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一些古代日本的影视剧中听到“浪人”这个词,感觉上这类人除了到处烧杀抢掠外,就是到处找人比武

那么这类人和日本的武士之间有哪些区别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日本的“浪人”。

古代的日本最开始只有本州、四国、九州三个大岛,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才占领北海道,并将其纳为领土。

因此最开始,浪人指的是离开自己故乡,流浪到其他小国的一类人,这些人也被称为“浮浪”

镰仓时代的浪人范围就小了很多,这个时期日本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这里的“士”和中国的“士”有所不同。这里的士指的是武士,不过地位却很高。

武士是一群以保护自己领主,并享受领主的俸禄的人。这群人遵循这“忠君、节义、勇武”的武士道。

一旦这些人失去了领地、藩主,在经济和地位上失去了依靠,这些人基于自己奉守的忠君之道,很少会随意新的主人和领主,于是只能变成流浪状态,于是这群人成了“浪人”。

不过这群武士由于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愿意从事农商之类。

为了生活他们往往会结党,然后到处偷盗抢劫,因此那个时期出现的“牢人”一词和“浪人”是分不开关系的。

到了日本的战国时代,这个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这个时期武士们对忠君倒不是很看重了。

他们即使失去了领主,也很快会找到新的领主,这个时代只看重武士的实力,甚至一些强悍的武士还能自立为大名,成为领主,于是所谓的“浪人”也变少了。

在丰臣秀吉统一了三岛后,随着战乱的平息,武士的作用大大减少,很多领主都开始“裁员”。

这种情况下又产生了一大批“浪人”。随着时间的变迁,这群失业的浪人成了社会毒瘤一样的存在,幕府更是把浪人当成巨大的威胁,进行限制居住、任官等等。

这个时期“浪人”的地位空前的低,直到江户时期才有所改善。而明治维新时期,武士阶级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士农工商”的阶层被废除,很多人都不在在意自己的阶层,甚至很多普通百姓也喜欢带着刀,自称“浪人”,而浪人的身份也就没有了意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