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书店(新华书店网上购书平台)

夜幕降临时,毗邻郭蕊购物中心和新世纪百货大楼的西花市大街两旁灯火辉煌。很热闹。崇文门大街上来了很多车辆。夜色中,一家书店悄悄打开了牌匾的灯。“新华书店,华师书店,24小时书店”,这些毛茸茸的大字点亮了一盏柔和的灯。

这是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新华书店。10月1日零点正式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也是北京首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10月10日,北京晚报记者走访书店,与店员上夜班。

晚上换个暖灯,放老电影。

新华书店华师书店共两层,营业面积约1300平方米。一楼有各种文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中间位置是80多平米的休闲区。有两张大木桌和一张小桌子,桌子上都坐满了看书做题的人,有的靠在书架上埋头看书。休闲区的前侧是一家名为“新华时光”的水吧,占地30多平方米,出售软饮料和糕点。

书店二楼卖教材和童书,读者比一楼少,大多是孩子和家长。

晚上9点,该换夜班了。书店经理韩建生站在一楼大厅中间,做着指示。职员们立刻开始忙碌起来。

“幕布要下来了,小心!”店员向站在书架旁的几位读者打招呼。休闲区的书架前缓缓放下一个大屏幕。与此同时,屋内的灯光开始发生变化——白光变得略暗,天花板的天花板亮起了暖黄色的光。韩建生环顾书店里的灯光,点点头。然后向水吧示意——“放电影!”

《伟大复兴的开始》开始在银幕上放映。电影的声音并不大,只有坐在休闲区的人才听得清楚。书店里有的读者抬头看电影,有的读者继续看书。

水吧也在9点换班,店员刘立荣换上工作服,接替同事,站在柜台后准备为顾客服务。此时书店二楼关门,只有一楼营业。韩建生说,“因为到了晚上,楼上对书的需求就弱了。但如果有必要,工作人员会带他们上去找书。”

空加服务,巧加减减。

韩建生告诉记者,“北京新华书店华师书店1950年开业。最早是公私合营,是个老新华书店。华师书店是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部分原因是华师书店位于商业区和居民区。我们做过调研,晚上看书买书还是有需求的。我们要与时俱进,服务好读者。”

改成24小时营业后,书店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把书架撤掉了。韩建生说,休闲区和水吧以前都是书架。当时我多希望有个地方放书,图书馆员还得提醒读者不要坐在地上。现在去掉书架后,腾出了100多平米的休闲空用地。书店内部的书架之间的距离也变宽了——一排书架被移走,放上了长凳。“让读者坐下来,让他们来书店不仅是为了买书,更是为了感受一种书香气息。我们还在座位周围添加了许多绿色植物。暖灯也是24小时营业后新加的,因为考虑到晚上开,电致发光太刺眼,暖灯会增加一些层次感。”

这部电影从晚上9点到12点放映。夜班的店员介绍,放映的大多是经典老片,已经放过了《林元》、《地道战》等。这是为了让书店晚上有声音,不会太冷清,能更好的陪伴读者。“不只是电影,水吧里也会卖饮料和一些简餐,也是给深夜看书的人的。”

韩建生坦言,在改成24小时营业之前,室内改装只需要10天左右,而训练水吧做饮料需要两个月零22天。现在,有四个店员可以胜任水吧的工作。

是很多邻居晚上看书。

夜班是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夜班有八个职员,一个收银员和一个水吧。剩下的6名店员在书架间来回走动,整理书籍,不时帮助上前询问的顾客。

夜班前两个小时,休闲区十多个地方都挤满了人。有人在学习,有人在工作,有人只是来发呆…

李磊从晚上九点开始背单词,他的地方离华师书店不到一公里。因为要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从10月2号开始,他每天晚上都会来学习,11点左右回家睡觉。和他一样,来这里做题的两个年轻女孩11点左右就走了。

UI设计师张鹏在10: 30跑进书店,点了一杯咖啡,匆忙打开电脑,开始快速绘图。“我刚到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这家书店。因为在租的地方上班不方便,就出来找地方,走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到了这家书店。“他一直呆到第二天凌晨3点。

从晚上8点开始,戴老花镜的韩大爷坐着看了两个小时的庄子南国。“晚上在书店里安静下来很舒服。吃完饭,8点过来,10点左右回家。”

王先生头上插着几根吸管,正在抬头看电影。他从晚上9点半一直呆到第二天早上6点,说住在幸福大道,是一家小超市的老板。他刚和媳妇吵完架,就悄悄出来了。离张老师不远处,一位衣服沾满灰尘的读者蹲在书架前,侧着头翻着黄皮书《北京公交》。

孕妇和老人不时去书店休息,有的买些书带走。与休闲区不同的是,在书店的后面,长椅上坐满了专心读书的人,孩子们自带儿童座椅。

从晚上11点开始,书店的顾客逐渐减少。到了零点,休闲区只剩下两三个人。凌晨0点到2点,人们陆陆续续进来买书,看书,休息。

薛先生是广告从业者。他穿着运动服,第二天凌晨1点左右进了书店。他一直在专心选书,半个小时后,选了六本书。“我熬夜习惯了,而且我喜欢趣味跑,所以我进来的这么晚。平时工作太忙,周末有很多应酬。只是这一次比较合适。”

凌晨两点,陈先生背着一个行李袋走进书店。他在桌上铺了一堆菜,偷偷开了一瓶二锅头。“我是来北京出差的。国营书店应该这么做,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从凌晨2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书店里大概有十个顾客。5点多,一些早起上班的人陆续进来了。他们在店里呆的时间不长,挑了几本书就走了。天亮了,有家长带着孩子进来,让工作人员带他们去二楼找书。

“我们应该在空”的位置操作

据韩建生介绍,新华书店华师书店改为24小时营业以来,夜班的人流量一直在100到200人之间。11天假期,人流量大,平均每晚200人。“一般来说,晚上的流量和销量是不能和白天相比的。我们开24小时书店最重要的是社会效应,经济效益不是第一考虑的。我们新华人要配合北京“书香北京”的要求,为大众提供一个高品位、高品位的阅读环境。支持我市文化地标工作。”

市民薛先生说,“书店的桌椅和环境可以做得更舒适、更紧凑,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家书店很方便,但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座位旁边没有充电的地方,一个是没有Wi-Fi。”

“24小时新华书店刚刚开始运营,正在慢慢完善。我有信心,以后会越来越好。”韩建生告诉记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汪锋说:“许多学术书店24小时营业,这与他们的购买群体有关。但新华书店是非专业书店,读者群并不固定。做24小时书店,相对来说,定位会更难。从专业上来说,新华书店每个大类的书都不多。它什么样的都有,很少有人会专门为了某本书来新华书店。所以它的读者群是以位置为中心的,而不是像专业书店那样吸引某个阶层的读者。24小时新华书店要把经营定位在空的位置上,成为周边居民交流、休息、翻书甚至小酌一杯的场所。他们现在的一些尝试,我觉得是对的,比如放电影,因为电影可以吸引周边的居民。24小时营业的新华书店应该成为与周边潜在读者交流的立体场所,成为社区的交流中心。它的主要定位应该是准确的,我认为它将创造一种新的模式。”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