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且并不塌缩,再拉动其体能够将其内的空气压出, 空气通过输风管,可以推动柴火烧的更旺,用于做饭或者炼铁等。最常见的一种由木箱、长方形活动木箱构成,用来鼓风,使炉火旺盛。

北方农村,家家户户灶房内都有砖砌的锅灶,锅灶旁的风箱,是不可或缺的炊事用具。

风箱,也叫风掀、风匣,是放在锅灶旁的一个长方形的木制箱子,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每个清晨、中午和傍晚的村头巷尾,总能发出“吧嗒吧嗒”清脆悠扬的声音,和着犬吠牛哞、孩童笑闹声,以及大人们的说话声和袅袅升起的炊烟,绘就出一幅乡村风景画。

农家锅灶灶膛里烧的燃料并不都一样,有的是玉米、高粱等作物秸杆,也有枯枝树叶和搂回来的柴草。因燃料质地坚硬,要鼓风助燃,只好用风箱。锅灶与风箱连接处有一个通风道,像一个横倒的“酉”字,内有木板和鸡毛做成的“活塞”,正面有个拉杆,向前推或向后拉,靠其来回运动产生气流,再通过专门的风道,将风沿着铁皮卷成的圆筒,送入灶膛炉篦下,鼓吹灶膛以助火势。在风的“鼓吹”下,火苗欢快地跳跃着,烧热铁锅里的凉水、加热了铁锅里的饭菜。

风箱在古代又叫橐龠(tuoyue),指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

《道德经》第五章云:“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其大意为:“所以说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瘪,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据李约瑟博士考证,成书于1280年的一本题为《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卷二中有拉杆活塞式风箱的最早的图画。这种风箱轻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元代陈椿《熬波图》中绘有铸铁用回拉杆双阀门风箱。而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亦绘有许多风箱图,而且,不同用途的风箱,其进气或出气的阀门数量也不相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风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的乡下,人们几乎都用上了天然气灶、电饭锅、电磁炉等,农家院里很少看到有袅袅的炊烟,更难听到那“吧嗒、吧嗒”的风箱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越发地思念起那“吧嗒、吧嗒”的风箱声来。

鼓风机

风箱,俨然已成为了记忆中的东西。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