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很好地诠释了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的辛劳。
2、那一粒粒金灿灿、黄澄澄的是什么呢?对啦!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朋友”——稻谷。可为什么稻田里的是金灿灿、黄澄澄的而不是我们生涯中看到的像珍珠般晶莹剔透的米粒呢?这是因为首先须要农民伯伯经过春播、夏耕、秋收三个时节的辛苦劳作,其次要将稻谷送进工厂给它们脱掉外衣洗个澡,再次将稻谷吹干、打磨抛光换上英俊的新装,能力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大米饭。如此庞杂的食粮生产、流通、加工进程也存在着糟蹋。据《经济日报》报道,我国因食粮生产、流通、加工和花费环节存在的糟蹋现象,每年丧失食粮相当于2亿多人的口粮,这是多么让人震惊的数字啊!
3、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的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约破由奢”,意思是说回看前朝旧事,胜利都来自节约勤俭,而奢靡糟蹋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历朝历代都是这样教导国人要远离奢靡,勤劳朴实,家运国运才会永久旺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又怎么能不发扬前人节约勤俭的传统而奢靡糟蹋呢?最后我愿望大家和我一起禁止餐饮糟蹋行动,切实造就勤俭习惯,在全社会营造糟蹋可耻、勤俭为荣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