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好几次刷到这个温暖的群像,12勇士洪水中接力砸车窗救人,过程如大片般惊心动魄。外婆开车接两个孩子放学,车被洪水淹没,万分紧急,孩子母亲接到电话后,情急下远程求救,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最靠近现场的路人,12勇士游向快沉没的绝望孤岛,展开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勇士们在快被淹没的车顶高高高低低地站着,把两个孩子围在中间,有人还为孩子撑起一把大伞。这个汪洋中充满人性力量和生命希望的孤岛,触动并抚慰着人心。

12勇士的救人群像,代表着我们最常遇见的“路人”:有酒店保安和老板,有便利店店主,有街舞教师,有面馆老板,有物业保安,有酒吧小哥,有学生,有外卖小哥——救人故事有很多,这个故事之所以格外让人触动,最主要的是化绝望为奇迹的“远程调动”: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仰仗陌生人的善意,可如果生死关头,我们不在亲人身边,又身处与外人隔绝的险境,怎么办?这是我们最无力和绝望的时刻,目睹过多少这样让人干着急的人间悲剧惨剧,天啦!如果旁边有人喊一嗓子就好了,如果有人看见就好了,如果我能飞奔到身边阻止多好。鞭长莫及,望洋兴叹,无数让人痛惜的“如果”,见证着不在场的无奈无力。

这段教科书般的远程驱动救援经历,治愈了我们身在远处时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却无能为力的绝望感,教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媒介力量延伸肢体,找到最关键节点上的“关键联系人”,超越空间隔断形成在场连接,在打通信息管道中打通生命管道,从而让孤岛不孤,让远水去解近渴。

这个绝处逢生的救人故事中,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冷静的外婆,懂事的孩子,智慧的母亲,热心的12勇士,接电话不推卸的,喊一嗓子的,拿锤子的,砸车窗的,向路边呼救的——其中起了最关键作用的是那个从惊慌迅速调整到平静、远程调动起近处关键联系人的母亲,她在关键时刻的一系列举动,挑战了过去所认为的不可能,挑战了不在场和极限状态下的局限,树立了一个远程救人的典范。

不知道这个母亲是做什么工作的,但她在紧急状态的远程操作中所表现出的媒介素养,太像一个最优秀的记者:处变不惊的强大心理,挑战极限环境下的资源局限,充分借助媒介手段建立生命管道,迅速定位关键的网络节点,找到最近处的关键联系人,打通关键人物的关键电话,用媒介技术和信息管道打破信息、场所的不对称,让“不在场”在“在场”形成连接。记者平常训练最多的就是这样的任务,打破“不在现场找不到人”的采访困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关键人物的联系方式,打通电话说服其接受采访,挖掘到核心新闻信息。

再回顾一下这个母亲是怎么做的。母亲和孩子困在车里可能很快被淹没,她身在远处,开始也是天塌地陷的感觉,哭都哭不出来。所有报警那一天都是占线,她告诉自己必须冷静。她让母亲告诉自己他们的确切位置,并且观察周围的情况,母亲在电话中一一报出周围店铺的名字:一家京东便利店、一家酒店和一家面馆。她通过搜索外卖和点评软件,最先找到了便利店老板的电话,打通了!

最近的关键节点上打通了关键人的电话,连接了“不在场”与“在场”,让最近处的人知道不远处洪水围困的一辆车里困着一个老人两个孩子,信息通道打开,生命通道就打开了!打通关键电话驱动起现场救援后,这个母亲还做了另一件事,让救援有了“双保险”——她在朋友圈发出求救信息,寄望于遇险附近的人能看到。这也连接起另一个关键的救援人物,孩子的街舞老师陈阳阳恰好在附近,看到消息后冒着生命危险游过去一起救人。真是“万能的朋友圈”啊,这时候见证了朋友圈的信息连接力量,平时弱相关的人,不经意时真能起到救命的作用。

这个母亲未必受过系统的媒介素养训练,这些行为,可能是出于一个母亲在情急之下的救亲本能,也是一个熟悉掌握了社交媒介技术的现代人在紧急情境下的潜意识反应。用软件打车,地图搜索目的地,寻找吃喝佳处,万圈寻物找人,媒介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驯化出我们借助媒介去延伸肢体和信息的本能。这个故事之所以能触动如此多的普通人,关键正在于此——看到了无力的痛感,更看到了媒介连接的力量,我们都身处媒介的某个节点,作为一个点,我们享受着日常便利,关键时候,点与点连成的线,织成的网,能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媒介素养的核心在于“连接”,你平常与外界形成连接,有连接的技能、善良与习惯,关键时候才能被外界所连接,超越空间约束形成不在场的救命连接。

当然,媒介毕竟只是媒介,媒介的终端是人心,媒介只是把人连接起来,有善良的人心作为媒介,物理上的媒介才能连起生命的通道。这个母亲再智慧,外婆再冷静,地图定位搜索再强,如果打通电话后,那边冷漠地挂断电话,朋友圈无人应答,没有人帮着吼一嗓子,保安小哥不提着菜刀游向险境,孤岛仍是孤岛。治愈了我们身处远程时那绝望无力的,是河南母亲的媒介素养,更是12勇士的温良人心,媒介延伸着我们的护亲手臂,更延伸着人心的连接距离。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