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和羽绒棉应该怎么区分?

羽绒棉是什么?

羽绒棉就是中空棉或者丝绵。不是真正的棉花。也不是纯羽绒。它轻雹手感细腻、柔软、保温好、不易变形。不会透丝。具有羽绒的感觉和较好的保暖性能。广泛应用于羽绒服、滑雪衫、防寒服等多种保暖制品。羽绒棉是天然羽绒最常用的替代品。因保温效果与羽绒相当。价格却相对偏低。性价比高。是羽绒服、床品、汽车坐垫等保温纺织产品的天然羽绒优质替代品。

羽绒服是什么?

羽绒以天然羽绒为原料。可分为鸭绒和鹅绒。市场常见的是鸭绒。羽绒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用于人类保暖的天然材料。经过洗涤、干燥、分级等工艺处理以后。被人们制成羽绒服。它具有轻、高蓬松、耐水洗、柔超保暖的特点。适用于制作高档防寒服、标志服、高档被褥等。

羽绒服vs羽绒棉

⑴羽绒属于天然纤维、羽绒棉属于化学纤维;

⑵羽绒的档次较高。因此价格也更高。市面上出售的“两百块”以下的“羽绒服”多为羽绒棉。

⑶羽绒服的保暖性能比羽绒棉更好。摸起来也更加厚实和舒服。

如果我们想选购一件质量上乘的羽绒服。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否则很容易买到羽绒棉而非真正的羽绒服。但如果你想购买性价比较高的羽绒棉服饰也要注意不要买到劣质产品。

误区1:含绒量越高越好

按照羽绒服装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装必须标明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含绒量指绒子和绒丝在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按照规定。含绒量不得低于50%。含绒量越高的同类羽绒服。保暖效果越好。不过。一般消费者选择70%—80%的含绒量就能满足需求。

误区2:厚羽绒服更暖和。

充绒量是指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总重。它跟衣服的大孝长短、款式有关。国家标准并没有对这一指标做出强制规定。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充绒越多、衣服越沉。羽绒服就越保暖。因为随着填充密度的增大。通过填充料传导而损失的热量也增多。提高羽绒填充物的蓬松度才是提高保暖性的关键。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因此隔热性能就越好。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市面上一些轻型羽绒服。保暖效果也很好的原因。有些充绒量多的羽绒服掺有毛片羽丝、绒丝及粉碎毛。即使含绒量相同。其蓬松度也有所下降。目前市面上。一般价格的羽绒服。蓬松度大约在450—500。价格稍高的羽绒服。蓬松度可以达到600—900。

误区3:羽绒服摸上去没有羽毛梗、越柔软越好。

其实优质的羽绒含有一定限度细小的毛梗是很正常的。如果说摸上去特别柔软。一点梗都摸不到。这样的产品要谨慎购买。因为有的厂家会将下脚料、蓬松棉、羽毛打碎之后。填充在衣服里。当作羽绒来欺骗消费者。非但达不到好的保暖效果。卫生还可能不达标。

判断羽绒服质量好坏的小技巧:

一看:看有无产品质量标签、检测报告等。标签上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是否标示清楚。

二摸:质量好的羽绒服摸起来手感柔软。有完整的毛片。有羽毛梗但不能多。同时还要保证毛梗细软。

三按:用手按压羽绒服。随即松开。如果迅速回弹恢复原状。说明羽绒的蓬松度良好。回弹性差。拎在手里有沉重感的。则说明含绒量低。或可能掺了一定量的毛片或粉碎毛。

四拍:用力拍一拍羽绒服。如果有羽绒跑出来。或针脚处有粉尘溢出。那么说明布料防钻绒性差。或者缝纫针眼太大。这种羽绒服会越穿越保有的羽绒服面料不钻绒还防水。但透气性差。水汽不易散发。洗后不易晒干。羽绒受潮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质。或滋生微生物。散发出臭味。

五闻:鼻子接近羽绒服仔细闻。如有明显异味或臭味。就有可能填充了劣质羽绒。建议不要购买。

六掂:掂一掂羽绒服的重量。相较而言。重量越轻、体积越大的越好。
最后。购买时还要注意剪裁。用于固定羽绒的格子越多越好。否则洗过几次后。羽绒可能会结团。下垂呈葫芦状。打算长途旅行的人最好选择体积孝重量轻。可以压缩放在背包里的羽绒服;需要长期待在寒冷环境下的人。最好选择长款、面料较耐磨、有较多的口袋放置随身物品的羽绒服。帽子最好带有毛边。可以防风;而内穿的羽绒服马甲。则要选择相对贴身一点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