[3]。

1.2.5定期施用化学和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环境。夏秋时节,鱼塘水质易恶化且速度快,特别是多年未清塘或水源条件不好加换水不便的鱼塘尤为突出,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化学和微生物制剂改底、调水,可有效促进池底沉积的残饵、粪便、水生生物尸体和水体中有机物分解,防止池底老化、酸化、黑化、底臭,降解消除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有益池水物质循环以及藻类生长和菌藻相平衡。施用的化学制剂主要为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片剂(含量10%~20%)、微生物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液、乳酸菌等,一般每10~15 d施用1次,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片剂全池均匀抛洒,微生物制剂兑水全池泼洒,用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施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堅持“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微生物制剂”模式定期改底、调水;二是淤泥较深的鱼塘在第1次使过硫酸氢钾改底时,不要一次性用足量,应将用量分2次连续使用,防止有害物质过多时,足量使用过硫酸氢钾引起底泥剧烈反应,超过过硫酸氢钾氧化能力,部分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出现泛塘。三是施用生物制剂时必须选择光照强度高的晴天用,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养殖池塘使用微生物制剂前、后3~7 d不使用化学消毒剂(包括生石灰)、抗生素类药物(包括中草药),微生物制剂使用后,尽量做到正常情况下不排水、换水。

2饲料投喂

饲料是水产养殖最大的成本投入,夏秋季节是精养鱼塘投饲量最多的时期,其投饲量占全年总量的90%以上。饲料投喂除要选择优质饲料外,合理投喂极为重要,不仅有利于鱼的健康生长、病害防治和水质调控,而且可节约饲料,提高养鱼效益,是水产养殖技术重要的环节之一。

饲料投喂要遵循“三看”“四定”原则,根据天气、水质和鱼摄食活动等情况灵活调整。天气晴朗,水体溶氧量高,池鱼摄食旺盛时,多投;闷热天,或阴雨连绵,或水体溶氧量低,池鱼食欲不振时,减少投饲或不投饲。水质变坏,鱼浮头,甚至有泛塘危险时,暂停投饲,待调好水质后再投喂。水质清爽,池鱼摄食活动正常时,可适当增加投饵量;水质不好,过肥、过浓,或鱼发病,或水温超过适宜温度,池鱼食欲减退时,减少投饲量。投喂的青饲料要鲜嫩、鱼喜食,动物性饵料要新鲜、无腐烂变质,颗粒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高、易消化、适口性好、粒径适宜,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养殖鱼类营养需需求,不用过期霉变饲料。日投饵量要相对稳定,并使鱼类能在一定时间内吃完,忌忽多忽少,避免池鱼时饱时饥,影响消化吸收和增长。日投喂次数与时间相对固定,一般常规鱼类日投喂3~4次,泥鳅日投喂2~3次、鲈鱼日投喂2次,每次投饵量以鱼吃到七八成饱为宜。大部分鱼吃饱游走,仅有少量鱼在表层吃食进,要停止投喂。早晨太阳出来后2~3 h第1次投饲,傍晚落日前2~3 h结束投喂;每天投饵地点固定,便于了解池鱼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同时,当发现水体溶氧不足,或天气、水质异常时,要减少临近晚上一次的饲料投喂量或不投喂,或是把投喂时间尽量提前。

3病害防治

夏秋季节是鱼病高发期,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鱼病均可发生。一般易发生的细菌性鱼病有烂鳃、肠炎、赤皮、细菌性败血症、打印病、出血病等,病毒性鱼病有草鱼出血病,寄生虫鱼病有中华鳋、锚头鳋、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等。防治鱼病要坚持“以防为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牢固树立“病害预防第一位,治病第二位”的思想。在做好水质管理和科学投喂的同时,针对鱼病防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消毒工作。经常进行鱼塘水体、食场、养殖工具消毒,杀灭病原菌,改善水环境,一般水体消毒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氯制剂、溴制剂、碘制剂等,食场消毒除用上述药物进行泼洒外,还可用漂白粉进行挂袋,工具消毒可采用太阳暴晒或使用高锰酸钾处理,同时要及时捞出病死鱼,防治疾病传染。二是提高养殖鱼类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三黄粉、肝胆利康散、VC、乳酸菌等1种或多种药物拌饲投喂,增强机体抗病免疫功能,进行病害预防,每月2~3次,每次2~3 d,用量参照使用说明书。三是早治疗,对症治疗。注意观察池鱼摄食、活动情况,发现病害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蔓延造成更大损失;要认真检查疾病,仔细查找病因,精确用药、合理用药,防止滥用药物或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细菌性鱼病常用外用药有三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聚维酮碘、戊二醛、苯扎溴铵、过硫酸氢钾(含量50%)等,内服药主要有氟苯尼考、甲砜霉素、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和磺胺类药物以及大黄五倍子散、大黄末、三黄散、六味地黄散等中药制剂;病毒性鱼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外用药有碘制剂,内服药有黄芪多糖、七味板蓝根散,或黄芩、黄檗、板蓝根合剂等,定期拌料投喂提高鱼病免疫力[4];寄生虫病用药有甲苯咪唑、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敌百虫、吡喹酮预混剂、辛硫磷溶液、硫酸铜硫酸亚铁粉、硫酸锌粉、阿苯达唑粉、地克珠利、盐酸氯苯胍和苦参末、驱虫散、百部贯众散、雷丸槟榔散、川楝陈皮散等中药制剂。四是安全用药。水温超过30 ℃时,应谨慎用药,泼药尽量在晴天8:00—9:00或16:00—17:00进行,避开午间太阳直射时间,并注意增氧,泼药后1~2 h内应观察鱼的反应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注意用药禁忌,如敌百虫在乌鳢、加州鲈、大口鲶、斑点叉尾鮰养殖时慎用,辛硫磷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硫酸铜不能和生石灰同时使用;不使用违禁药物防治鱼病,以免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 4养殖管理

4.1防浮头泛塘

防浮头泛塘是夏秋季节鱼塘管理的重點之一。鱼浮头主要和天气变化以及水质有关。浮头轻重的判断根据浮头开始时间、地点、面积大小、浮头鱼种类和浮头动态情况等判别。如果浮头发生在傍晚或前半夜,则非常危险,这是因为距离天亮太阳出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溶氧量还会继续下降,一旦降到池鱼需氧下限,就会出现极严重的后果。如在黎明前浮头,鱼群聚集水中央,人走进塘边即潜入水中,则不必担心,太阳出来后浮头自然就会解除。浮头现象只在鱼池中心或上风处的较轻,分散到全池的较重。浮头的鱼稍一惊动就下沉,停一会儿又开始浮头的轻;如不集群,不怕人,受惊后反应迟缓,甚至根本不下潜的较严重。

抢救措施:开动增氧机,给鱼塘加注新水,使用过氧化钙、粒粒氧等化学增氧剂,用明矾45~75 kg/hm2或食盐75~150 kg/hm2溶解泼洒等,进行抢救。

预防措施:除做好水质管理和合理使用增氧机外,更应加强投饲管理。预计当夜池鱼可能发生浮头时,要停止施肥,控制投饵量,缩短投饵时间,所投饵料必须保证池鱼17:00前吃完,或停止下午最后一次饲料投喂。在鱼塘水质恶化,遇天气突变、闷热压低或连续阴雨、突降雷阵雨等不良天气时,应注意观察,提前防范。

严重浮头时,切勿使鱼受惊,避免加速死亡。漂浮水面的死鱼在开增氧机或浮头、泛塘结束后捞取,沉于池底的在事后要设法捞出,以防影响水质。

4.2日常管理

4.2.1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特别是鱼塘水质不良,天气异常,池鱼可能发生浮头时,更要加强早晚尤其下半夜巡塘,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巡塘时要结合天气状况注意观察鱼塘水色、池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现塘坎、进排水以及拦鱼设施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防止逃鱼。

4.2.2保持池水清洁卫生。一是及时捞除、清理池水中枯草烂叶和鱼吃剩的残饵,防止腐烂变质败坏水质或被鱼误食,诱发鱼病;二是如发现死鱼,应检查死亡原因,并及时捞出进行无公害处理,以防病源扩散。

4.2.3检测水质。定期检测水温、透明度、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若发现水质变坏,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4.2.4制定应急预案及每月管理要点。夏秋季是洪涝、干旱、高温、台风、连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和升温、降温交替轮换的季节,应根据鱼发病规律、节气变化和鱼塘实际,提前制定好应急预案、管理措施,有序应对。

4.2.5做好养殖生产日志。做到每个鱼塘一本账,如实记录天气、水温、投饲、施肥、水质管理、鱼病发生、防治用药和捕捞、销售等情况,并做好统计分析总结,为调整养殖措施、养殖生产计划的制定、提高养殖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5合理捕捞,适时出鱼

根据市场行情,捕大留小,将池塘内部分可销售的鱼捕捞上市,降低密度,以加快存塘鱼的后期生长,既减轻池塘的负载量,避免缺氧泛塘死亡,又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资金回笼周转。捕鱼尽量选择早、晚水温较低、池水溶氧量较高时进行,边捕鱼边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做到细致、熟练、轻快。捕鱼后,及时选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因拉网损伤的鱼体感染病害。此外,有条件的还可在卖鱼后及时补投大规格鱼种,实行轮捕轮放,充分发挥鱼塘的生产潜力。

6参考文献

[1] 杨生国.夏季精养鱼塘管理技术要点[J].黑龙江水产,2014(4):31-35.

[2] 刘长有,李改娟,杨炳坤.精养池塘水质管理及改良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250.

[3] 唐玉华.秋季精养鱼塘高效管理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7):28-29.

[4] 高春奇.鱼-猪-草综合养殖技术要点[J].农村养殖技术,2003(7):16-17.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