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0字

  在许多世界名著中,鲁滨逊作为其中之一的主人公,绝对是家喻户晓,如雷贯耳。但具体他为什么会流落荒岛,经历了什么,如何生存,结果怎样等等,我却一点概念都没有。若非学校寒假布置亲子共读一本书并写读后感的作业,若非FL恰好挑选此书来读,我错失的将不仅仅是一本名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收获。

  鲁滨逊生于中产阶级之家。只要他肯听父母的话,安安稳稳沿着前辈的轨迹生活,便可一生衣食无忧。可他偏偏心怀着强烈的航海念头,这股欲望令他不顾父亲的苦心劝阻,背弃家人,登船出走。首次出海,他遇过暴风雨,也曾忏悔过。可危险过后,他便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心里莫名的邪念让他继续追逐航海和水手的生活。在外漂泊的年头里,鲁滨逊遭遇过沉船,海盗,当过俘虏,逃脱,历险,海上遇救,辗转至巴西,开始种植园业。就当事业稳步发展时,他的内心又蠢蠢欲动,并再次登船前往几内亚买黑奴。这一次,他的运气似乎到头了,最终流落荒岛,开始长达二十八年二个月零十九天的孤岛生活。

  显然,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极其的不幸。为了生存,鲁滨逊必须在未知的岛上独自一人,仅靠双手,从零开始–修建避身之处,寻找和保存食物,还要时刻小心暗藏的危机(猛兽或者野人)。最初的他每天为生存而奔波,在身体疲劳不堪之时,还承受着连串的压力–焦虑,担忧,恐惧,甚至绝望。那时他一心只想着如何脱离荒岛,重新回到人类的世界。却不知道,正是这个与世隔绝的岛屿,让他的心灵得到救赎,让生命发生彻底的改变。

  一次生病是促成转变的契机。鲁滨逊在箱子里找治病的烟草时,恰好看到《圣经》并拿了出来。昏昏沉沉的他随便打开《圣经》时,看到的第一个句子是“你在患难的时候呼求我,我就必拯救你,而你要颂赞我。”多么贴合他当时的情境和需求!这句话就像开关一般,开启了鲁滨逊心灵的灯。受到感动的他平生第一次向上帝祈祷。

  鲁滨逊开始对以往自己的种种劣迹进行忏悔,认识到了自己的“罪”。在悔过的同时,他也渐渐能怀着感恩的心来看待他遭遇的一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幸:沉船上的食物,枪支火药和其他物品助他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期;荒岛只有旱季雨季,无须担忧严寒;岛上并无凶猛野兽,保证了他的人身安全;当初他的着陆地点以及后来安居之处恰好避开了野人到荒岛举行吃人仪式的地点。。。。。。冥冥之中仿佛早有安排。思及此,鲁滨逊不再自怨自艾,而是感激于上帝的爱护,感激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忏悔,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才能敬畏,谦卑和感恩。而感恩的心没有改变外部的世界,却改变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令我们能够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在顺境中不得意骄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与世界共处,超越外界的束缚,寻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凭着对上帝的信心和依靠,鲁滨逊在荒岛中渐渐过上舒心的日子。外界的诱惑,欲望和贪恋已不再束缚他。荒岛成了他的伊甸园,外面的世界不再对他具有诱惑力。但是,信仰需要经过测试才能更加坚定,就像真金需经过火炼。偶然间在岛上发现的人的脚印令鲁滨逊陷入极度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在亲眼目睹野人吃人仪式时,愤怒代替了恐惧,他时刻想着如何把那群文明人眼里的野人杀个精光。这时,鲁滨逊的心重新受外界的控制,他禁不住又要以自己的规则来处理事情,信仰和宗教都被抛之脑后。所幸的是,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发现野人的踪迹。时间给了他缓冲,令他回归理性思考,不至于在冲动之中犯下错误,使自己置身于危险;同时,冷静下来的他也能从《圣经》的教诲中,以更客观和更高的角度看待野人吃人的传统,不自认欧洲人的文明就比野人高级,不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不仗着自己以为的正义便对他人掌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存在即有道理。不同并非不对。我们不是最终的裁定者,所以我们不该以自我的标准来判定别人。这时,鲁滨逊的信仰进一步巩固。后来机缘巧合中,他解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并向他传教。这个过程中让他更加理解他所信仰的是什么,坚定他的信心。

  二十八年后,当鲁滨逊再次回归人类社会时,他已经不再是当年受欲望驱动的小伙子,而是蜕变成心灵成熟,有信仰和信心之人。

  鲁滨逊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只有心灵的救赎和成长才能彻底改变生命。而什么促成此改变,也许是上帝,也许是自我,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