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3000字

  “穷则思变是人才,富还思变是人物。”

  在图书馆一个书架最底层找到了两本落满灰的《富爸爸穷爸爸》,其中一本已经完全散了,我拿的这本也是修订过的。可见很久以前这两本书还是很多人翻阅过的。我一直认为一本书被翻得越多越好,不影响阅读就行。这就像一些画像尽管保养得很好,还是会出现一些“裂缝”,许多人认为这影响了美观,可是在艺术家的眼中这些“裂缝”正是画像历经岁月的见证。

  在选择这本书之前我在网上提前了解过,有许多链接是类似于“《富爸爸》系列作者破产了,这本书是宝藏还是陷井?”、“别再看了,《富爸爸》系列是传销!”等等。本着兼听则明的态度,抱着一探究尽的目的开始了我的阅读。

  以下是我精选提炼了一些:

  “开篇第一章一句话首先必须提出,‘这两个我所爱的观点不同的爸爸却迫使我对每一个有分歧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这一过程,即自己去思考和选取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的过程。’

  在第一课之前附上了一首“未选择的路”的诗,巧的是这首诗我从2017年4月听闻后一直铭记至今并时时体悟。

  文中多次强调“大脑”才是我们的真正的资产,而金钱只是我们大家都认可的东西,但它不是真正的资产。金钱往往让我们人性中的弱点暴露却不掩盖我们的无知。我所信奉的一句话,苏格拉底曾言:“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时刻有着一颗谦虚求知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傲慢的“无所不知”侃侃而谈的人大多数是无知的,毕竟傲慢是无知的另一面。并不要求对每个方面都很专业,利用“渗透法”各个方面都只需要了解一点就够了,不断学习才是一切。

  要利用好自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如何利用你的“时间”和你的“学习”。你可以选择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人。所谓生活总是推着你转,是因为你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而若是听任生活摆布只知埋怨,实为可悲。可大多数人认为世上除了自己外其他人都应该改变,生活悲惨的原因不在于自己,而在于这个世界太糟糕。事实上,改变自己可比改变世界容易得多,并且,世界不会搭理你,她不需要你,你却需要她。没有挣钱的激情就只好有没钱的恐惧。

  一定要掌握“自知”的力量,不让谣言和杞人忧天式的怀疑加剧我们的恐惧心理。而且克服对自己的疑虑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还要了解管理的意义,现金流量管理,人事管理,个人管理。聪明人雇佣比他们更聪明的人。要知道,管理一家公司最困难的工作是对人员的管理。

  作者多次强调要懂得法律,虽然在这十几年间法律法规早已变化良多,书中提到的法律法规也早已落伍,就像作者提出的关于公司的机制也早已落伍一样。但这不代表不需要懂得法律,要学会自己分辨,中国有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对钱的热衷会降低财务方面的理智,学会让自己接受压力,接受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利用自己的理智支配自己的感情,而不是被情绪左右。每个人都有损失金钱的畏惧心理,但恐惧本身并不成为问题,问题在于你如何处理恐惧,如何处理损失问题。处理失败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人们生活的差异。如果避开了失败,也就避开了成功;如果避开了损失,哪里来的得到?人们因为太害怕失败,所以才会失败。

  另外,在你的职业之外,一定还要有你的事业,而你的事业围绕着的是你的资产,而不是你的工资。并且要建立延迟满足机制和奖励机制,虽然文中没有明确的提出这两个词,但是在第四课中的一大段话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这两个词。

  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学习一些营销的知识,尤其是学会自我推销。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你的表达价值+定义价值才=实现价值。没有人有精力了解遇见的所有人的全部,所以你需要推销你自己让别人记住。无论是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是谈判能力等。但掌握营销和市场竞争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如果在生活中把被拒绝时的恐慌心理控制得越好,生活就会越轻松。

  最后一定要学习独立思考,太多的人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往往正是由于这一点阻碍了他们。”

  以上就是尽量提炼的结果。

  这本书没有让我眼前一亮很是惊叹的感觉,作者的许多观点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简单”。这个“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大道至简”的意思,很多道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的角度、提炼出的内涵不一样罢了。不是说书写得不好,只是毕竟已经十几年了,书中众多观点早已被重复了无数遍,例如营销那一块的“自我营销”,我很久以前就在一个TED演讲上听过了“定义价值+表达价值=实现价值”的概念,当时听到这个概念还是觉得很是新奇的,所以提炼时我加上了这句引以概括一段内容。而大多数人学不好营销是害怕被拒绝,这一点在社交上也是一样的,大家可以比对比对,一个勇于搭讪的人和一个畏畏缩缩的人,两者价值相同,谁会更加亮眼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点评我觉得很有意思,便作为例子:“书中一般是讲故事,谈大道理。只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复制,也不能盲从。”首先,说的是实话,确实不能复制,也不能盲从。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嘛。但如果你就只是看和背,那叫书呆子,你不应该来看这个,你应该去看《中华大字典》,顺便背下来。你得思考啊,你得分析辨证啊。书中提过远离一种“小鸡”式的人,就是那种不假思索杞人忧天,只知埋怨不知分析的人。为什么要远离这样的人?因为如果你不会思考,你也不分析,那你就会深受其害。其实我觉得如果你不思考,也不用远离,因为你就是“小鸡”式的人。

  另一个类似评论说作者违法炒作房地产,是传销。我想说,我看的这本是2000年出版的,不知道这个评论者看的是哪个版本。

  若是讲“复制”,《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是不是非要爬到山上去招招手看别人看不看得见,然后说这样一点意义也没有?

  至于“讲故事,谈大道理”,我最推崇的古人书籍,例如《道德经》,这书有多少历史呢?准确的不知道。大概两千多年,对于“闻道”,人两千多年前总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于“自知”,人两千多年前总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两千年的进化真的让人更有“智慧”了嘛?谁敢这么说。《富爸爸穷爸爸》里关于自知,已有印证,关于富爸爸总是先给予,然后才收获,《道德经》“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也有印证,若细细探究,这样的地方太多了。作者是不是也研读过《道德经》?那他应该再多提点。再谈上面那个TED的演讲家讲了“表达价值的重要性”,作者2000年出书就提到了。说不定这个演讲家也看过这个《富爸爸》系列?他们可不都是在“讲故事,谈大道理”嘛?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包括大学马哲毛概不也都是“讲故事”嘛?

  再说“积极的态度”,话说,积极的态度有多重要?太重要了吧。

  我在本书的收获,最大的还是从作者的角度多看到了一些东西,加深、巩固和充实了财务的想法,就像书中说的,“多掌握了一种思路。”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付诸实践。看完一本书,做的摘抄、笔记、思维导图只是工具,能够记忆才稍有效用,但行动落实才算是真正拥有了。看书是无法让人行动起来的,观念的提出和执行永远是两码事,作者能提出一些有效的观点,提供一个积极可行可参照的态度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执行,永远都是自己的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