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潘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勇于创新,首次提出了“动力玻璃”的概念。一小块动力玻璃每年可以产生260-270度的电。如果40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有10%采用“动力玻璃”,这10%的发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动力玻璃”是完全环保的清洁能源。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希望“动力玻璃”能够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技术,促进美国能源技术的发展。因此,泛公瑾成为美国政府的重点保护对象。

潘在提出这一概念后,不断实验、研究和探索“动力玻璃”理论,这是潘所体现的创新实践精神。潘精神在其他中国科学家乃至中国各个领域的奋斗者身上都有鲜明的体现,而潘也起到了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的作用。同时,他在美国学习知识、创新和实践的目的是促进祖国的科技发展,报效祖国。这也是他被称为中国又一个“钱学森”的原因之一。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淡泊名利的人才。钱树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淡泊名利,拒绝一切采访。在20世纪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大学想请钱钟书先生来学校讲课,每周40分钟,12次。报酬是16万美元,食宿全包。面对这么高的薪水,钱钟书还是拒绝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是钱学森先生“学而优则仕,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陶渊明在古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辞职了,今天却有了“学而优则仕,报效祖国”的爱国淡泊名利。

作为当时导弹和卫星研制的专家,钱学森被美国高薪聘请留在美国。但钱学森并没有听从美国的想法,而是坚持回国,甚至在回国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潘和钱学森一样,一直受到美国的保护,他的科研成果甚至被收入美国教科书。面对美国政府高薪和超优厚待遇的诱惑,潘一点也不觉得理所当然。不为金钱所动,他坚决拒绝了美国的“挽留”,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学习必有回报,报效祖国。这是他被称为中国第二个钱学森的第二个原因。

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是为了祖国的发展,也是为了祖国的发展。他遭受了美国五年的软禁,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泛公瑾也是如此。无论是成功之前还是成功之后,潘总是关心他的祖国。在他成功之前,他离开祖国去美国留学,知道他的离开只是暂时的;成功后,他毅然回到祖国,知道祖国需要他。他回来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历时7年研发,仅用55秒,生产线终端就生产出了一种单体面积世界最大的碲化镉“动力玻璃”,使中国获得了这项技术产品的完全专利权。

因此,单体“动力玻璃”在中国诞生,被称为“挂在墙上的油田”。同时,潘回国,带回了34项新能源专利技术。潘的举动在西方科技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潘拒绝了美国的高薪,美国政府后悔没有留住潘这样的顶尖人才。潘始终眷恋着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他坚持奋斗、创新探索的核心力量。这也是他被称为中国另一个“钱学森”的第三个原因。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所以人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科学无国界。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不管是哪个国家,每个科学家都应该有一颗爱国的心。目前,中国有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他们都具有创新、实践、拼搏、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他们秉承钱学森、周培源、邓稼先等杰出科学家的信念和理念,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奋斗。俗话说,“少年强,国强。”作为中国的新青年,我们应该为他们的行为感到自豪,并发扬他们的精神。加油!中国人!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