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们对于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寒食节存在的意义,寒食节是为了纪念那个历史人物等等,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寒食节的成立与介子推的故事密不可分,同时,为什么会将寒食节并入清明节,下面文章告诉你答案。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哪个历史人物
  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一介子推。传说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在重耳饥饿的时候,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了一块肉给重耳吃。重耳回国执政后,封赏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谢绝了重耳的封赏,背着自己的母亲躲进了绵山。后来重耳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消失,习俗被转移至清明

  既然寒食节曾经是全国性的节日,那么,为什么现在见不到寒食,只能见到清明了呢?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

  两节合二为一,有一定的时间因素。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就在清明前一天。根据《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中记载,寒食清明就连在一起休假。先过寒食,再过清明。两节合二为一之后,清明节在保留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习俗的同时,继承了寒食拜扫祭祖、食冷食、插柳等相关习俗。所以清明节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

  知道了寒食节的由来,以及它是如何并入清明节的,相比大家对寒食节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定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