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相声就像一种观点
  • 大师和过去
  • 江·
  • 摘要

郭德纲和姜昆(姜昆和郭德纲相差几岁)

如果说现在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团体,那就是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

直到现在,德云社已经发展成为以相声表演为主营业务,以评书书店、麒麟剧社、德云华府等多个与传统曲艺相关的产业为辅助。德云社董事长郭德纲不再是德云社的主要演员,也是如今相声行业的象征,深受广大相声听众的喜爱。

就在郭德纲成名之前,中国年轻一代最著名的相声演员是姜昆,他和搭档唐杰忠在1987年的春节晚会上表演了《虎口拔牙》。当时,姜昆和唐杰忠这对相声新人在《虎口拔牙》演出后红遍全国。

时过境迁,现在唐杰忠先生去世了,姜昆先生成了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主席。按理说,相声出身的姜昆应该支持郭德纲的德云社,把相声事业发扬光大。

然而事与愿违,姜昆在德云社大火之后,批评了郭德纲的相声段子“三俗”。郭德纲也回击了相声段子。总之两人的矛盾被各大媒体报道,一时间甚嚣尘上。

郭德纲

相声就像一种观点

其实相声艺术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就开始发展了,但老一辈相声艺术家觉得自己的门户应该是汉武帝东方朔。

其实是“穷不怕”的浙江绍兴人朱绍文先生,塑造并发扬了今天的相声艺术表演。此后,在民国时期,老一代艺术家,如圣香·巴德,得到了发展和传承。直到出现了许多相声大师,如马和侯,相声艺术才在全国广泛传播。

正如相声舞台上经常提到的一句台词,“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四课,说、学、唱”。其实相声的形式很简单,就是演员站在舞台上,给观众讲一些语言笑话,让观众发笑。

然而,看似简单的艺术形式,其内在的本质却是深刻的,正如郭德纲曾经说过:“相声是一种语言艺术,传统的相声段子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汉语写作技巧。老一辈相声演员早已总结出这些技巧,现代相声流传至今。”

其实这种语言艺术并不像昆曲那样是中国艺术的高雅分支,而是起源于江湖,所以过去的相声艺术家通常都是一群江湖人。既然是江湖人,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贴近百姓和社会,远离政府和寺庙。

郭德纲

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些江湖艺人才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相声艺人有了社会地位,觉得自己应该融入江湖和庙堂之间,于是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马和侯两位相声大师。

相声中的专用词“快”,其实指的是相声中引起笑话的器官。掌握好它是相声艺术家一生都在追求的能力。不是说一个笑话就是让人发笑那么简单,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素养下,都能让对方发笑的艺术手段,笑话能让人回味无穷。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天津的工人和一个广东某大学的教授同时听一段相声,这段相声里让两个人笑的“砰”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在语言上有不同的妙语。在舞台上,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必须掌握能让两个人同时发笑的“快”,这是相声的真正精髓,而郭德纲和姜昆的区别实际上也源于此。

郭德纲

大师和过去

在老一辈艺术表演人的意识中,他们所掌握的艺术能否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其实在天津还有待验证,尤其是相声艺术。因为天津是全国人民公认的相声之乡,天津的“苏都”之名绝非空,因为天津人对语言中幽默的理解与其他地区完全不同。

能让天津人发笑的相声,通常需要演员掌握过硬的相声技巧,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

巧合的是,马和侯都是天津人,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善用“关口”和“”的人。马先生的辈分比先生高,因为他是八德的集大成者。侯林宝先生膝下有三个儿子,长子侯耀忠的儿子侯震先生现在也在相声里。

次子,三子侯,继承父业表演相声。尤其是90年代以后,和这对搭档,可以说是新相声夫妇中的佼佼者。在他们的同龄人中,有一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他在1984年的春晚上因表演《宇宙香烟》而受到全国观众的广泛好评。此后的另一个春晚,马季先生的徒弟姜昆一举成名。

马季

因此,按相声的辈分,和是同辈,两人都属于大师侯的派。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算是同门弟子。他们之间没有私人恩怨,姜昆成名更早。他擅长的相声段子大多属于“新中国,新生活”的范畴。

但郭德纲成名后提出了“回归传统相声”的口号,对很多老派相声段子进行了新的改编,也受到了很多年轻粉丝的喜欢。按理说,两人在弘扬和传承相声艺术上应该是殊途同归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姜和郭在相声艺术改编方向上产生了分歧。

因为相声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所以很多老相声段子里会出现一些“伦理”“闹剧”之类的“下流”段子。但新中国成立后,相声的传播方式从茶馆、街头变成了广播电视。很多相声艺术家认为这些“荤段子”在这些新文化媒体上的出现,与新中国提倡的风格相悖。

所以《文索》这一段被发扬光大,被当时很多年轻观众广泛接受。之后,相声艺术家也进入了国家体制的艺术团体。相声越来越接近宣传民族特色,展示民族伟大。当然也有一些讽刺民间不良现象的段子,但是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也很注意段子的尺度。

郭德纲

江·

然而,随着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对艺术接受越来越开放,这些只宣传国家“魏”的笑话就不那么流行了。与此同时,很多相声艺人为了出名,不得不把相声改成庙堂艺术,相声艺术的民间传统也不再是精华,相声表演也就逐渐没落了。许多在姜昆的著名时代一起出名的艺术家也走上了国家曲艺家协会的官员的职位,他们再也不能拾起相声传统,奉献给普通观众。

但在2005年前后,的《横空的诞生,又把相声的民间味道带了回来。他认为相声要回归茶馆,首先要有它的本来面目。追求艺术固然重要,但艺术家要知道,相声的本质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幽默艺术形式。从幽默开始,然后回味无穷,才是正道。

因此,在的许多相声段子中,“伦理快”是表演的开始,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些段落甚至还有“掌掴”。不过这种方式其实火了,相声再次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俗话说“人比人气高”,郭德纲的名气和人气引起了其他相声艺术家的羡慕,他们因为相声的衰落而吃不上饭。

同时,姜昆等艺术团体的官员也不喜欢它,所以姜昆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郭德纲应该远离“三俗”。然而,郭德纲为他的话编了一个笑话,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一句话,两人矛盾开打,在网上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骂战。姜昆甚至说“我不知道郭德纲为什么受欢迎”。

姜昆

其实对于相声艺术的尺度,也许普通观众体会不到其中的关键,但业内两个人的体会最好。姜昆受追捧的时候,全国人民对艺术文化的欣赏还处于保守状态,他的笑话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笑话。

但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很多观众听相声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缓解日常工作压力。郭德纲敢于把观众日常的一些“只说背后话”的想法作为相声段子的文本,也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变化。

同时,郭德纲也对节目中的诸多问题做出了回应,比如“总是拿演员家属开玩笑”、“段子里屎太多”、“低俗总是取悦不了观众”。他明确表示,对于商演,用什么段子,如何把握尺度,他有一些考虑。而且在传统相声的表演中,和搭档的家人闹着玩是一种表演方式,并不是真的对搭档不尊重。

此外,郭德纲根本不是一个只会说“黄色笑话”的演员。在他最近的表演中,他越来越多地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尺度。同时,在单口喜剧和他的评书表演中,可以看出郭德纲的文化底蕴并不输给庙里的一些机构艺术家。所以“姜郭之争”其实是江湖与庙堂之间的“悲剧”。

郭德纲

摘要

借用马未都先生的一句话,艺术欣赏是一个金字塔,病态在顶,艳俗在底。其实能欣赏高雅艺术的人只占观众的一小部分,因为这需要太多文化素养上的训练和认知。但是,大多数人更愿意把艺术当作一种娱乐形式,所以,艳俗并没有错。

能称得上庙堂之上艺术的作品也是来自于艳俗的升华,往往带有某种病态的美,而那种病态的美是任何人都欣赏不到的。所以姜昆的庙堂之高和郭德纲的江湖之远之争也是搞艺术的人最常见的,如果说这是一场注定的“悲剧”,那只能说现在的观众欣赏艺术的角度越来越多元化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