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当鸵鸟——隋文帝的蛰伏生活

4“门事件”

当杨坚准备在定州大展宏图的时候,一个神秘的谣言在定州传开,直接导致隋文帝陷入危机。

这个神秘的谣言和一扇门有关。姑且称之为“门事件”。

此门指定州城西门。据这里的人回忆,定州城的西门一直是关着的。至于这扇门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被关上的,谁也说不清。人们口耳相传的只是一句话——“圣人开启之时”。

说这话的人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杨。

传说中。据说,有一天,一个人向高杨建议打开定州城的西门,以方便行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便民措施。然而,高杨拒绝了这个建议,说了这句神秘的话:“当一个圣人来开导它。”

至此,北齐已死,一直紧闭的定州城西门突然打开。开门的人是隋文帝。

于是,定州市的乡亲们都想起了高杨的这句话。隋文帝就是高杨所说的“圣人”吗?

一时间,隋文帝是圣人的谣言传遍全城,隋文帝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八卦。人们不禁猜测,隋文帝绝对不是凡人。这是什么?

-皇帝!

那时候圣人不是随便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圣人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成为热门话题的隋文帝此时浑然不觉。他甚至想,我不就是开个门吗?你这么八卦?

隋文帝虽然被蒙在鼓里,但一个人的神经很快变得敏感起来。这个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雍。

隋文帝是圣人吗?还有这种事!

宇文邕听到这个消息,脑子里迅速搜索着过往的记忆,突然想起了两位大臣对自己说过的话。

这两个人,一个是余文贤,另一个是桂王。

建德二年(573),宇文雍封隋文帝长女杨丽华纳为皇太子妃。自此,宇文雍“更加重视隋文帝”。

由于隋文帝地位的突然上升,北周皇族余文贤开始对隋文帝产生了戒心。在一次谈话中,宇文娴对宇文勇说:“刘仆如剑长得很好,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很失落。如果怕不人道,请趁早除掉。”

宇文邕对隋文帝印象不错,而这段时间宇文邕一直忙于国事,主持新政,谋划征服敌人。所以宇文邕没有想当然,反而觉得宇文贤太可疑了。他对余文贤说:“这可以是故事的结局了。”隋文帝充其量是个将军,你多虑了。

很快就是建德四年(575),也就是周武帝正式伐齐之前。有一次,宇文邕住在云阳,身边跟着一个非常有名的术士,名叫来和。

宇文邕想起以前宇文宪说过的关于隋文帝相貌的话,于是心血来潮地问赖和:“来术士,你知道朝中所有的王公。如何看待隋国公(隋文帝)?”

我们之前介绍过他,宇文虎主政期间,为隋文帝算过命,说隋文帝将来要夺取天下,从此与隋文帝结盟。这时,面对宇文邕的言论,来贺心里很清楚,宇文邕开始怀疑隋文帝了。来贺也很聪明,很机敏地回答:“隋和公只是守节的大臣,可以守一方。如果任命他为领军将军,他将所向披靡。”

这很聪明。既打消了宇文邕的疑虑,又向宇文邕推荐了隋文帝。眼下北周正是用人之时,伐齐之战即将打响。既然隋文帝无敌,宇文雍干脆派隋文帝。虽然首战伐齐与战功无关,但隋文帝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丝毫不亚于其他将领。

第二年,也就是建德五年(576年),此时宇文雍刚刚遭受了第一次伐纣失败的沉重打击,正在筹划第二次伐纣,这时王轨来找你了。桂王对宇文邕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溥刘茹强相反。”

王的这句话内涵太丰富了,需要我们仔细解剖。

这句话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皇太子宇文允,另一个是隋文帝,他当时也叫刘仆汝鉴。此时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翁婿的关系。宇文允将来是皇帝,隋文帝将来是国家的统治者。宇文允不是一国之主,但隋文帝有异相,将来一定会造反。结果就是王朝被推翻,皇位易主。

对于外戚的灾难,历史的教训是深刻而惨痛的。西汉有霍光,东汉有季梁,西晋有杨军,五胡有金准。这些历史典故,桂王和宇文邕都不陌生。

这句话,显然比宇文宪的更精炼,更精辟,更有杀伤力,但效果并不好,因为周武帝宇文雍对此有点不情愿。

宇文勇为什么不开心?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宇文勇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自信。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抓太子的教育,也在抓国家建设。宇文勇认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尽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桂王,你说过王子不是一国之主。这不等于否定我多年的教育成果吗?

第二,你说皇太子不是国主,言外之意就是你要重新立皇太子。废太子是皇帝的家事。一般情况下,朝臣都要毫无异议地服从皇帝的诏令。况且宇文雍根本没有重新立皇太子的意思,也没有征求朝臣的意见。但王轨居然说皇太子不是国主,明显违反了禁忌。

第三,宇文邕此时才34岁,正值壮年,正值春秋巅峰。你担心的都在宇文勇后面。能诅咒皇帝早死吗?此时宇文邕正准备大砍,也是宇文邕真正立下战功的时刻。你说这个太早了,不是吗?

综合以上三点分析,宇文邕是真的生气了,但后果并不严重,因为宇文邕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他是一个真正心胸宽广坦荡的皇帝。

虽然王的话听起来很恶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犯了错误。他的用意是好的,但是他说话不好听,说话太直接。同时,宇文邕也知道桂王是他曾经患难与共的知己,也是他身边的第一个谋士。伐齐之战即将打响,桂王大有用武之地。他怎么会轻易添加罪恶感?

对此,宇文邕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他(隋文帝)真的有天命,我们能怎么办?”

这句话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不软不硬。从这语气中,桂王也知道自己确实失态了,他不敢再继续了,所以他不得不隐退。

桂王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敢于直言的人。虽然这是一个人、一个大臣应有的品格,但也隐藏着一些隐患,甚至是一种致命的灾难。在不久的将来,桂王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宇文勇虽然口头上不相信桂王的话,但不代表宇文勇没有疑心,因为皇帝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可疑的群体,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起疑心。

所以宇文勇又一次称术士为赖和,因为赖和是当时最顶尖的算命先生,宇文勇相信权威的判断。

赖和已经和隋文帝打成一片。即使宇文雍问十遍、二十遍、一百遍,赖和依然是同一个回答:“追随国主,不过是守节之臣,并无不同。”

事实上,赖他也没办法改变主意。如果赖和这时候突然变卦,说隋文帝真有忤逆之心,还自称隋文帝是“守节大臣”,岂不是欺君之罪?更何况一旦宇文邕要彻查此事,把隋文帝的身家告诉他,就会被抖落出来。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杀身之祸吗?因此,在这个时候,赖何只能这么说。

对于权威专家的回复,宇文勇不禁相信,宇文勇心中的一丝担忧再次被打消。

你可能会说,宇文邕太迷信了,竟然相信一个术士的话。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只能说明你对古人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求签占卜才是真正的学问。

科学是随着人们的认识逐渐变化的。最初的科学是迷信,古人相信天是真理。

虽然宇文宪和桂王的建议让宇文邕对隋文帝产生了一点怀疑,但宇文邕从心底里并不相信。与此同时,还有权威的相术专家前来担任学术顾问。因此,余文贤和桂王的建议,就像平静湖面上的涟漪,对当时的政局和隋文帝的前途没有任何影响。

然而,这一次不同。此时的隋文帝再次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说隋文帝异相的已经不是一两个朝臣了,一个国家的人都在这么说。整个定州城都在盛传隋文帝是圣人。

将《宇文勇》中的这一事件与之前宇文贤和桂王的评论联系起来,宇文勇似乎真的意识到了某种潜在的危险。

这一次,恐怕有十个人帮不了隋文帝,因为宇文勇可以信任宇文贤和桂王,但必须信任群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有什么说法?你是群众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隋文帝,你在劫难逃。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