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辨证论治的第一境界——头痛只治头,脚痛只治脚。
  • 辨证论治的第二境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辨证论治的第三境界——头痛脚痛以其原治自愈。

治疗头痛和脚痛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顾名思义,这个词的意思是治疗头痛脚痛。只治疗疼痛部位而不调查病根,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常用来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局去考察其根源。哪里有问题,哪里就临时解决和处理。

中医也有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是如何体现的?我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这个词的引申意义,而是从本义出发,探讨中医“治个头疼,治个脚痛”的更深层次。

辨证论治的第一境界——头痛只治头,脚痛只治脚。

治疗头痛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治疗脚痛,这自然是基于自身的症状,没有纠正疾病的内因,深层的变化。临床应用体现在治咳止嗽、泻痢止泻、水肿利尿、腹胀等方面,这种方式并不是错误的。这是人类思维的第一反应,但医生不要被疾病的表象迷惑,而要通过疾病。这就是中医的最高境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第二境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有些方法看似摆脱了零碎治疗,进入了辨证论治的高级阶段,但其实质仍处于零碎治疗的初级阶段。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中医认为头发的生长发育、色泽都是气血正常的表现,同时中医认为肾的精气表现在头发上,所以脱发多从血肾论治,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七宝美修丹、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丹等。是开始的处方,实际上是治疗头痛和脚痛的方法。比如治疗痛经,止痛是最表面的治疗方法,活血化瘀、益气补肾都是常见的,但只知道这些方法,而不真正了解病情,就相当于治了个头疼医头,治了个脚痛医脚。

辨证论治的第三境界——头痛脚痛以其原治自愈。

掌握了辨证论治的人,通过疾病的简单表现,认识到了疾病的深层原因。比如《黄帝内经》记载了咳嗽理论中一段有趣的对话。黄帝问:“是什么使肺咳嗽?”齐波说:“五脏六腑都使人咳嗽,但不只是肺。”。作为一个小学生,黄帝问齐波为什么肺会使人咳嗽,就是他只认识到了事物的表象。齐波老师马上回应说,不仅肺部会引起咳嗽,内脏也会引起咳嗽。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不相干的记录?因为齐波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的大方向,不能只从表象看。

这种从内脏认识疾病的方式,才是中医的精髓。比如治疗脱发,已故老中医岳美忠先生以茯苓为药,并不是从补血活血入手,也不是补肾填精。而是用利尿药治疗脱发,病人的头发渐渐长了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摆脱头痛,治愈脚痛的方法。这样的病历古往今来,每个医生可能都有体会。如果另一个病人有腹胀,很多人从和胃、行气、补中养阴等方面治疗。,但是效果不好。某医生根据患者每日进食(肾时15:00 ~ 17:00)加重情况,毅然选择桃核承气汤,排出大量瘀血,胃胀立即缓解。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