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什么意思?
该句的意思是,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
1、出处:该句出自战国思想家荀子《礼记》里的一篇文章《王制》。
2、原文: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意思
1.“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意思 2.用史实说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国事讲求万无一失。
以舟喻国,大丈夫可以主持航海大计,即非亲手掌舵,亦应为舵手之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有句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句话的首要含义“民可载舟”,民不仅能载舟,民更能推舟。
驾驭好你的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哪里?
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我。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最早出自于谁之说?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亦见于《荀子·王制篇》:“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拓展: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释义
原意:在水上,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
对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
比喻在平时,一样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