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5000字

1、从现实出发而非概念出发。

大多数理论,往往先要假定一个基本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往往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什么自由、理性、均衡,然后用这个假想出来的概念来推导出其他玄而又玄的概念,最后结成一张大网,把世界上的东西往这张大网里装。而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现实出发,用无可辩驳的现实归纳出无可辩驳额现象,对应无可辩驳的词汇,什么是使用价值,废话,有用性就是使用价值,你要不要呼吸,要不要吃东西,这个就叫对你有用,什么是价值,是不同的有用性之间的交换比例关系,这就叫价值,这些定义看起来虽然也是概念,但在感觉上,和自由、理性、均衡这些概念就不是一回事。

有人说,均衡、理性也有其定义啊,也有其限定呀?凭什么说马克思的基础扎实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想一下马克思是怎么写资本论的。马克思是先从商品起源来开始他的写作的,为了说清楚一些基本概念,他提供的是一种历史的演化性的概念,比方说人们需要使用物来满足自身所需,所以有了使用价值,因为有交换就有了交换比例关系,所以就形成了价值,因为长期交换,就演化成了一般等价物,在这里的每一步都不用过多的界定界限,不用说“我指的是如何如何”,而西方经济学一个理性就得是靠假设,各种模型还得说是在理想环境下,如何如何,如果你看资本论,你会发现马克思的概念对应的内容是现实,是可以真正看得见、摸得清的东西,因此,很少需要做什么假定,这是因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基础就比其他的理论坚实。

2、用庞大、详实而准确的实证资料,支撑完全不带偏见的冷酷结论。

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不是像其他政治和经济主张那样,先入为主的带着一面旗帜,一种观念,不像庸俗经济学谈理性就意在讲避免国家干预,谈比较优势就意在讲推进自由贸易。《资本论》的写作风格是客观、冷静甚至冷酷的。马克思恨不恨资本主义?恨,可他从来不为恨而恨,从来不因恨而攻击和谩骂,从来不天马行空的扯出没有根据的大旗,造出似是而非的概念,祭出煽动人心的语言。而是用无数的实证资料,如工厂观察员的记录,法国某个政府的统计表格,立法院的官方记录,法院的记录、各种学者各种已经发表的新闻和评论等,来把资本主义的运行细节,用最高清的立体相机一环环展示给你看。那种巨大的,压倒性的支撑资料,那种血淋淋的残酷与沉重,可以把任何的同时代叫嚣工厂自由道德正当性的言论碾成齑粉!而他自己豪不动声色,只是继续冷酷的书写。

上学的时候读过许多西方法学家的书,什么格老秀斯,霍布斯,奥斯丁,孟德斯鸠,萨维尼在头脑里翻江倒海,西方和马克思主义法学著作,几乎所有人都是不认同马克思,张口权利、闭口自由,动不动就是像贺卫方那样认为中国虎门销烟是侵犯契约自由。年轻人谁不是容易被标新立异的言论所吸引啊,但是直到后来我读了《资本论》,看到工厂资本主义时代契约自由名义下工人的惨状,自此所谓的西方意义上的权利、所谓的西方意义上的自由,就再也不能让我相信了。好笑的是,那些一听到马克思就恨不得用哈耶克和波普尔反对的的人,他们全都没有读过《资本论》。

3、看清宿命,对抗宿命!

什么叫悲天悯人,就是有时候看到了宿命,而所谓宿命,就是必然性,就是即便看到了,懂得了,但避不开,逃不掉,无论如何挣扎,该发生的都要发生。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看到了一切罪恶与残酷的总根源,可这罪恶与残酷终究无法绕过。他看到了,在现有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需要通过市场连接起来,人与人的竞争关系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逻辑自发开展。任何的幻想都敌不过资本主义历史、资本主义罪恶滚滚向前的铁流。在他死后,无论是西方列强世界大战,杀得沉尸百万流血漂橹,还是后发达国家以民族主义为矛,以他的学说为盾,通过反资本主义的策略,争取发展资本主义资格,都是这种宿命的自然展开。哈耶克之流在苏联的尸体上幸灾乐祸,认为是自己高瞻远瞩,殊不知,苏联的解体不过是《资本论》的一个注脚而已。

说真的,阅读《资本论》,当马克思把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冷冰冰的摊开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人类的苦难深重,且无可解脱,你看到了,马克思会没有看到吗?马克思是有着强烈人道主义思想的学者,资本主义的残酷,让他同情作为弱者的工人。但作为一个信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者,他极其清醒的意识到,资本主义的痛楚是不可避免的。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他就不无深意的写到: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地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按理说,到这里,就应该变成一个慈善家就够了,既然现实无可改变,那就别自找苦头了,做点善事,意思意思就得了。可他偏不!

对于人类社会深层次的洞察,让他选择做一个敢于直面现实的革命者!马克思从来都是一个革命者,充满了激情,一生都在斗争中度过。让痛苦减轻一点,不是吃点止痛药,打点吗啡就能实现的,必须让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团结起来,不如此,则资本主义绝不会自我调整,引发的痛苦也绝不会减弱。他说不能以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

是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他的灭亡,只能来自资本主义发展到精尽人亡。明了这个道理,不意味着束手待毙,不意味着要对当下的资本主义罪恶视而不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他的理论,给资本主义制度下脑满肠肥的既得利益者,带来了多少次大伤脑筋的罢工与游行,才最终让这群既得利益者修改规则,自我约束;给多少个帝国主义铁蹄下命悬一线的国家与文明,带来了多么富有真理与道义力量的思想武器,才让这些落后民族获得喘息,迎来希望!

在宿命中看清宿命,对抗宿命,在宿命的舞台上斗争到底,这是何等的勇猛!

4.《资本论》素描。

既然评论区有人说我没有推理,那我就详细讲一下。《资本论》具体讲了些什么。

首先资本论的基础和前提,实际上就两个,人要吃,人要死。

注意,这里的人有一个共性,就是不想死。或者说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死,这一点是这两个前提的前提。

“人要吃”不仅指的是要吃东西,而且是有限资源环境下为了生存要消耗掉其他具备有用性的东西,也就是所谓“食色性也”。吃东西就是两种,一是吃自然界的物,包括死物活物,二是吃人。为什么人一定要吃,因为人不吃就得死,一个病人得不到治疗会死,一个难民得不到面包会死,一个男人娶不到老婆,这一代不死,下一代也会死,如果哪天人可以不吃不喝也能存活一生,那社会制度绝不是这样的。

人要死不仅是一个现象,而是说人永远都要面临死的威胁,贫病交加会死,老无所依会死,社会动荡会死,各种风险都能让人死,人做的,永远都想逃避死亡,或者积极作为,创造财富,囤积金银,对抗风险,或者寄托下一代,繁衍生息传递基因重视教育,或者求一时解脱,酒池肉林。如果人可以不死,那社会制度也不是这样的。

既然人要吃,人要死,人就要分工合作,生产分配,如果可吃的物(不仅是食物还有其他需求)不够,就要吃人,可以使直接吃人(灾荒年间强者吃掉弱者),也可以是间接吃人,例如,资本家潜规则打工者,则是用后者提供肉体“食物”,当然你可以说被潜规则的人没准也很爽,不过很多资本家都是又老又丑的人——想想最近被干掉的爱菠斯坦。马云让你九九六,则是让你提供劳动“食物”,他可以拥有更多的财富,享受更加有成就感的人生。

而那些被吃的,得有个度,少吃一点,吃的差一点,社会就能运行,如果那些被吃的没得吃,就会死,人不想死,就会和那些吃人的斗争。这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剥削社会都逃不了这个过程。

这个时候,为了让那些被吃的心甘情愿被吃,西方经济学出场了,高声说道,契约自由即是正义,你们的没有吃亏,因为存在着市场价格这一公平裁判,你们没什么好纠结和不平的,马云让你九九六修福报,之所以让你九九六修福报,是因为你的价格就值这么多,只有让你九九六,你的付出才配的上你的福报。因此,你不愿意可以滚。

工人们不乐意,因为太累了,太苦了,而且,在感官上,资本家朱门酒肉臭,工人兄弟路有冻死骨。

马克思以往的经济学面对这种现象,都不能去触及资本主义的核心和秘密,也就是,资本家到底有没有吃人?马克思以后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经济学也站在资本家立场上,选择用一种方式为资本主义辩护,也就是“用物与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掩盖人与人之间的吃人关系”。所谓均衡,其实就是这种物与物之间比例关系的合理性。因为物与物之间的合理性,所以资本主义就是合理的。他们口中的这种合理性,当然既是道义上的合理。也是经济上的合理。

而马克思所作的,就是告诉你,这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不是根本,就像如果你不搞圈地运动把农民掠夺为工人,就没办法形成大量失业人口,也就无法为资本主义提供产业工人一样,是掠夺在先,形成了具有巨大劳动力人口的就业市场在后,然后资本家利用这种不正义的现实,把工人变成工厂资本主义时代悲惨的奴隶!而资本家却心安理得的对外宣称,这是契约自由,一切的一切都是市场决定的,有本事,去市场上换呀?这岂不是胡搅蛮缠?

为了说清楚问题,马克思把这个所谓的市场,所谓的经济,所谓的资本,所谓的物与物之间的合理性,从原始的交换开始怎么一步步演化出货币演化出信用演化出分工协作与机器轰鸣行会解体劳动者被束缚到机器上,资本家怎么延长劳动时间、缩短工人再生产成本,资本运行如何会有利润率降低的问题为什么会演化为经济危机还有好多好多我就不全写了等等一些列运行过程,像扒洋葱一样一层层的把资本主义扒给你看。让你看明白这个眼花缭乱的资本主义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在这个过程中,在不精确意义上说,马克思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揭露道义上“物与物合理性”的荒谬,二是揭露经济上“物与物合理性”的荒谬以及沿着这种物与物合理性将走向何方。前者体现在一国内部,就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体现在世界范围内就是殖民地理论。后者,主要是经济危机理论,以及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未来发展方向。

注意上面这么说是在不准确意义上说的,马克思理论是一以贯之的,比如当马克思写下那个著名的剩余价值公式之后,就纯粹通过小学数学推导出了资本提高利润的两种方法,尽管资本剥削的秘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但本质都逃不出那个公式和那两种方法。这个公式是不变的,因为数学是不变的,而经济危机理论,殖民地理论,本来很多都是适应他那个时代的具体理论,理应顺着时代有所发展和有所更新。后来很多人批评马克思,都是拿分析具体时代的结论性内容来当成他的整体来批判,这是不科学的。这一点必须在这里有所强调。

马克思之后,出现了很多的新变化,但本质上人类社会还是逃不出人得吃,人得死的局面,因此,无论资本主义怎么变,反过来调过去就是那个剩余价值公式。资本奴役人的办法千招万招,归根结底也就是两招,压低工人再生产价格,偷走工作劳动成果。

5、资本论和其他经济学的对比:生死之学与治病之学。

本来到这里就应该结束的,但有人觉得资本论和其他经济学的对比那段太偏激,好像只有马克思的对一样,在这里我在写一段,写给你们这些人,澄清观念。

什么是其他经济学,说穿了,就是现有阶段医学。生老病死是大业力,在现有的阶段里,医学只能治疗疾病,不能治疗死,你可以通过治病让一个人这一次不死,下一次不死,但毫无疑问,这个人最终难逃一死。西方经济学的各种均衡更重理论,归根结底,就是尽可能的让经济体这一次的病,被治愈,求这一次不死。而马克思是什么?马克思的学问,是告诉你,人为什么必然会死,这个死亡的过程的机理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是讲的是佛学中的宿命,什么是宿命,就是无论你用什么药,怎么做,都无法逃脱,就像在地球上逃不了地心引力。

现在,西方经济学大热,学马克思的人少,但这不意味着在智识上,马克思是不如他们高,相反,马克思的理论是最高的,这个高就就体现在他讲的是轮回铁律,不变法则,是生死之学。生死之学从来都高于治病之学,有什么疑问?但生死之学往往不能拿来治病,否则医院岂不是都成佛学院了?让生死的归生死,治病的归治病。你们争着讨论谁对谁错,有意义吗?

但是,在终极意义上。马克思的生死之学当然比西方经济学的治病之学更正确,更深刻。人类社会存在并不只是治病这一个主题,参透生死,超越生死从来都是一个更重要的主题,把寺庙都变成医院,人类社会就好了吗?

至于我说的有没有实际例子,你看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货币霸权,哪一个不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呢?哪一个不宣示着资本主义难逃生死呢?

6、《资本论》是否过时。

有人说马克思过时了,有人说马克思没有预料到后来资本主义的自我修正。我只能说,你看了资本论吗?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几乎都能在资本论中找到本质性的解读。

你看今天,人类社会的泡沫化和垃圾化趋势,是不是符合马克思第一卷中关于提高利润的两种方法?一是延长工作时间(偷走劳动成果),二是缩短工人再生产价格。什么?你说泡沫化不是延长时间,垃圾话不是缩短工人价格?动动脑子!泡沫化改变了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价值比例,让下层劳动者为了买得起泡沫化的产品必须付出更多才能换来,这难道不是通过金融手段提前把劳动时间拿走吗?垃圾化就是什么人造肉人造女,什么电影AV,吃不起肉用人造肉,找不起老婆用充气娃娃看Av,这不是用垃圾化的方法来降低工人生存成本吗?你看今天的生产力增长,有多少不是垃圾化所带来的呢?一旦泡沫化和垃圾化没有空间了,那么就是次贷危机,就是金融海啸,就是经济危机,就是1929.你认为你逃得了资本论的论述吗?

在现代的金融化时代,垃圾化与泡沫化最能体现资本论的深刻。由于生产力的进步,除了底层国家,很多工人谈不上生活在地狱一样的世界中,但只是形式变了而已,剥削从一国国内转变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国与国之间的剥削。在相对不错的日本,年轻人找不到老婆,没有结婚的能力,为啥?因为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男人,得是承担得起生活的人,泡沫化必然意味着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难以让一般人买得起,的经济让生活变得成本高昂,就算泡沫的破裂,也让经济如一潭死水,大部分男人还是只能生存,因此,在生物学上是男人,在社会学上已经不是男人了。所谓宅男盛行,就是说资本主义把日本举国变成太监。在经济上阉割了繁衍权力,他们有了欲望则么办?充气娃娃,Av,这是垃圾化,垃圾化的意思是泡沫化让人买不起,但人得或者,必须通过科学找到替代性解决办法,找到成本更低的解决之道,一边泡沫化,一边垃圾话,资本主义就不会把人逼疯,不会把人逼死,年青一代不生孩子怎么办,可以产业全球化国家零件化啊,产业转移,或者找其他国家提供劳动力不就得了。只要垃圾化和泡沫化还有空间,资本主义就滚滚向前。

在这个大背景下,任何宣称什么自由,什么权利的理论,都仅仅是已经有余粮的地主家才配谈的事。为什么中国革命时期那些小清新注定没有出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就得励志向上啊,你不爬到社会中层,哪有钱讲体面呀?同样,今日发展实际上说道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这个并不正义的世界经济格局下,我不当奴隶,努力让别人当。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