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寒潮来了。随着冬天的临近,很多朋友也感觉到了膝关节的不适。可能是感冒后,或者健身运动后,突然发现膝关节开始酸痛,逐渐肿胀。

临床上,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老人身体很好。他每天买吃的,走来走去。一天,当他出门时,他看到公共汽车要开了,他挥了挥手,让司机等着。他不好意思走得慢,就跑了几步。没想到,他的腿突然有点不舒服。过了几天,他发现膝盖肿得像个馒头。

以上是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一种表现——膝关节积液。人们都说是膝盖上的“长水”。那么,到底什么是膝关节积液呢?膝关节为什么会“长水”?

关节液的作用

膝关节由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和髌骨组成,形成滑轮状结构,承担身体大部分重量。关节上有软骨,软骨之间有半月板,可以保证关节的正常运动,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冲击。而膝关节的关节囊又薄又松,虽然附着在各个关节面的外围,但仍需要外围韧带的加固来保持关节的稳定。此外,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层最宽、最复杂的部位。

养育效应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的滑膜组织会分泌少量的液体,这就是关节液。膝关节的软骨和半月板没有血液供应,软骨和半月板的细胞只能靠滑膜分泌的关节液来吸收营养。

新陈代谢

膝关节每天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不可能一直堆积在细胞周围,必须及时排出。那么,谁来做排出代谢物的工作呢?答案是滑液。关节液循环时,会排出代谢废物。虽然关节液总量不多,但也不是一潭死水,只是在不断更新。

润滑作用

中医把一切正常的体液都称为津液。“谷中气盛,则浊注于骨,骨屈伸,泄浊,补脑髓,润肌肤,谓之津液。”(黄帝内经灵枢)关节液“注入骨内”“骨为屈伸”,中医称之为“液”。“液体”质地较厚,流动性较差。注入关节、脏腑、脑、髓等,起到滋补作用。有人说,前面的膝关节有一个滑轮状的结构,主要做屈伸活动。但是,仅仅依靠软骨和半月板,人几十年来每天走很多步,再强壮也会被磨破,关节液必须在中间起润滑作用。就像我们平时用润滑油保养机器来减少机器的磨损一样,同理,关节液就是关节的润滑油。

渗出的常见原因

膝关节液这么重要,多点不是更好吗?当然不是。膝关节积液太多,但是膝关节不舒服。

膝关节的关节液异常增多称为膝关节积液。从“积”字来看,说明关节液已经积存在膝关节里了。膝关节内有一个封闭的关节囊,里面堆积着大量代谢产物的关节液。因此不仅撑起了关节腔,而且影响了整个关节韧带的受力。同时,代谢废物堆积在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周围,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从外面看,膝关节是肿的。症状较轻的患者感觉不舒服,症状较重的患者会感觉膝盖疼痛,甚至症状较重的患者无法行走。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导致膝关节的变形。

膝关节积液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最常见的是感冒、外伤、劳损。膝关节是全身受力最大的关节。同时,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受伤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一般情况下,膝关节轻微损伤后,滑膜会受到相应的刺激,产生一定的炎性渗出,因为渗出大于吸收,导致积液堆积。如果有少量积液也不用太担心。经过及时的诊断、正确的治疗和锻炼,一般会很快恢复。

但严重的外伤、关节炎、滑膜血管损伤,甚至滑膜病变,都可能导致膝关节大量积水,影响整个膝关节的稳定性,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逐渐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中医把这种严重的膝关节炎称为“膝痹”,是痹证的一种。后世医家对痹证的研究不断发展,在清代《林逸改措》中提出“痹证有瘀血”,“常除风寒,除湿热凝血,不可活”的理论,于是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痹证,至今仍为医家所认可。

膝关节积液的具体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关节损伤的量、性质、程度、年龄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口服还是外用药物,还是关节穿刺积液,以及针刀、手法等非药物治疗,都要由医生诊断后再做决定。

做好日常防护。

膝关节怕三样东西:冷、外伤、劳损。所以要特别注意避免这三点。

避免感冒

自从感冒以来,许多人都有膝关节问题。秋冬寒潮来临时,很多老年人腿疼。明明走的不多,也没受伤,但是关节积液突然增多。所以,避寒是保护膝关节的第一步。

避免创伤

至于避免外伤,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我出门总是很小心,一次摔都没摔过。膝关节外伤怎么会有积液?我不确定。很多时候,一点小伤就足以诱发膝关节积液。摸了一下,当时可能感觉不太疼,但是经常过几天就发现膝关节肿了。

减少应变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病因中,爬楼梯和肥胖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两种情况下,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有的老人每天走上万步锻炼身体,但还没锻炼好,膝关节就不行了。所以,要避免过度紧张,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其次,要掌握合适的方法,最好选择游泳、散步等对膝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

如果膝关节有问题,不要急于运动。你应该等症状基本消失,再通过锻炼股四头肌来逐渐加强大腿肌肉力量,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