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希·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也是人本主义哲学家,他特别强调成熟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

他的著作《为自己的人》(Man for Himself,也翻作《自我的追寻》),对人的性格类型作了分析,他指出,有四种性格倾向上的缺陷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功。

为什么活得被动?

“接受型”的性格倾向:认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都要从外界获得,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创造,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活得比较被动。

在物质上,这种人不相信能够依靠自己立足于世界,于是就强烈地依赖他人和社会。

在精神上,这类人往往祈求、渴望他人的爱和关怀,别人给他一点点关心,他就愿意去做任何事情,常恭维别人。

不敢和人起冲突,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会不自觉地讨好各种人,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委曲求全,对他人的忠诚度也很高。他们平常活得很累,却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的。

这种人头脑再聪明,在工作中也缺少主动性,喜欢被动接受工作安排,要自己做决定、负责任时,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

希望别人帮他拿主意。他们对周围的人是友善的,而一旦失去依赖的对象,就会焦虑、不知所措。

这样的人,要帮他树立信心、增强自主性,从两点入手,慢慢做出改变:

第一,学会事前多听他人意见,但要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责任。

第二,要相信自己,无论什么问题,物质还是精神上的,靠自己的能力,从小事做起,都能够逐步解决,要逐步养成靠自己的成绩获得成功的习惯。

为什么缺少建设性?

“剥削型”(利用型)的性格倾向:这类人认为自己需要的所有资源,都要从外界、通过巧取豪夺来获得,采取的方式通常是强力或者操纵和利用。

这类人,表现在情感生活中喜欢挖人墙脚,考试的时候想让别人帮他作弊,工作中习惯于剽窃挪用,人际交往中喜欢占朋友的便宜等等。

他们往往有一个心理,觉得巧取豪夺来的东西比靠努力得到的东西更能带来成就感。因此他们对接受型的人很感兴趣,而不太会去惹赚不到便宜的人。

剥削型的人善于破坏而不善于建设,很难成功,如果能把聪明才智放在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上,才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为什么喜欢囤积和怀旧?

“囤积型”的性格倾向:表现在喜欢拥有、喜欢积攒,而不喜欢消费,包括在物质上的,以及在精神和关系上喜欢拥有、不喜欢失去。

这种人喜欢积攒各种东西,挣了钱也舍不得花,喜欢稳定的工作,不敢换,因为害怕面对不确定性。

另一种是积攒所谓的“人脉”,他们会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即使以后再也不会联系,怀旧的心理比较重;

这种人希望拥有,不愿意失去,但拥有后对自己有没有用呢?很多人就不考虑了。

囤积型倾向对人最大的负面影响是过分看重已经有的东西,因而轻视了未来的机会,导致进取心不足和创造力的欠缺。你轻视未来的机会,自然也就会失去很多未来的机会。

为什么得不到好的人际关系?

“交易型”的性格倾向:这种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特别明显,他们交朋友最看重的是对方对自己有没有用。

今天有些人把所有的关系都看成是利益交换,小到普通的朋友关系,大到家庭婚姻,都是如此。这类人对于自己可能获利的关系特别上心,对资源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则看不上眼。

这类人对社会也许没有什么大的害处,但他们很难获得稳定、长久和真诚的关系。

因为在旁人眼里,这种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趋炎附势,不值得结交。当他们失去一切的时候,也很少有人会向他们伸出援手。

如何改善有缺陷的性格倾向?

这四种有缺陷的性格倾向各有其特点,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非生产性或者说非创造性的性格,要么是自我消耗,要么是对外破坏。

弗洛姆推崇的是创造性的人格,有点类似于现在常说的,做人做事要有建设性。

那么在生活中怎么做到更有创造性呢?有四点建议:

1. 把消极的情绪转变为投入创造性工作中的动力。司马迁讲“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周文王在被囚禁时完善了《周易》,孔子仕途不顺就静下心写出了《春秋》,就是这个道理。

2. 要与他人建立相互的关爱,包括恋爱关系和亲属关系。“爱”是弗洛姆思想的关键要素,弗洛姆最著名的代表作标题就叫《爱的艺术》。

3. 在家庭之外,还要培育有意义的社会关系,包括与朋友、同事的关系。不要用交易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人的交往,以诚待人才能建立起真正有意义的关系。

4. 要正确地理解“消费”这件事。如果单纯地沉浸在消费里,当然会损害创造性,但很多消费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投资,关键在于是否有益于未来的成长和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了解了这四种倾向,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也可以识别身边人的性格缺陷。

对于不想打交道的人,可以有所警惕、及时远离;对于亲近的人,我们也能更加理解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帮助他们。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