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简介
- 结构
- 钱文
- 历史背景
- 编辑和铸造过程
- 钱局与世界总量
- 收藏价值
雍正鲍彤雍正鲍彤是清朝的钱币。它由黄铜制成,做工精良。雍正鲍彤现在是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作用。铸造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继顺治、康熙之后的第三代清币。
雍正鲍彤的《钱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清朝以后180多年的钱文风格。它是清代相对数量最少、布局最简单的一种钱币制作,但以其标准化、精加工、直径大、做工精致、人物统一而深受收藏者喜爱。
简介
雍正鲍彤宝泉局刻母
雍正鲍彤是清代钱币,材质为黄铜,制作精良,深受收藏者喜爱。雍正鲍彤现在是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作用。
雍正鲍彤有宝泉、宝源、宝河、宝安、常宝、宝哲、富宝、宝云、宝苏、宝南、宝光、保山、桂宝、包公、宝台、金宝、宝鸡、宝武、宝川、钱宝等二十个局,其中宝台局、保山局、富宝局这十五个钱局中,有的钱局一度停铸,造成了各局铸钱量的不平衡。但是比例的严重失衡,在当时可能没什么效果,但对后来的收藏者形成了很多诱惑和乐趣。
由于雍正在位仅十三年,不仅远不如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也不及顺治在位十八年。所以清代的钱币数量最少,价值最高。
结构
雍正鲍彤最早铸造于清雍正世宗元年(1723年),出的是小平钱,没有大钱。至于硬币的质地,雍正帝规定硬币用黄铜铸造。钱币计量方面,清代一元折合3.73克,一两为37.3克,清金两为十六进制,一斤十六元,为596.82克。质量方面,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规定雍正鲍彤每条重一元四分(约5.22克),相当于每斤一元四分。一千品的重量是八斤十二两,相当于十斤四两四两。质量相当于顺治鲍彤和康熙鲍彤。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修改钱法,将钱币重量降为一分(约4.48克),相当于每斤8.9%。每千篇重七斤八十二,折合每斤八斤九十六块钱。此后一直沿用一钱二分的新钱法。就雍正鲍彤的直径而言,一般在26毫米到28毫米之间,集中在26.5毫米到27.5毫米之间,部分钱局集中在28毫米左右,小于25.5毫米大于28.5毫米的雍正鲍彤基本没有..自唐代以来,基本没有小平钱能达到这个直径标准。(自唐代以来,小平钱的直径一般在23毫米至26毫米之间..)其直径之大开创了小平币的先河。
钱文
雍正鲍彤保元局
雍正鲍彤的《钱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奠定了清朝以后180多年的钱文风格。
雍正鲍彤的面字是造币者用宋体书写的,带有一定的楷体成分。字体虽然规范,但缺乏艺术感,比较平淡。“雍正鲍彤”二字端庄规范,多为两点联系。与康熙鲍彤相比,雍正鲍彤的笔画更细。
相对于规格有余、缺乏美感的正面书写,背面的满文书写不仅规范而且非常美观。雍正帝认为钱币是国家之宝,于是雍正鲍彤沿袭顺治鲍彤第四式,左边是满文“宝”字,右边是满文钱局名称。雍正时期实现了一省一局的调控,由中央政府主导,钱文相对统一。
历史背景
清世宗雍正帝
雍正铸造鲍彤时,清朝正处于抗干盛世的巅峰。与后来的乾隆鲍彤和嘉庆鲍彤相比,它的质量更高,控制货币的能力更强。与之前的顺治鲍彤相比,雍正时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顺治时期统一战争仍在进行,社会动荡。因此,顺治鲍彤有了各种各样的钱币,形成了顺治的五种风格。作为盛世的产物,雍正鲍彤的布局是最简单的,自然省去了顺治鲍彤那样的多重变化。
雍正帝特别重视铸币,史书记载“康熙朝宽,雍正随严随猛”,对康熙后期遗留下来的许多不良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金钱也不例外。雍正年间,朝廷严控铸钱,民间私铸极少。在统治的最初几年,有民间铸造货币,这种货币的尺寸很小,而且铜中含有铅。鉴于这一弊端,雍正帝下令将铸钱者处死,私人铸钱被杜绝[1]这也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雍正鲍彤,大多做工精致,整齐划一,而轻、小、薄、劣的铸钱少见。
编辑和铸造过程
雍正鲍彤罗汉风格(4张)
雍正鲍彤的十五个铸币局中,宝南、宝川、宝五、常宝、宝积、钱宝、宝运的铸造技术大多不好,卖不出高价。而外观好的产品却备受追捧,导致两极分化。至于包河、金宝、包公、宝安、包浙、包苏、京局,也是因为选角出色而大受欢迎。
雍正鲍彤由于各省铸造规格高度统一,版本相对较少。此外,宝泉局和宝源局还仿照康熙鲍彤罗汉钱制作了雍正鲍彤罗汉币。这种钱币是雍正初年铸造的。它们比普通的雍正鲍彤要小,而且铜的材质更精致。钱币外缘比普通雍正鲍彤宽,票面比普通雍正鲍彤精致。其中,宝泉局面签字为单点。
除此之外,雍正还给鲍彤的钱,也是稀缺的。
钱局与世界总量
由于雍正鲍彤有十五个钱局,有的钱局一度停铸,所以钱局不一样,存的钱数也不一样。从小到大:宝南、宝川、宝武、常宝、宝河、宝鸡、金宝、包公、钱宝、宝安、宝浙、宝苏、宝源、宝泉、宝云。
第一,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的京师宝泉局(北京),存世量比较大。
2.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的首都(北京)工部宝源局,存世量比较大。
3.四川成都宝船局,雍正十年(1732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存世不多。
四。山东济南宝鸡局,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存世量相对较少。
5.甘肃兰州包公局,雍正四年(1726)开始铸造,雍正七年(1729)停止铸造,存世较为一般。
雍正鲍彤满清钱局图片(30张)
6.贵州贵阳宝源局(实际铸造于毕节),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存世较为普遍。
7.湖南长沙宝南局,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铸造,雍正十年(1732年)停止铸造,存世不多。
八:湖北武昌宝武局,雍正七年(1729)开始铸造,雍正十一年(1733)停止铸造,存世比较少。
9.河南开封包河局,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铸造,雍正九年(1731年)停止铸造,存世较为一般。
十:江西南昌常宝局,雍正七年(1729)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停止铸造,存世量相对较少。
Xi:江苏江宁(南靖)保安局(实际隶属安徽铸造厂),雍正九年(1731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二年(1734年)停止铸造,存世较为一般。
十二:云南昆明宝云局,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存世量比较大。
十三:山西太原金宝局,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铸造,雍正九年(1731年)停止铸造,存在较为普遍。
十四;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的苏州宝素局,存世量比较大。
十五:浙江杭州宝喆局,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铸造,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止铸造,存世量比较大。
收藏价值
雍正鲍彤作为清代最小的钱币,价格相对较高。根据它的十五个硬币,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宝南、宝川的钱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美妆产品;
二、宝武、常宝、宝鸡等地。,这三个游戏中,质量最好的币比前两个多,但数量少;
3.金宝、包河、宝安、钱宝和包公前。虽然这些春季产品的市场价格普遍不高,但美国产品的价格却在逐渐上涨。
永正通宝宝公具
四、雍正钱币数量最多的是宝泉、宝元、宝云、宝苏、宝哲局钱。(所有上市产品均为各局普通产品,不包括雍正好版,特此说明)。
然而,雍正鲍彤真正吸引了钱币爱好者的目光,几年前市场价格飙升。那时候正是清剧流行的时候。商家利用这一形势,推出‘清币系列’礼品,出版‘清十帝币’精装版。由于当年极少发行的雍正鲍彤不得不涨价,疯狂收费,导致雍正钱币价格飞涨。当然,普通藏友不可能关注价格昂贵的稀有甚至孤品,而少数名泉府手中的稀有品价格已经是天价,没有升值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