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漳州水仙花,以及漳州水仙花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漳州水仙花的植物文化
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朱熹“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姜特立“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康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秋瑾“嫩白应期雪,清香不让梅”等诗文,都是其中花脍炙人口的佳句。
据蔡阪村《张氏家谱》记载: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河南为官的族人张光惠告老回乡时,船过洞庭湖从水面拾得两颗水仙花头,带回家乡在圆山脚下的琵琶阪种植。此后水仙花日益繁衍,扩至邻村,到清代末叶,面积已达八百余亩,并开始销往吴越等地。据《龙溪县志》所述: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裁其根(鳞茎)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之。
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载,明景泰年间,在外为官的漳州圆山麓人张光惠,告老还乡路过江西吉水,看见山溪边有一种逸然清丽的奇花,爱不释手,带回家乡花园栽种。没想到圆山周围的土壤、水质、气候十分适应水仙生长,水仙在这似乎也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归宿,从此水仙花与漳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水仙花各种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在漳州这方沃土上流传开了。如民间故事《金盏百叶》、芗剧《水仙花》,它把水仙的两大品种金盏和百叶,演绎为勇敢善良的一对恋人。这对恋人,后来又经过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成了漳州火车站候车室和东山华福酒店大堂巨幅壁画中的一对主人公。还有方言歌谣《水仙情歌》也唱响了九龙江畔:“水仙开花笑盈盈,阿妹与哥情意深。天崩地裂不分离,海枯石烂不变心。”
水仙花,成为漳州的骄傲。“世界名花惟此有,人间异香别地无”,这是圆山麓张家祖厝上的一副由清道光年间留下来的对联。这副对联,表达了漳州人对凌波仙子的深深爱意。圆山麓尚有一处种水仙的地名仍叫花园。毫无疑问,这花园就是张光惠500年前栽种水仙的地方。物以稀为贵,加上淡装素雅,水仙早先年也被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当时传言,水仙只有圆山麓几块田能够种植,隔一阡陌则不成活,花农对水仙种植技术讳莫如深,传媳不传女,甚至有人说,天下只有圆山有水仙花。这些传言都已经成了历史,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渊源关系,中国第一座水仙花艺术展览馆,就建在圆山麓蔡坂村。漳州人的生活,已和水仙密不可分。水仙成了漳州人代表吉祥美好的节日礼品,花乡农民过年时,往往要贴上蕴涵水仙的门联,并在厅堂上张挂水仙图案的年画剪纸。从漳州走出去的海外赤子也视水仙为故土神花。1984年和1997年,分别被定为漳州市花和福建省花,并当选为中国10大传统名花。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她那玉洁质白的花朵点缀在碧绿挺秀的叶丛中,金光灿灿的副冠着生在晶莹剔透的花瓣上,花又由绿葶扶持,亭亭玉立,清水濯润,构成一副黄、白、绿图案。她没有姹紫嫣红,也没有流霞泛彩,却更显端庄美丽,风姿绰约。寒冬腊月,她真诚地为人们传递着一种美的品质,一种美的情思,让人们感悟到生命的本色和人生的真谛。或许,这就是水仙花的永远魅力吧。
漳州水仙花的介绍
漳州水仙花是水仙花的一种,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唯漳州水仙鳞茎硕大,箭多花繁,色美香郁,素雅娟丽,故有“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誉。漳州水仙花属石蒜科室内观赏花卉,鳞茎肥硕,箭多花繁,色美香郁,又能雕刻成块多姿的造型,是驰名中外,蜚声全球的特产,与兰花并列为福建名花。水仙花产地在漳州圆山东南龙海市九湖镇蔡阪、洋坪、新塘、下巷、田中央、大小梅溪等地。
水仙花的简介是什么
水仙花——凌波仙子
学名:Narcissus tazeta vai
chimensis
英名:Chinese Narsissus
别名:凌波仙子、玉玲珑、金
银台、水仙花、姚女花、
女史花、天葱、雅蒜
水仙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福建省花,漳州市花。每当暮冬岁首,百花凋谢、群芳俱寂时,水仙却冰肌玉骨、亭亭玉立、清香四溢,为人们带来一片春意,一向被视为吉祥、美好、纯洁、高尚的象征,是“岁朝清供”之佳品。被人们称为“凌波仙子” 。
水仙鳞茎球经过艺术加工,把人们的情感、水仙的自然美和造型美融为一体,成为“有生命的艺术珍品”,为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增添许多节日情趣。
水仙分单叶、千叶两种。千叶水仙花瓣折皱,下黄上白,又称玉玲珑。单叶水仙别名金盏银台,六片白色花瓣,围起一个深黄的酒杯状花冠。漳州水仙素负盛名,每个鳞茎可生出五七枝花箭,最多有十一箭。每支花箭又开花蕊数朵,亦有多至十余朵者。
我们培养水仙花时似乎十分简单,只需一盆清水。其实水仙的栽培极为费时,须经过3年方能上市。种在田里的水仙花球,必须在农历六月前挖起,八月种下土,第二年芒种前后收藏,第三年栽种前动手术进行适当的加工划割。有“六月不在土,八月不在家,栽自东篱下,寒花朵朵香”的记述。可见水仙之所以有沁人的花香,是经过了长久的积聚的,这也给人们不少启迪。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