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灵魂的痕迹——杨黛西作品赏析
  • 杨黛西作品赏析

安娜·伊斯(刘霓娜)艺术前沿新闻2021-04-19 18:07:05

灵魂的痕迹——杨黛西作品赏析

艺人简历:

杨代喜,男,侗族,油画艺术家;在西藏拉萨生活、工作和创作。

教育经历:

1994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994年7月进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任教。

2006年9月去法国留学。

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同年考入亚伯拉罕·宾卡斯教授的材料与绘画创作工作室学习油画。

2010年7月毕业于法国巴黎凡尔赛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系。

2012-2013年任湖南大学骨干教师,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2019年4月,为了实现创作藏族艺术作品的梦想,他主动要求调到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任教。

2009年,油画《洞山早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七届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中获得“大会主席特别奖”。

油画《洞山秋分》在亚美尼亚国家美术馆展出并被博物馆收藏。油画《安奈斯》参加法国巴黎“秋季沙龙”艺术展。

2010年,在法国巴黎蒙娜丽莎画廊举办首次个展。

2010年油画《享受阳光》入选法国美术家协会沙龙艺术展,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展出。

2011年,江南油画系列入选“联盟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巡回展”,在曼谷泰国国家美术馆展出。

2012年,“筑梦,湖南首届聋人优秀艺术展”在湖南省博物馆策划展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2012年油画《洞山记忆》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

巨幅油画《权力》被湖南日报集团收藏。

2013年在北京798国际艺术区举办个人油画展《洞山的回忆》《心空》。

2015年,董山系列作品参加“和而不同”南京国际艺术展,在南京、长沙、上海巡回展出。

2015年在《美术》杂志2015年第8期发表理论文章《画与梦》及《洞山》油画五辑。

2017年,应法国北加莱敦刻尔克图尔美术学院邀请,赴法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术交流。

2017年加入新骑士当代抽象画联盟,参加苏州、上海、台湾省展。

2018年10月至11月,应巴黎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在法国巴黎做个人画展、学术讲座、学术交流。

杨黛西:在那宁静而圣洁的雪山下。

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西藏梦。西藏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引导我前进的力量。它的释放就像点燃generate艺术激情的烟花。绘画的方式,所谓宇宙在手,在你面前有无限的生命力。

绵延不断的巍峨、雄伟、宁静、圣洁的雪山深深打动了我。我想展现它的宁静和纯净,倡导一种诗意的简单生活,像山一样厚重和简单,在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日益侵蚀人类灵性的时候。在经历了多年的古典写实、表现、抽象以及当代艺术各个阶段的歇斯底里之后,我想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让自己的思想像山中的泥土一样沉淀下来,回到原点,回到生活的原点。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来表达。从“冈仁波齐”和“南迦巴瓦峰”的构图来看,我无意表现山及其周围的美景。崇高、宁静、神圣的山是作品的中心精神。画中的每一笔每一色块都以自己的价值作用于画面,同时又服从于整体的和谐统一。无论从哪个角度,观众都会被整座山的重心所引导。

水,生命的起源。雪山融化,冰水汇聚成河。它构成了我们心中最原始、最宏大的精神符号,它无疑是一种文化。于是来到雪山的水,来自古老传说、象征世界的水,最终流入我的画中。水是我绘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和寄托,是灵感的源泉。作为水的主体形象和精神的提供者,我不能不心存感激。

雪山之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各族人民。雪山下,藏族牧民田园牧歌,他们幸福安宁地生活着。在人像组画中,画面中的人物充满了坚定、有力、流畅的笔触、线条和色块,使人感觉是生活在阳光下。色彩和笔触服务于对象本身的精神特征,充满变化。每一笔都要按照自己的功能存在于画面中,与色块形成交响乐。在作品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几代人的思想在传承,在改变,在提高,我们在体验新时代的生活之美。

宁静的雪山仍然矗立在那里。当阳光每天早晨照在雪山之巅,带来温暖和生机,它会给整个地球带来光明和力量。它象征着我们祖国的日益繁荣和强大。中国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因为画的是宇宙和自然,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灵气。每一幅画,既是一个与自然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洗涤尘埃、净化灵魂的过程。

绘画是我一生的工作。为了永恒的寻找和回归,在感恩和敬畏中,我愿意默默前行。

(文/杨代希)

杨黛西作品赏析

文章来自人民日报Minsheng.com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