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因为对医疗路径不是很了解而产生一些误传或者误解。这就是做科普的原因,也是科普的意义所在。

之前在门诊遇到过一个15岁的男孩,他有典型的抑郁症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学习,注意力下降,完全睡不着觉,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星期。与患者母亲沟通后,慎重给予小剂量百忧解,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药物相关副作用,并督促家属密切关注患儿用药后的状态。

不幸的是,孩子第二天吞下了一盒百忧解和28片,打算自杀。他的家人被紧急送往我市一家医院,急诊医生进行了洗胃等治疗。

对于很多儿童青少年来说,即使被诊断为情绪障碍,无论是孩子本人还是家长都非常不愿意吸毒。

很多家长会想:我孩子这么小就吃了精神类药物。他以后该怎么办?更何况这些药副作用这么大,吃药会不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对于许多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焦虑、强迫症或其他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儿童可能会在日常活动中遇到困难。而且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病情会随着抗抑郁药物的使用而改善。此外,药物治疗在辅助心理治疗方面可能往往更有效。

抗抑郁药有哪些?

大约有五类抗抑郁药,即:

三种环状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

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非典型抗抑郁药

第三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最常用的抗抑郁药,不仅比其他类别更安全,而且副作用更少。这类药物包括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等。

需要说明的是,功效因人而异。

抗抑郁药安全吗?

像所有药物一样,抗抑郁药也有副作用。根据服用的抗抑郁药的种类,副作用是不同的。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失眠、嗜睡、恶心、手抖、全身发痒、体重变化和性问题等。

如果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需要问医生是否有任何副作用,他们应该知道,并仔细阅读说明书。

即使我们知道所有的药物都不可避免的会有副作用,但必要的时候还是要遵医嘱服用,不能因为噎废食。

包括百忧解在内的一些经典的抗抑郁药,在安全性方面已经经过了多年的临床试验验证,对于治疗抑郁症也是有效的,副作用更小。但具体用药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儿童和青少年服用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

吃抗抑郁药会上瘾吗?

服用抗抑郁药物不会导致成瘾。这些药物不会使人兴奋,没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也不会使人想服用更多的药物。

如何保管抗抑郁药?

近年来,心境障碍患者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

心境障碍患者往往会否认自己有疾病,或者认为药物是“毒药”而拒绝服药,并经常吸食藏毒,这也导致了大量患者一次性吞下藏毒而死亡的现象。如前所述,这个15岁的男孩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面对情绪障碍患者,尤其是心智发育不完全的儿童青少年,监护人有义务和责任妥善保管药物。家长每天定时给药,其他时间不让患者接触药物是必须的。

如果急性过量服用抗抑郁药,症状通常是呕吐、嗜睡、运动障碍、心动过速和癫痫发作。家长可以以此作为判断指标。如果没有上述症状,他们只需要多次大量饮水,以促使药物尽快排出体外。

如果像上面提到的男孩一样,一次性服用大量药物,症状明显,需要紧急送医。

总结:

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不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作为医生,我们在尽职尽责的同时,应该尽量普及一些医学知识,至少避免认知层面的误解,增加医患矛盾。这是我的态度,我愿意为此努力。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