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预冷了几个月,但今天北交所的主题基金卖的还不错。

8只基金的限额是5亿。今天基金全部卖完了,比例配股已经定了。从渠道信息来看,汇添富募集了40亿左右,华夏募集了30多亿,南方、嘉实、广发都在15亿左右。加上其他几家,总募资规模在150亿左右,配售比例不到10%。

新一期进入冬天,为什么又爆了?得益于北交所主题基金的稀缺性,以及前期新三板精选基金、科技创新板基金的表现十分亮眼;渠道宣传也很厉害。此外,越是受限制的资金,一些投资者就越想抓住它们。

北交所股票不多,募集资金太多,容量不够,跌停情有可原。但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购买体验相对较差。

为什么基金喜欢限购?

基金限购也是近几年流行的。不管你说营销还是控制基金规模。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新限购

(1)就像这次的北交所主题基金一样,以市场政策为导向,专门投资一类产品。这类资金往往比较稀缺,比如北交所、科技创新板、创业板注册制等。

(2)明星基金经理辛集限购。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因为市场人气高,往往在新阶段就开始限制新产品的规模。

旧限购

(1)短时间内大量资金涌入,老基金为了控制激增的规模,往往会限制申购。尤其是最近两年,基金的业绩相对较好,很容易导致基金备受追捧。这方面无论是大规模基金还是小规模基金都存在。比如瑞远成长价值混合规模300多亿,年度限额1000元。比如今年翻倍的基金——前海开源新经济,二季度末10多亿,三季度末60多亿,现在限额5万。(2)DQII型限购。主要受外汇额度影响。比如基金公司的外汇额度是一定的,一旦外汇额度不足,投资海外的QDII类基金也会受到限制。比如易方达中证海外50ETF联接基金,由于该基金抄底的资金很多,外汇额度紧张,该基金也是每天限购500元。

是规模的天敌吗?

无论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能力有多大,毫无疑问,规模确实影响业绩,这里的影响是负面的。通过基金额度认购确实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控制规模的手段。甚至一些持有期或固定建仓的基金也会有较好的表现,原因之一是为了防止投资者频繁交易导致的规模变化。

规模也是基金公司收入的来源。

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靠管理费,规模越大,管理费越多,基金公司的利润也越大。

保持规模还是限制规模,是基金公司“纠结”的地方。基金公司增加规模的手段是营销老基金,发行新基金。后一种方法是最简单有效的。

整体来说,应该是发行新基金,保证公司整体规模的增长,而老基金增加太多,会有一种限购的感觉,也是对投资者的负责。当然也有特例。比如瑞远有两只基金,两只基金都是受限的。公司公募管理规模基本有限。不过这家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做得不错,规模也不小。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