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为什么中药退烧比西药快?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吃完饭躺在床上休息。醒来后感觉全身疼痛,脖子转不过来。我想可能是下班回家路上吹风机的原因,就喝了点热水,没太在意。

谁知到了晚上,情况越来越严重,头晕,腰痛好像断了,坐在被窝里,有点发抖,量了量他的脉搏,略紧,很快量了量他的体温,38.5℃。

这不正是《伤寒论》说的:“太阳为病,脉浮,头感强痛恶寒。”

既然明确了是太阳病,那是太阳中风综合征还是伤寒综合征呢?我摸了摸我的胸背,火辣辣的,干干的,汗淋淋的桂枝,汗淋淋的麻黄,太阳麻黄汤伤寒的典型证候,因为脖子不利,我选择了麻黄汤的改良版——葛根汤。“日思暮想,无汗恶风,强颈背,葛根汤为主。”

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我翻遍了家里的箱子和柜子,找到了布洛芬。吃了没多久就出了汗,感觉烧退了。谁知道,没多久又烧起来了。看来还是得用中药,裹着棉袄,跑到附近的药店口授药方,葛根,麻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价格只有4元一双。我吃了两剂就回家了。《伤寒论》里一两剂是15g,但我临床上一般是3-5g。为了防重疾轻药,我把两剂一起熬。

治疗外感风寒,一定要发汗祛邪。所以我吃药的时候经常用辅助发汗。什么是辅助出汗?

《桂枝汤条文》后有这样一段话,“取水七升,文火煮三升,去我,温服一升。服用片刻后,啜饮一升多的热粥,以助药力。一会儿暖暖就全身了,微微出汗就好了。你不要像水一样流离失所,你永远摆脱不了你的疾病。如果出一次汗就生病了,停了再吃。你不必做所有的药。不流汗就要遵守前法。不要再流汗了,然后小升职。这期间,半天,我就做三份。如果你病得很重,就吃一天一夜,每周看一次。吃一剂,还有症状和体征的就更要吃了。如果不出汗,就吃两三剂。禁止凉、粘、肉面、五香、酒酪、臭等。”

所谓辅助发汗法,就是辅助药物发汗的方法。通过研究桂枝汤的规定,总结出三点:1。喝粥,可以补充津液,帮助发汗的来源。2.温暖的覆盖物不仅有助于排汗,还能防止人们再次感到寒冷。有些家长可能会有疑问。盖被子不利于散热,会加重发热。其实也要看情况。如果是热病引起的发烧,不能盖一床被子,但是现在感觉寒邪,一定要想办法散邪才能退烧。3.如果不起作用,不起作用的往往是重病轻药,需要经常服用以增加药力,以驱邪外出。

吃了中药后,喝了热粥(如果没有粥,可以用热水代替),盖了三层被子,开始微微出汗。我感觉好多了。一小时后吃了四分之一的药,全身微微出汗,热的时候觉得冷。切记不要大量出汗,否则我会汗死,症状会频繁变化。第二天早上,除了头有点昏昏沉沉,没有任何不适。经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确实古人说“效果如鼓中叉,杯盖后自愈”。当然,慢性病还是需要长期的中医调理,暂时不要急于求成。治疗外感疾病和内伤都是如此。

为什么中药退烧比西药快?

中药不仅退烧快,而且不反弹,因为中西医治疗发烧的理念不一样。西医是对症治疗。看到发烧,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下来。发烧虽然被抑制了一段时间,但是药效过了之后又会烧起来。长此以往,人体的免疫力就会被破坏,而中医就是要考察病因,找出发烧背后的原因,然后祛除致病因素,达到退烧的目的。既然是邪气,其实疾病就是人体内正气与邪气对抗的过程。西医用抗生素治疗发烧,往往是杀敌1000,害人800。中医是扶正祛邪。根据正邪之别,调整方剂中扶正祛邪药物的比例,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所以,不要小看感冒。许多严重的疾病甚至癌症都可能是由于寒冷造成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