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消毒剂的定义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使用消毒剂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消毒就是灭菌

“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生活中常被混用。其实两者含义不同。消毒是杀灭微生物。但不能杀死芽孢等还在“休眠状态”的微生物;灭菌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也就是说。灭菌的要求比消毒更严格。通常用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生活中很难实现。所以平时只需要消毒。将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会引起人发病即可。

误区二:消毒剂越浓越好

消毒剂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浓度过高会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时间久了可能导致器官和组织受损。使其变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因此。在使用消毒剂前应根据说明书适当稀释。

误区三:用消毒剂洗内裤

很多人会用消毒液浸泡、清洁内裤。但其实。用消毒液浸泡内裤。不仅不能完全有效杀灭内裤上面残留的有害细菌。同时还有可能因为清洁不到位。造成化学物质的残留。从而引发私处各种问题和病症。而且。一些强效消毒液有着很强的刺激性。即使清洗过也极容易残留。还有一些以对氯间二甲苯酚为主要原料的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杀菌成分不溶于水的特性。极易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苯酚。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四:每天都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

除非是明确地需要预防传染病。否则一般来说。不必频繁使用消毒剂。更不必每天使用。

误区五:在家中喷洒消毒剂保持空气新鲜

要想让家中空气保持新鲜。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消毒杀菌。而是开窗通风。家里毕竟不是医院。细菌量有限。如果有消毒液水汽滞留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反而会损害呼吸道。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最好佩戴橡胶手套和口罩。

原文链接:http://www.360changshi.com/sh/miaozhao/740895.html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