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已久的消息终于落地了。昨天,一米滴答内网发布的一则通知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通知称:汇森快递与一米滴答达成战略投资合作,双方将通过深入的资源协同和优势互补,加速升级现有物流网络。同时,双方将共同聚焦智慧物流和全球化的布局,积极探索新经济形势下智慧物流网络“出海”的实践。
Sen Express对大家来说可能听起来很陌生,但它的创始人饶郭蓉相信圈内人都有所耳闻。这位在业内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兵参与了快递和龙邦快递的建立。虽然龙邦快递一度发不出工资,但自2019年将龙邦卖给极兔后,获得了极兔背后数百亿资本的加持,20年创办汇森快递,发展迅速,目前日均7000吨。
大家对米滴答一定不陌生。自2015年杨行云成立以来,其融资速度和发展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历史。目前日均货运量3.5万吨,居行业第一。
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根据一米内部通知,饶被任命为战略合作领导,杨兴云被任命为战略合作副领导。也就是说,汇森主导了双方的战略整合,所以外界一直盛传易米被汇森和吉图收购。虽然通知上说一米滴答滴答保持独立品牌运营,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米这次被汇森整合后,一米的发展道路将不再以杨兴云的意志为转移。换句话说,汇森将主导一米之后的发展方向,快递行业上演了二线网络并购一线网络的大戏。
一米滴答,为什么在这里?
轨迹相似,但最终结局不同。
回顾一米滴答的历史,可以发现一米滴答的成长路径与安能的高度相似,甚至连掉坑都是一样的。
首先,两者都是借助资本快速成长,融资流程和轮次非常相似:
自2012年引入资本以来,安能在随后几年进行了多轮融资。直到2016年,在货量和网络覆盖上超越德邦,实现营业利润。一时间,风头正劲。
一米就更不用说了,从15年成立至今,不断获得各方面的融资,基本上每年都会拿到融资,有时候甚至一年两轮。到7月19日,在收购Uc优视之前,一米滴答已经获得七轮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日均货量约3万吨。
安能物流融资课程
易米蒂达理财课程
其次,两家都涉足快递业务,导致现金流紧张:
2016年起,安能快递业务规模超越德邦,首次实现营业利润。在投资人1.5亿美元融资的加持下,信心膨胀的安能领导踏入了这个竞争激烈的快递大坑,3年烧掉了30多亿。
2019年获得行业最高金额18亿元融资后,米滴答通过战略融资收购优视,大步进军快递领域,一直运营到现在,仍在亏损,这也导致米滴答资金流紧张。
最后,在现金流吃紧之后,两家公司都有一段被资本抛弃后的艰难行军期:安能16年进入快递领域后,整体发展不被资本市场认可,连续四年没有融资,不得不不断尝试生存,砍掉快递业务。同时采取裁员、降低成本、内部融资等多种措施紧急自救;一米踏入快递领域后,除了2020年初老股东紧急输血10亿元外,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外部资金。今年也经历了大规模裁员、压缩各种管理费用、汽车线分配合并等艰难时期。
然而,虽然两家公司的发展路径与所经历的磨难极为相似,但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经过一年的艰难行军,安能再次上演了“快递神仙鸟”的奇迹,重新获得资本的认可,连续两年获得3亿美元融资,并于今年5月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虽然米滴答也减少了各种人力物力的支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度过困难的财务期,再次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事与愿违。而不是坐等白衣骑士的救援,最终被一个拥有资金优势的二线快递网络收入囊中,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资本只是帮忙,命运还是要靠自己。
为什么曾经是资本的宠儿,被资本抛弃,但是一米滴答和安能最后却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首先,在资金使用上,一个公司的发展不仅要会融钱,还要会花钱。安能的大部分融资都花在了招商、分销、车辆、系统运营上。另一方面,由于开网模式,在该投入深度运营的时候,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收购老股东和省市自治区的股权上,以至于一批人拿着钱先离场了。
其次,在管理团队方面,虽然安能管理层存在各种问题,但安能管理层的团结也是众所周知的。这可能是一个公司的文化底蕴,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可以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自救。王拥军曾说,安能在最困难的时候,管理层和总网点给了公司5亿,大部分是管理层自己掏钱给员工发工资。至于一米滴答,管理团队的不稳定也造成了内部派系林立的问题。从黄四海到刘东,从萌宝到卢,每个人都是一个在外面独立支撑一个网络能力非常强的人物,但他在一米呆不了多久。可以说,管理层的不团结、不稳定是一米走不出困境的根本原因。
再次,在业务发展上,安能是在快递业务实现盈利后才进入快递领域的。即使没有后续融资,快递业务的盈利能力也能维持其基本运营的稳定,也是安能走出困境的最大信心和支柱;而一米滴答自己的快递业务还在大规模烧钱,就贸然用新融的钱收购一家同样亏损的快递业务,资金压力进一步放大。当外部资金无法持续注入时,已经亏损的两项业务迅速将公司拖入死胡同。
最后,去年我们写双十一战报的时候说,如果后续没有持续的资金汇出,一米滴答可能会走回安能的老路,我们要继续为生存而战。然而,我没想到的是,和安能不同,一米没有选择断臂求生,而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或许可以从两家公司的股东背景中找到原因。从之前的融资历史表可以看出,安能每次募集的投资机构都比较单一,股东构成也比较简单,大多都是一些世界顶级的资本。用行话来说,他们叫聪明钱,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气度,管理团队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他们能够相对达成共识,所以在做战略转型的时候能够快速决策,快速落地。
但每一轮一米滴答的融资机构都很复杂,背后股东太多,需要说服的人很多,管理层在资本面前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这也是杨兴云一开始不想收购Uc优视,最终在资本的帮助下完成收购的原因。这导致一米的每一次战略选择都要付出太多的沟通成本,所以一米也很难选择放弃某一部分业务,只能通过被收购让资本先上岸。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安能旧路的一米滴答终究没能像安能那样爬坡。虽然一米已经走上了被收购的道路,但安能和一米都是快递行业的佼佼者,都创造了自己的辉煌。汇森和一米的融合,对汇森和一米都是好事。对于汇森来说,加快了自身网络扩张的步伐,从第二梯队到第一梯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对于一米来说,保持了自主品牌的独立运营,获得了充足的现金加持,至少避免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获利者,就是汇森背后的兔子,弥补了因为快速发展而变得更加突出的基建短板,让自己在与通达系的竞争中更加稳固。真是一招妙棋。汇森和极兔的整合,也将预示着安能提交上市招股书后,快递的竞争已经到了头部整合的阶段,一些没有盈利和资金实力的公司将首先被淘汰。
而整个快递行业,或许又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来源|快递江湖
作者|风暴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